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這個村子的女人怎麼了,至今仍穿著朱元璋皇后馬大腳的服飾?

在貴州安順九溪村,至今仍然聚居著一支與眾不同的漢族群體——屯堡人。

貴州這個村子的女人怎麼了,至今仍穿著朱元璋皇后馬大腳的服飾?

屯堡人,祖籍南京,系來自江南的“正宗漢人”。 六百年前,明代朱元璋派軍進攻西南,消滅了元朝的最後勢力,而後留軍隊在雲貴戍衛,又將其家屬全部送到了戍地。在當地,軍隊的駐防地叫“屯”,家屬的居住地叫“堡”,他們的後裔則叫“屯堡人”。

貴州這個村子的女人怎麼了,至今仍穿著朱元璋皇后馬大腳的服飾?

01

鳳陽漢裝

這個村子的婦女服裝有著非同尋常的款式,這種款式是傳承了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皇后“馬大腳”的服飾,因為朱元璋就來自安徽一代,所以這種服飾又叫俗稱“鳳陽漢裝”。

貴州這個村子的女人怎麼了,至今仍穿著朱元璋皇后馬大腳的服飾?

可以說這服飾是當地最有歷史的一種文化了,如今在安徽當地早已失傳,但是在屯堡卻完好地保存下來了。最關鍵的是,當地認為穿這種衣服很自豪,現在業已成為屯堡的一種標誌,因此當地也被稱作“時至今日依舊穿古裝的村落”。

貴州這個村子的女人怎麼了,至今仍穿著朱元璋皇后馬大腳的服飾?

婦女的服飾,一種最純正的朱元璋老家漢服——鳳陽漢裝被經年不變地保持著。服飾衣寬袖大,碩長過膝,領口、袖口和前襟邊緣鑲有流繡花紋。

貴州這個村子的女人怎麼了,至今仍穿著朱元璋皇后馬大腳的服飾?

頭髮用髮網挽成圓髻,罩於腦後,圓髻上插有玉簪、銀鏈等首飾。

貴州這個村子的女人怎麼了,至今仍穿著朱元璋皇后馬大腳的服飾?

頭上或青或白或紫的布帕以及鐲、戒、鏈是女人們常年的裝束。

貴州這個村子的女人怎麼了,至今仍穿著朱元璋皇后馬大腳的服飾?

02

屯堡村全然就是一個石頭的世界。

貴州這個村子的女人怎麼了,至今仍穿著朱元璋皇后馬大腳的服飾?

九溪屯堡村,村子看上去不像村,倒像一個小鎮,進入村口石門,古建築就分佈在街道兩旁。

貴州這個村子的女人怎麼了,至今仍穿著朱元璋皇后馬大腳的服飾?

石頭的廣泛使用是村莊建築的最大特點。六百年前屯堡人在戰亂時期以石頭營造的防禦式住房至今仍然主流著屯堡村的建築風格。

貴州這個村子的女人怎麼了,至今仍穿著朱元璋皇后馬大腳的服飾?

石頭瓦,石頭房,石頭街道,石頭牆,石頭碾子,石頭磨,石頭碓窩,石頭缸,屯堡村全然就是一個石頭的世界。

貴州這個村子的女人怎麼了,至今仍穿著朱元璋皇后馬大腳的服飾?

貴州這個村子的女人怎麼了,至今仍穿著朱元璋皇后馬大腳的服飾?

03

地戲,一種盛行於屯堡地區的民間戲曲。

地戲,一種盛行於屯堡地區的民間戲曲。因為它活動在農村,又是以土地為戲臺圍場演出,因此被屯堡人稱之為地戲。

貴州這個村子的女人怎麼了,至今仍穿著朱元璋皇后馬大腳的服飾?

地戲的演員皆為村裡地道的農民。一個村寨演一堂戲跳一部書,一堂戲演員二十餘人,跳唱的都是當年先輩們南下討伐征戰的完整故事。

貴州這個村子的女人怎麼了,至今仍穿著朱元璋皇后馬大腳的服飾?

地戲,粗獷、原始、深邃,堪稱屯堡地區最富代表性的文化經典和文化靈魂。可以說,少了地戲,屯堡人就少了他們日常生活活動中最有意義和光彩的內容,也少了他們最具價值的文化特徵。

貴州這個村子的女人怎麼了,至今仍穿著朱元璋皇后馬大腳的服飾?

04

形成了一系列有著“活化石”特徵的自我文化形態。

貴州這個村子的女人怎麼了,至今仍穿著朱元璋皇后馬大腳的服飾?

在貴州大山的塵封中,九溪屯堡人六百年來已經繁衍了二十餘代,他們回憶著祖先的赫赫戰功,思念著江南的清風明月,他們不改鄉音,不改服飾,不改飲食起居的傳統規儀。

貴州這個村子的女人怎麼了,至今仍穿著朱元璋皇后馬大腳的服飾?

他們自我獨處、自我生存,自我發展,以致形成了一系列有著“活化石”特徵的自我文化形態。

貴州這個村子的女人怎麼了,至今仍穿著朱元璋皇后馬大腳的服飾?

六百年,歲月漫漫,明代的中原文明早已泛黃並塵封於歷史,成為線裝的史書。然而,當六百年前江南的事和物仍然在這裡不驚不詫優雅繼續時,我忽然被屯堡人的這種執著與堅韌不拔感動了!

貴州這個村子的女人怎麼了,至今仍穿著朱元璋皇后馬大腳的服飾?

在這偏遠的一隅,在這日日不變恪守自己是屯堡人的獨行裡,我感受到了屯堡人在滿含對故土的眷戀與嚮往中,也不知不覺營造著自己內心最溫柔,也最具“遠接屈原芳草流水遺風,近顯陶淵明隨遇而安氣韻”的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貴州這個村子的女人怎麼了,至今仍穿著朱元璋皇后馬大腳的服飾?

走在屯堡的小道上,彷彿自己躍然回到了元朝的時候,因為如果沒有遊客,這裡全部都是古代的人,走在古村的路上,如果只有村民,你真的會覺得自己是穿越回去了。和中國古代宮殿的建築都類似,屯堡的民居也是有講究的,必須是對稱的,並且幾百年來,無論是修繕的還是一直如此的,都給人一種滄桑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