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是這個「弟弟」

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是這個“弟弟”

——成長倉庫答讀者信一

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是這個“弟弟”

前兩天,我們成長倉庫,有一個讀者說出了她自己的困惑,她說自己的弟弟與自己的爸爸媽媽相處的不是很好,希望成長倉庫能夠給些建議與看法。對此我是十分的重視的,這幾天也在想如何地回答她的問題。為此我詢問了我的同事,朋友,以及隊友,他們好多的答案都很好,但是對於我的啟發性不是很大,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是沒有什麼意義的回答。他們的回答有一定的價值,但是不可能解決讀者的困惑——他們的答案是我們都可以想到的答案,或者說是習慣化了得回答:16,17歲的小孩子一定是青春期的叛逆,家長要理解孩子,孩子要多和父母溝通。說的多好呀,但是如果問題真的如此這般就能解決,我想那麼作為“姐姐”的她就不會如此的心力交瘁了。這裡是有三個問題存在,一是小孩子與父母的關係不太好;而是自己由於這件事,自己十分的心煩,有一種無力感;三是整個家庭出現了一種不和諧,有一種壓抑的氣氛存在,使得每個人都不舒服——父母,姐姐,弟弟。

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是這個“弟弟”

在這個文字的敘述中,我們可以感受姐姐的真心,還有急切。她發現了問題,並且嘗試著去解決,但是沒能成功。現在的問題更嚴重,這一事件已經眼中的影響了她自己對於家庭幸福的感受了。

這種不成功有哪些原因呢?或許我永遠不可能知曉,但是我為什麼還把這個問題拿出來討論呢?

這裡,我想聊一聊自己的體會,當然我不是保證自己一定可以解決這個問題。我只是一個人“當事人”的視角去看這個問題,把這個“問題”當作是自己的問題。

從我個人的經歷來看,我其實也經歷過這樣的時期。我上邊也有一個姐姐,她其實也跟我一樣,與家庭有著尖銳的“矛盾”。在我的印象中她還離家出走了兩次,時間還是有點長的那種。可是隨著她年齡的增長,尤其是結婚以後,她開始更多地去理解長輩了,開始用他們的思想思考了。我雖然沒有那麼剛烈,也是在家裡邊沉默寡言。我去過很多同學的家裡,我發現其實他們與父母關係也“很緊張”,雖然在我們同學面前滔滔不絕,但是與父母也就三言兩語,最多不過了。

其實我們每個人可能都是這個“弟弟”,我們可能與我們的父母都有著這樣或者那樣的交流上的困難,只是每個人的程度有差異。本質是一致的。因此這個問題就有了一種普遍的含義。(當然我不是拿讀者的個人私事來進行我自己觀點的宣傳,只是這個有著典型的意義)假設我們可以找到我們的“社群”,當我們遇到一群與我們有著相似問題的夥伴時,有時候很多事情就很好理解了,溝通起來也是比較容易的。這也是符合我們成長倉庫的主旨的行為。

因此我不打算提供一個解決的思路,甚至在某種意義上,我只是跟讀者“聊聊天”。我一直覺得我是一個兩面人,在同學朋友面前是一個人,在父母家庭面前就想變了一個人似的。曾經有一個好朋友對我說,“我今天才知道你是單親家庭長大的,以前開你玩笑的時候不小心傷害了你,你不要放在心上。可是我怎麼也想不到你是單親家庭長大的,因為你活潑開朗,感覺你家庭很溫馨。”

實際上,我兩歲之前就失去了母親,我準確地說,我沒有見過我母親。在家裡我也沉默寡言,家長的溝通幾乎為零。是他們不愛我嗎?不是的。是他們不與我溝通嗎?也不是的。只是在我離家開始上初中的時候,在上高中的時候,我開始變了。他們還沒有變。我開始進入青春期,我開始想著這麼去吸引女孩子,我開始想著怎麼去在班級中表現自己,我開始有了自己的小秘密。但是家裡的長輩,甚至鄰里都還是以一種我還是那個失去母親的孩子對待我,沒有考慮我的心理的變化,甚至對我的還是用同樣的模式。噓寒問暖是必須的,給錢也是必須的,問問成績也是必須的。但是除此之外,他們最多的就是教我做人的道理,這種說教確實是家庭教育的一個重要部分——即使有很多在大人那裡沒有做到的道德律例,但是他依舊交給了我。我沒有生活的壓力,有的更多的是與同學的比較,有個更多的是談論某個女孩子的裙子,有的是下課瞭如何去消磨時光,當我們把所有的關注點都轉向的是我們同年人的時候,我們就與我們的家庭分裂了。在這個過程中每個人都沒有錯。問題的關鍵點在於我們與我們的長輩不是在同一個語境下討論我們所理解的生活。

當我們不能反抗的時候,渺小的個人只能忍受,當我們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見的時候,被長輩接受了,我們也許會與父母成為好朋友。但是更多的時候,父母是不可能的接受的——因為要他們接受是在難為他們。那麼只要我們還在依賴父母,我們就必須要忍受這一切,這就是小孩子的悲哀。有些小孩子性格剛烈,這樣就會導致家庭成為鄰里的笑柄;有些小孩軟弱,同樣也會成為鄰里的笑柄。但是大多數的孩子,只是偶爾會反抗,時常在忍受,就像這位讀者的弟弟一樣。我覺得這個孩子是一個在正常不過的的孩子,只要我們能夠理解他的“不同的關注點”,與他成為一個知心的朋友,說服他做一些更高尚更有趣的事情是輕而易舉的。問題的關鍵在於相互的理解。這可能是問題的真正的所在。

我們一路走來,有這樣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隨著我們年齡的增長,我們與父母的矛盾越來越少了,我們越來越能理解父母了。(當然個別的父母例外)一方面是我們不在依賴父母,另一方面我們開始與父母的關注點趨向一致,父母也沒有更多的東西要交給子女了。在結婚,買房方面有可能還存在著某些衝突。其他方面是不可能的。在我們快要開始教育小孩,在我們也經歷著父母所經歷的一切的時候,我們也就成了“我們的父母”。

在成長的道路上沒有對錯,也許時間給於我們一切問題解決的良方。

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是這個“弟弟”

當困苦與磨難直視我們的時候,我們也在直視著它們

這種看待問題的方式似乎沒有給讀者什麼建議,我只是試著使每一個有困惑的讀者產生這樣一種看法:有些事情只要我們以一種理解的心態去看待,很多事情就會有另一個全然不同的景象。當我們放下我們的對錯是非的成見的時候,問題往往就會有了轉機

人生的大問題就只有那麼幾個,有哪個能真正的想明白,能解決呢?有時是時間消解了它,有時是現實消解了它,有時是勇氣消解了它,有時是運氣消解了它,有時我們逃避了它,有時我們忽視了它。每個人都有自己對於世界的理解,每個人都有自己抉擇的權利,只要適合你自己,只要不違心,不違法,成長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