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炮轟平廈門火車站?空戰2比32, 海戰2比108? 台軍這麼牛?

自從國民黨軍潰逃臺灣以來,臺灣方面就形成了一種“誇大戰績”的傳統。即便到了兩岸軍事實力對比日漸懸殊的今天,臺軍的這一“傳統”仍然保持著。

一炮轟平廈門火車站?空戰2比32, 海戰2比108? 臺軍這麼牛?

雖然打不過,氣勢不能輸

面對尚能與解放軍有所回合的兩岸對峙時期,臺方宣稱的“戰績”就更加誇張。

比如1958年的炮擊金門行動。這是兩岸關係史上的一件大事,影響極其深遠。最近二十餘年,隨著時局變化,海峽兩岸均出版了不少相關研究著作。雙方在許多問題上的看法大相徑庭。臺灣方面幾十年來一直堅稱的“空戰2比32”、“海戰2比108”的“輝煌戰績”,大陸方面不少研究者旁徵博引,進行了深入考證。

一炮轟平廈門火車站?空戰2比32, 海戰2比108? 臺軍這麼牛?

解放軍炮擊金門

臺方曾宣稱有一重大“戰果”:“炮擊廈門火車站,當時解放軍有1個營正在下車,被命中彈藥堆,幾乎成建制損失,廈門火車站也幾乎被摧毀”。今天,庫叔就來探究一下臺方這一所謂的“戰果”到底靠不靠譜。

1

來自臺灣的“都市傳說”

首次聽聞臺灣方面宣稱的這一“重大戰果”,是筆者在1988年8月乘坐的一列開往廈門的列車上。當時坐在筆者對面的,是個頭髮蜷曲,留著小鬍子,約摸三十歲,裝束頗與眾不同的年輕人。對方自稱姓林,來自臺灣高雄,之前曾在金門服過兵役。此番來大陸除了觀光,還想實地看一下當年“八二三炮戰”的戰場。交談中,這位林先生津津樂道於當年“國軍”的“輝煌戰績”,更重點強調了當年廈門火車站被“國軍”炸得如何之慘,“共軍”的損失如何慘重。

一炮轟平廈門火車站?空戰2比32, 海戰2比108? 臺軍這麼牛?

金門前線格局

筆者當年雖然才上高一,但聽到如此奇談怪論,還是覺得不足取信。1988年,臺灣剛剛開放老兵回大陸探親。經過臺方几十年如一日的歪曲宣傳,剛從臺灣來的人有些極端想法恐也不足為奇。

話雖如此,但此事便一直縈繞在筆者心頭,幾十年總惦記著一辨真偽。

當時列車抵達廈門火車站後,筆者四處觀望,期望能找尋當年炮戰的遺蹟。結果非但一無所獲,而且驚訝於廈門火車站之小:不過是依山建了兩個站臺,與其鼎鼎大名毫不相稱。此後,無論是在鼓浪嶼上邂逅駐軍軍官,還是返乘時遇到廈門火車站工作人員及年長的廈門居民,筆者都不忘打探當年“廈門火車站遭受慘重損失”的虛實,給但出的盡是“從沒聽說過”、“不可能吧”之類的答覆。

一炮轟平廈門火車站?空戰2比32, 海戰2比108? 臺軍這麼牛?

數年後,筆者參加工作,自此便有不少到廈門出差的機會。幾乎每次到廈門,筆者都會鍥而不捨地四處尋找線索。不過想解開這個謎團,必須有過硬的檔案材料佐證才行。近幾年,筆者得到了諸多熱心人士的鼎力相助,查證工作才有了突破性進展,終於有機會一探真相。

2

兩岸史料“契合”,這是“實錘”了?

通過漫長查證,找到的臺灣方面關於“炮擊廈門火車站”的說法,存在多種版本。

其中一種“主流”說法,和臺灣軍方一直吹噓的“神器”——“八寸榴”有關。

金廈“小三通”後,赴金門旅遊的人會發現遍佈島上的各種“八二三炮戰”紀念物,尤其是臺方視為“神器”的“八寸榴”。金門導遊的說法是:當年“國軍”只打了2發這種炮彈,一發落在廈門大學,一發落在廈門火車站,此炮巨大的威力讓“老共”以為“國軍”動用了核彈,哀求“國軍”:好了好了,我們打不過,不打了。

一炮轟平廈門火車站?空戰2比32, 海戰2比108? 臺軍這麼牛?

這樣的“神話”,島內一部分人深信不疑,但完全不經一駁。

所謂的 “八寸榴”,即最大射程16.85千米的美製M115型203毫米榴彈炮。據臺方史料,第一批該型號榴彈炮於1958年9月18日午夜運抵金門,之後藏在擔任預備隊的第69師師指揮所附近,到9月26日才拉上陣地,轟擊位於大金門東北方的解放軍圍頭炮兵陣地,“八寸榴”一直部署在大金門。

一炮轟平廈門火車站?空戰2比32, 海戰2比108? 臺軍這麼牛?

而大金門任何一點與廈門火車站的距離都超過了16.85千米。這種頗為笨重的“神器”,又不曾運上離廈門更近的小金門和大擔島。因此,根本“打不到”的情況下,“八寸榴一炮轟平廈門火車站”的“神話”又怎能成立呢?

那麼,會不會是小金門或大擔島上火炮的“戰績”,被誤傳安到“八寸榴”頭上?尤其是小金門島上當時部署有3門口徑更大的M1型240毫米榴彈炮。可惜該炮實際是在1960年,炮擊金門高潮已過,兩岸轉入象徵性炮擊時,臺灣方面才弄到手的,不可能穿越到1958年。就連臺方自己的資料,也承認

該型榴彈炮從未參加過實戰。

那麼兩島上的其他火炮呢?

一炮轟平廈門火車站?空戰2比32, 海戰2比108? 臺軍這麼牛?

M1型240毫米榴彈炮是臺軍50年代末期接受的美軍過時軍援產品,主要作為要塞炮部署在外島要塞中,至今仍在使用

從位置上看,小金門島上離廈門最近的龜頭山,距廈門火車站直線距離約為12.67千米;而大擔島海灘,距大陸最近的直線距離也超過了10千米。1958年,駐紮在小金門和大擔、二擔的,是郝伯村的第9師。這是所謂的“輕裝師”,擁有3個師屬炮兵營:炮兵第34營、第35營裝備的是M116型75毫米山炮;炮兵第36營裝備的是M101型105榴彈炮。前者最大射程為8.79千米,後者使用7號裝藥發射榴彈時,最大射程為11.27千米。

即便不考慮有效射程(相比最大射程要大打折扣),敵軍火炮也只有部署在大擔島海灘上,才可能夠得著廈門火車站。然而鬆軟的沙灘根本承受不住2噸多重的火炮,射擊精度就更不用提,而且如此暴露在沙灘上,只會在開火前就成為對岸解放軍炮兵的“活靶子”。

一炮轟平廈門火車站?空戰2比32, 海戰2比108? 臺軍這麼牛?

經過徹查臺灣方面的史料,發現當年小金門加強有炮兵第669營,裝備的是M114型155毫米榴彈炮,最大射程達到14.6千米。不過,臺灣方面的資料聲稱,炮擊廈門火車站時,小金門方面的炮兵只是擔任

“掩護任務”

一炮轟平廈門火車站?空戰2比32, 海戰2比108? 臺軍這麼牛?

金門地區的國民黨軍M114型155毫米榴彈炮

還有一種說法,說是1958年10月1日大陸單方面宣佈停火後,臺方乘機將金門地區小口徑火炮全部更換為155毫米火炮;並於10月20日至25日,連續五天用巨炮發動“報復性反擊”,轟擊了原先不在炮擊範圍內的廈門火車站、廈門港及碼頭等目標。但這種說法,筆者

沒能從資料中找到任何佐證,更沒發現10月20日至25日間廈門火車站的損失記錄。

如果說以上說法都是漏洞百出或者無憑無據的話,下面這種說法恐怕要“嚴謹”得多了。

《炮擊金門實戰錄 - 八二三與郝柏村》中記載:

1958年9月11日16時12分,金門防衛指揮部第600炮群下屬的炮兵第691營的第1連和第2連、炮兵第692營第1連,共12門M1A1型155毫米加農炮(俗稱“長腳湯姆”),集中向廈門火車站發射了240發炮彈。期間,駐小金門的炮兵第669營M114型155毫米榴彈炮也曾開火,用以壓制解放軍炮兵對第691營的反擊炮火。

一炮轟平廈門火車站?空戰2比32, 海戰2比108? 臺軍這麼牛?

這就是綽號“長腳湯姆”的M1A1型155毫米加農炮

該書作者之一的張友驊,其父是國民黨軍少將;另一位作者筆名周之道,實名嚴佛元,時任第600炮群指揮。二位作者有臺軍背景,書中又言之鑿鑿,時間、番號、動用火炮型號、發射彈數及後期支援一應俱全,看起來可信度較高

臺方史料沒有給出這3個連炮陣地位置。而大陸方面資料稱:

“1340號敵155加農炮兵連位於大金門西緣水頭西南,系半永久性暴露陣地,它的4根炮管直指廈門指揮機關和火車站,成為紮在我方腹背的4根芒刺。”

“1340”是解放軍對敵目標的編號,具體座標未知,到底是國民黨哪個炮兵連的發射陣地也有待查證。而“大金門水頭西南”與廈門火車站的距離是20千米左右,的確處於該炮23.22千米的最大射程之內。

一炮轟平廈門火車站?空戰2比32, 海戰2比108? 臺軍這麼牛?

金門炮兵曾向廈門火車站開火,這點兩岸的資料算是對上了。不過,據大陸方面的戰報、文電資料中,卻沒提及對方炮彈是否命中過廈門站,具體損失如何。而筆者經多方努力,終於在廈門地方誌中查到了如下記錄:

“1959年9月11日,15時20分至17時30分,金門國民黨軍隊炮擊廈門火車站,炸死2人(其中路內1人),炸壞鋼軌18根、貨車17輛、道岔2組、枕木50餘根、家屬宿舍4棟、公寓1棟、公安營房2棟等。”

一炮轟平廈門火車站?空戰2比32, 海戰2比108? 臺軍這麼牛?

叢培欣的《我的回憶:金廈8.23炮戰》裡,也有這樣的記述:

“我六歲的時候隨父親從南京軍事學院回福建閩南陸軍31軍92師,在廈門火車站下火車時,遇到來自金門島的炮擊,父母帶著我和兩個弟弟跑向山坳。母親本想進一個防空洞,父親一把拉住我們,走向一片樹林。……這一天是1958年9月11日,半個月前這裡發生了世界矚目的廈金8.23炮戰。”

叢培欣的父親叢德滋時任92師參謀長。這位曾經的“紅二代”的回憶錄,被許多人認為是板上釘釘的“第三方”證言。

時間、地點、事件,兩岸的資料基本對上了,廈門地方誌中又明確記載了損失,加之“第三方”的親身經歷佐證,似乎這“實錘”已經可以落下了。

然而事情並沒有這麼簡單。

一炮轟平廈門火車站?空戰2比32, 海戰2比108? 臺軍這麼牛?

3

廈門火車站處於炮火射擊死角

我們來看看廈門火車站的選址。

上世紀五十年代初直到七十年代末,金門炮兵對廈門方向的射擊從沒停過。國民黨軍的炮彈可不像他們文宣中那般親切,只把廈門沿海作為“靶場”。

廈門火車站座落在廈門島的中南部。廈門島面積118平方公里,火車站建在哪裡不好,為何要偏偏建在敵遠程炮火射程之內呢?像1958年8月搶建出來的廈門島北部的高崎站,因處在敵炮火射程之外,軍列在此卸載就很安全。

一炮轟平廈門火車站?空戰2比32, 海戰2比108? 臺軍這麼牛?

車站選址涉及到方方面面,不是鐵路一家說了算,必須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才行。就算設計和技術人員沒有軍事常識,地方政府缺乏安全觀念,但設計方案是由鐵道兵司令員王震親自敲定的,並徵得了福建省委書記兼福州軍區司令員葉飛同意。難道這兩位久經沙場的悍將,也會無視風險嗎?

通過查找設計院的原始勘測資料和聯合會議紀要,這個疑問方才解開。

原來,廈門火車站之所以如此選址,是因為車站東面就是梧村山。梧村山標高208米,花崗岩山體,東面坡陡,西面坡緩。車站建在山的西北山腳下,處於敵炮火的死角。而廈門火車站雖是盡頭站,卻向南修了4000餘米的延伸線。延伸線接近盡頭處,修了條500米長的“鴻山隧道”。客貨列車駛抵廈門站卸空後,立即拉入“鴻山隧道”防空,以避免損失。隨著兩岸局勢的緩和,“鴻山隧道”已於上世紀九十年代完成了歷史使命,並於2011年成為廈門市鐵路文化公園的一部分,開放給遊人參觀。

一炮轟平廈門火車站?空戰2比32, 海戰2比108? 臺軍這麼牛?

鴻山隧道

一炮轟平廈門火車站?空戰2比32, 海戰2比108? 臺軍這麼牛?

今日鴻山隧道內景

不過,如今去廈門,會發現梧村山在火車站南廣場邊緣,離火車站主體建築尚有一段距離。粗略估算,從金門方向飛來的炮彈只要有大於20度的入射角,是可以越過梧村山頂峰,打入火車站的。“長腳湯姆”雖系加農炮,但仰角高達65度,要在彈道末端達到這樣的入射角,應該不難,廈門站如何能稱得上“處於射擊死角”呢?

一炮轟平廈門火車站?空戰2比32, 海戰2比108? 臺軍這麼牛?

廈門、金門地區(中國地圖出版社編制)

原來,如今的廈門火車站,已經不在原址;雖說門牌號碼一直未變,但實際上已經是第三代站房。現址在原址基礎上往西邊移動了一段,因此與梧村山山腳拉開了距離。

鐵路內部檔案記載:

廈門火車站第一代站房系木質平房,位於梧村山山腳,總建築面積僅1000平方米左右,車站也僅有1個站臺。

到1982年,原先簡陋的車站已經不敷使用,工程部門便在原站址西面新建了第二代站房。第二代站房系鋼筋混凝土結構,總建築面積為8000餘平方米。站臺也擴建為兩個。原先的老站房在施工期間照常使用,到1983年5月新站房正式啟用後才著手拆除。

2013年初,廈門火車站第二代站房需要原地升級為第三代,因此停辦客運業務,普速列車全部移至高崎站到發,動車組列車則集中到廈門北站開行。2016年1月,經過三年緊張施工,廈門站第三代站房全部投入運營。新站房總建築面積2.76萬平方米,設有5個站臺,9條股道。

一炮轟平廈門火車站?空戰2比32, 海戰2比108? 臺軍這麼牛?

這是今天的廈門站,已經是現代化的第三代站房

叢培欣的回憶錄中的說法,也與此相印證:“在廈門火車站下火車時,遇到來自金門島的炮擊,父母帶著我和兩個弟弟跑向山坳。母親本想進一個防空洞,父親一把拉住我們,走向一片樹林。”

叢培欣先生當年才6歲,這幾個小孩子跑不快。如果當年廈門火車站沒建在梧村山腳底下,而是像現在這樣拉開了一段距離,那麼他父親作為一個老兵,斷然不會帶著孩子奔跑,而是應該第一時間就近尋找隱蔽所。

也許有人會質疑,就算當年廈門火車站就建在梧村山山腳下,炮彈就真的打不著嗎?那我們不妨探究下,當年9月11日到底會不會有解放軍1個營的兵力及大批彈藥在廈門火車站卸載,有沒有給國民黨炮兵創造“輝煌戰果”的可能性。

一炮轟平廈門火車站?空戰2比32, 海戰2比108? 臺軍這麼牛?

4

根本沒有那麼多人下車!“輝煌戰果”哪來的?

查找鐵路檔案及軍交運輸志,當時我軍炮兵陣地從東到西,繞著金門呈一個弧形,大多數陣地位於廈門島外。因此調運來的部隊和物資,大多在廈門島外卸載。為保密及確保安全,鐵路工程部門和鐵道兵於1958年8月初在廈門島北部距廈門站約9千米處搶建了高崎站,調入島內的部隊和物資均在此卸載。

注:唯一的例外是載運著從東海艦隊調來的12艘魚雷艇的10689次特別軍列,因為防敵空中偵察和下水的特殊需要,在夜間徑直駛過了高崎站和廈門站,開進了“鴻山隧道”隱蔽,並於次日晨在諸多掩護下順利卸載入海。

一炮轟平廈門火車站?空戰2比32, 海戰2比108? 臺軍這麼牛?

那麼為什麼解放軍的部隊和物資不在處於射擊死角的廈門火車站卸載呢?這是因為從北面通往廈門站的線路,仍有相當一段處在敵炮火威脅下。此外,8月23日開始炮擊前,為隱蔽戰役企圖,廈門火車站的客貨運業務一切照常進行,部隊若在此卸載,不利於保密。炮擊行動開始後,廈門站就停辦了業務,直到當年年底才恢復。

因此,9月11日這天,不可能有部隊和物資在廈門站卸載。

一炮轟平廈門火車站?空戰2比32, 海戰2比108? 臺軍這麼牛?

廈門前線的解放軍炮兵部隊

不過這豈不是與叢培欣的回憶錄有衝突?他可是言之鑿鑿自己全家是9月11日在廈門火車站下車的呀。

根據相關史料,解放軍原定計劃是7月25日炮擊金門,後因故推遲到了8月23日。因此部隊進入一級戰備狀態只會更早,前線範圍內絕大多數居民均已疏散,只留下經過嚴格政審的基幹民兵。

一炮轟平廈門火車站?空戰2比32, 海戰2比108? 臺軍這麼牛?

炮擊金門前的解放軍炮兵

叢培欣的父親叢德滋時任步兵第92師參謀長,該師是參戰部隊。按理叢參謀長應該早早歸建參戰才是。就算他在南京軍事學院要畢業考試,要答辯論文,要處理搬家事宜,因此在炮戰開始之後才歸隊,但此時廈門前線已經炮火連天,隨軍家屬理應後撤疏散,在戰區又是敵人射程內的廈門站下車完全不合常理。

一炮轟平廈門火車站?空戰2比32, 海戰2比108? 臺軍這麼牛?

因此,這日期有可能是當時年僅6歲叢培欣的誤記,他們全家所遭遇的應該是金門炮兵在戰前的慣例破壞炮擊。退一步講,即便叢培欣記載的確實是9月11日敵軍對廈門站的炮擊,從他的描述中,我們也無法獲知當時廈門站到底有無損失,損失多少。

5

廈門火車站到底損失多少?

廈門地方誌中,廈門火車站的損失有白紙黑字的記錄,雖然不像臺方說的那麼誇張,但似乎證明了廈門站確實遭金門炮火擊中,這該作何解釋呢?

其實,這很可能是由於編史志的同志欠缺鐵路知識,對鐵路部門提供的原始資料理解有誤。

在鐵路內部,“車站”的範圍是從股道兩端的信號機算起的。廈門地方誌中記載遭到損失的宿舍、公寓、公安營房,其實均不屬於廈門火車站範圍。而它們受損的原因,也正是由於沒有車站那麼好的隱蔽條件。

一炮轟平廈門火車站?空戰2比32, 海戰2比108? 臺軍這麼牛?

經過查證檔案,1958年時,廈門鐵路行車公寓位於今天的廈門市思明區金榜南二路43號,是棟三層樓的小招待所。此樓一直使用到1992年拆除,在原地新建了一棟公寓。因市政規劃調整,此公寓亦於2015年拆除。現在鐵路部門在附近酒店裡包租了些廉價房,充當公寓使用。從地圖上看,金榜南二路43號位於如今的廈門火車站主站房西南方向約300米處,處於梧村山西北山腳附近,東南方向的梧村山山體並不高,

不足以將其遮蔽。

而1958年的鐵路宿舍和公安營房所在位置,就是現在的金榜山鐵路小區,具體門牌號碼是萬壽路13之13-之15。它位於如今廈門火車站的西南方向,與車站主站房直線距離約為2200米。此地南面雖有陽臺山,東南方雖有西姑北山,但離山腳距離均在500米以上,山體同樣無法對其形成有效遮蔽。

此外,廈門地方誌提到了損壞“道岔2組”。而道岔一定處於進站信號機之外,距車站主體有不短的距離。綜上所述,廈門地方誌所記載的損失,絕大多數肯定發生在廈門火車站範圍之外。從當年鐵路宿舍所處位置看,相關記載中的國民黨軍9月11日下午對廈門火車站發射的240枚炮彈中,居然有炮彈至少偏離目標2200米,精準度著實令人不敢恭維。

一炮轟平廈門火車站?空戰2比32, 海戰2比108? 臺軍這麼牛?

至於“炸壞鋼軌18根、貨車17輛、枕木50餘根”,細一分析,當年鋼軌標準長度為每根12.5米,18根鋼軌只能鋪112.5米長的軌道。當時鐵路上用的都是木枕,每千米木枕數量在1440根至1920根之間。50餘根木枕只夠鋪35米至26米左右的股道。而17輛貨車沒說明型號,以最小的11米長棚車計算,17輛貨車連起來也應至少有187米長。毀傷17輛貨車的情況下,車下鋼軌和木枕斷不可能只損壞這麼一點;而木枕也不可能比鋼軌更結實,怎麼會損失範圍不及鋼軌的三分之一呢?

以業內工作者的經驗角度,這種怪象的成因,應該是某發炮彈落在了火車站北面沿線的存車線上,直接損毀了一段鋼軌和其下的枕木,爆炸產生的衝擊波同時也損壞了附近的道岔和暫存的空車皮。這些車皮在衝擊波的作用下產生了位移、出軌甚至傾覆,進而引發更多的鋼軌因受擠壓產生形變而損壞。唯有如此,才能解釋為什麼鋼軌、道岔和車輛的損失如此不成比例。

這些狀況,隔行如隔山,因此編地方誌時沒有搞清楚。畢竟這些損失真是在炮擊時產生的,而那次炮擊又明顯指向廈門火車站。

史志編寫人員就是這樣把鐵路各方面的損失當成是廈門站的損失記錄下來。

6

所謂“輝煌戰果”有明顯邏輯漏洞

除了史料的印證,臺灣方面宣稱的所謂“輝煌戰果”,邏輯上也是明顯硬傷。

1發155毫米加農炮彈觸地爆炸,對無防護人員的殺傷半徑達40米。1958年的廈門火車站極其簡陋,如果當真被命中,即便站臺上沒有軍用物資殉爆,只要捱上1發,1000平方米的木質站房也肯定與被“摧毀”相差無幾了。

一炮轟平廈門火車站?空戰2比32, 海戰2比108? 臺軍這麼牛?

1958年的廈門火車站站房,非常簡陋

若廈門火車站在“9.11”炮擊中真受過較大損失,相關人員怎麼會視而不見,讓廈門火車站繼續留在原地承受巨大風險?要知道,兩岸相互炮擊一直持續到1979年。期間局勢幾度緊張,直到1994年,還發生過金門駐軍單方面炮擊大陸的事件。

此外,就算出於某種原因,廈門火車站不能遷址,那麼受損後總得修復吧?可是,筆者窮盡洪荒之力,在鐵路檔案中也沒找到相關的維修記錄。

那麼,是大陸方面對此諱莫如深嗎?這從邏輯上說同樣講不通。從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大陸方面公開的資料中,對已方軍事上的損失並不諱言。更何況作為民用目標的廈門火車站若當真遭受重大損失,非但無法長期保密,而且壓根沒有保密的必要。因為這正能揭露國民黨軍罪行,大陸方面沒有理由保持沉默。

一炮轟平廈門火車站?空戰2比32, 海戰2比108? 臺軍這麼牛?

綜上所述,不難得出這樣的結論:

1958年9月11日下午,金門國民黨軍確實曾用遠程火炮試圖摧毀廈門火車站,但當時廈門站既不可能有解放軍人員、物資卸車,損失也更無可能有臺灣方面宣稱的那麼大;廈門地方誌中記載的損失,絕大多數發生在廈門站外。事實上,從鐵路內部檔案的記載看,當天炮擊中鐵路方面僅有1人受傷,還達不到地方誌記載的人員傷亡水平。

金門炮兵240發155毫米加農炮彈的大規模攻擊,怎麼才造成如此少得可憐的損失和傷亡?這一方面是國民黨軍炮彈的散佈實在是太大,精度欠佳;另一方面,廈門火車站及其周邊處於敵炮火射程內,相關居民早已疏散,留下來堅守的鐵路職工,也是極少數。

一炮轟平廈門火車站?空戰2比32, 海戰2比108? 臺軍這麼牛?

金門炮戰繪畫

既然如此,為什麼臺灣方面幾十年來堅稱此次炮擊行動“戰果輝煌”呢?

因為遠程炮擊作戰本就難以確認戰果。廈門火車站離金門那麼遠,炮擊時間又是下午四點多鐘,國民黨軍炮兵觀察所往西面看,正好處於逆光狀態,再加上梧村山的遮擋,目標確認、彈著修正都極為困難,遑論戰果確認了。而從當時的環境看,被打蒙了的國民黨軍,實在是太需要一些“輝煌戰果”和“英勇事蹟”來鼓舞低落的士氣了。

那麼,既然臺空軍能創造出“空戰2比32”的輝煌戰績、臺海軍能創造“海戰2比108”這種神話,陸軍自然也不會甘居人後。

(本文圖片均來自網絡)

作者簡介:王正興,原解放軍某野戰部隊軍官,曾在步兵分隊、司令部、後勤部等單位任職,致力於戰史學和戰術學研究,對軍隊戰術及非戰爭行動有個人獨到的理解。其著作《這才是戰爭》於2014年5月、6月,鳳凰衛視“開卷八分鐘”欄目分兩期推薦。他的公眾號名亦為“這才是戰爭”,

庫叔福利

庫叔的贈書活動一直都在!上海譯文出版社為庫叔提供30本《故宮物語》贈予熱心讀者。細談故宮歷史掌故,生動闡釋“故宮的歷史就是中國近代史的縮影,文化反映了中國所有的東西,中國人也通過文化反映了自己的歷史和命運”。

一炮轟平廈門火車站?空戰2比32, 海戰2比108? 臺軍這麼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