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品牌依舊巨虧 沒有寶馬和奔馳華晨北汽該咋辦

自主品牌車在吉利業績光芒萬丈的情形下,卻也難掩更多的品牌依舊深陷虧損局面。

當很多人為北汽新能源佈局叫好時,【讀行君】的內心一直惴惴不安,雖然概念十足,但深究業務而言,國產車依舊不容樂觀。

看似北汽和奔馳進行交叉持股,而且在電池、技術等多方面都迎來了新能源最後的發展佈局。但無法遮掩的是,作為國內五大車企,北汽是一家依靠奔馳輸血的公司,若沒有奔馳業務送錢,北汽就是一個財務大坑。

自主品牌依舊鉅虧 沒有寶馬和奔馳華晨北汽該咋辦

根據最新的2017年北汽股份財報顯示,北汽全年利潤109.98億元人民幣,其中北京奔馳貢獻了92.6億元,北京現代虧了3300萬元。自主品牌業務慘淡格局已現。其實不光2017年如此,翻閱近5年來財報,北汽一直就靠北京現代或者北京奔馳養著。2017年現代出現嚴重下滑,但幸好奔馳提供了強勁增長,才保護了北汽業績不出現更大的問題。

北汽領導一直強調"利用外資業務,反哺自主品牌",不過這一哺就是若干年,而且目前還看不到任何跡象改變。

當北汽發佈財報後,股價一度暴跌15%。現報7.92港元,跌11.31%,成交額暫為4.63億港元,最新總市值為602.3億港元。有消息說,國內對汽車業外資股比限制取消政策的快速出臺,對當前合資車企來講,這會顯著降低現有合資企業的合同時效。有機構報告就指出,預計奔馳和現代將在2020年退出對北汽合資,這將重創市場對北京汽車(01958.HK)長期增長的信心。

2017年北京汽車集團的營業收入為1342.59億元,收入增長15.46%,歸屬股東的淨利潤為22.53億元,同比下降64.62億元。主要依舊來自北京奔馳的收入增長,由853.12億元增至1167.73億元,同比增長36.9%;而自主品牌板塊收入由308.87億元減至173.86億元,同比下降43.7%,僅佔整個公司的13%。眾所周知的是,去年自主品牌原本確定的目標是52萬輛,後來降到了46萬輛,又降到了35萬輛,最後又降到了22萬輛。

不光奔馳養著北汽,寶馬同樣養著華晨。3月份華晨發佈的2017年財報,顯示華晨中國2017年淨利潤43.76億元,其中華晨寶馬為集團帶來的利潤為52.38億元。也就是說華晨金盃、中華車等為即可虧損了部分寶馬利潤。

自主品牌依舊鉅虧 沒有寶馬和奔馳華晨北汽該咋辦

如果華晨和北汽關掉自主品牌業務,無疑將使自身成為最掙錢的國內車企。

不知道海馬汽車是不是很羨慕北汽和華晨,沒有合資品牌業務的海馬汽車在2017年也遭受到鉅變,海馬汽車發佈2017年度業績預告,預計虧損金額高達9.4億—10.4億元,同比下降幅度超過500%。2012年-2016年,海馬汽車淨利潤分別為1.64億、2.98億、2.13億、1.62億、2.3億。這也意味著,海馬汽車2017年的虧損或許將過去五年的淨利潤"吞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