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拜新主人王興 滴滴和阿里大出行最頭疼的人

表面上看,美團收購摩拜是為了對標滴滴的大出行,但實際上王興有更遠大的目標:在生活服務上成為可以抗衡阿里的巨頭。

摩拜新主人王興 滴滴和阿里大出行最頭疼的人

王曉峰的離開,或許印證了摩拜正在逐步加深美團烙印。我們應該開始習慣王興的摩拜,這輛小單車的主人已經不在是傳統印象中"全當做公益"的胡煒煒,或是善於廣交朋友的李斌。摩拜已經清晰地走出了他們的時代,真正意義上踏入王興的時代。

王興公開宣佈摩拜團隊不會發生任何變化,給摩拜員工吃了一顆定心丸,但實際熟悉王興管理風格的人都知道,美團基本上半年一調整。自己帶出來的孩子都要不斷調教,收過來的小樹不知道要修剪多少下才能順眼。收摩拜不是為了加和效益,顯然期望和美團老業務發生化學反應,衍生出爆炸效益的新物質。

擅長做CEO的王興,不會安心做好摩拜的董事長。傳說摩拜股東會確認美團收購的第二天,王興就來到了摩拜單車,上午找了P9以上的中層員工開全體會議,之後在一個小會議室坐了一整天,間或叫公司員工過來聊天,或者就忙著自己的事。王興那天在摩拜待到很晚,直到晚上9點半仍然沒有離開。

摩拜幫美團提高市值

可以預見,摩拜對美團的短期貢獻最直接表現在估值上,通過獲得於滴滴平齊競爭的資格,美團估值從去年底上一輪融資的300億美金已經翻倍。據彭博社最近的消息透露:美團正在籌備"上市",計劃最早於2018年年內在香港上市,估值為600億美元。

摩拜新主人王興 滴滴和阿里大出行最頭疼的人

2017年10月美團獲得40億美金融資,當時估值300億美元。

此時的美團點評很焦慮,也就是在這個時期,王興思考是繼續投資摩拜,還是做別的安排。當時王興面臨的局面是比美團晚很多年創立的今日頭條估值也到了300億美金,同樣是晚輩的滴滴已經估值到500億美金,超過了他。

實際上,當時美團點評的業務已經很難做出"花樣",讓投資人繼續堅挺,找到更高估值獲取融資了。沒有"故事"支撐做不高估值,投資人不能以更高估值投資,資本故事也編不下去了。這是一把雙刃劍,若你此輪接受比之前估值平齊的,甚至更低的投資進來,那你今後大約就在也獲得不了新投資了。

王興面臨選擇,要麼上市把美團推向市場,要麼繼續更大的概念故事講給投資人聽。

一旦上市就要告別燒錢圈地方式,認認真真掙錢了,若有競對爭奪市場,美團會很窘迫。就好像現在美團和飛豬在酒旅市場與已經上市的攜程PK一樣,攜程很難受,既要保持長期發展,又要確保當期利潤增長。攜程無法短期內利用自己的壟斷地位消滅這種競爭威脅,而不得不看著競對一點點蠶食自己的主業地盤。

滴滴是美團最大的威脅,滴滴和美團太像了,用戶群重合度很高,同屬高頻應用,而且用戶群同樣是被"補貼"弄來的。滴滴和美團本質是一樣的,招攬大家通過APP消費線下傳統服務。一旦滴滴闖入美團主業,可以很快滲透甚至顛覆。

而另一方面,彼時王興做大市值最好的方式就是拿滴滴幫助自己背書。進入"大出行"行業,讓美團市值爆增。

把滴滴擠兌到牆角

一方面靠對標滴滴把美團市值放大。另一方面,王興確實想收拾掉滴滴。滴滴是美團一大的隱患。

對比一下美團和滴滴的商業環境,終端用戶環境一致,而服務產業鏈環境,滴滴都是巨頭合作,一旦達成旁人很難再打入,而美團是一家家餐飲店,就算是連鎖的,其規模也無法和車廠相比,美團的服務產業鏈合作方規模小、哪方給出的利益更好就可以合作滲透進入,滴滴的合作方實力大,而且強調穩定性,難合作,而一旦合作就能長期持續。

把滴滴擠兌到牆角,對美團而言,會更安全。另外美團搶了滴滴的佔位,也讓自己可以獲得更大發展。滴滴以前的佔位是騰訊大出行重要的板塊,而現在被美團取代了。

摩拜新主人王興 滴滴和阿里大出行最頭疼的人

美團敢於和滴滴一戰,是因為王興壓了一場賭局的籌碼:BAT都不會放縱滴滴在大出行領域太過縱橫。

無人駕駛的智能車是百度未來的重要業務支撐,百度幾乎已經賭上了全部資源用於智能車市場,賭自己能在未來翻身。百度屬於典型的"INSIDE"模式,它希望未來每一部智能汽車都使用百度的無人駕駛平臺開發,成為智能車的安卓。百度抓平臺抓內核,騰訊和阿里最接近,抓應用,希望未來的智能車都用騰訊、阿里的各種應用:雲端、娛樂、語音識別、地圖等。百度是PC和手機理念,能成為標準,扶持眾多終端採用它的方案造車;騰訊和阿里認為只要最終消費服務用自己的就成。

在BAT的這種思路下,騰訊和阿里抓應用市場端,所以它們必須保證各自的強佈局。

美團打車、摩拜堅定成為了騰訊大出行在網約車和共享單車領域的戰隊;有消息說,阿里正在洽談收購易到,同時高德的順風車正在加大力度,未來會燒一些補貼給車主;ofo的爭奪,阿里也同時在進行。

王興在打一個商業賭注,在與BAT大佬的商業合作中,他更瞭解阿里和騰訊。騰訊思維方式是站隊,而且嚴格防範阿里的入侵。所以只要你堅持站騰訊的隊就沒有問題了。阿里則是百分百控制。不能控盤的,騰訊會放棄而阿里則會想辦法打死。阿里不可能控局,肯定選擇打死滴滴。而騰訊因為與阿里相關,會放棄。

滴滴很尷尬,滴滴不可能倒向阿里了,因為滴滴不可能被阿里全盤收購,騰訊不會放手。滴滴也不可能倒向騰訊,騰訊支持美團的做法已經表態。軟銀雖然有錢,但在業務資源支持上,不能和騰訊阿里比。

所以說,現在的局面,王興已經成功將滴滴擠兌到牆角。下一步就是大吃大出行市場了。

死磕阿里成為騰訊大出行主力

美團做打車,不缺錢,不缺車,更不缺用戶,但是缺少業界發展支持。美團非常需要一個專業的出行品牌幫助其背書,獲得業界資源。摩拜正好是最好的選擇,美團做打車,用戶很容易接受,的哥很容易接受,但獲取業界支持,難在三點:

1, 滴滴已經做了這麼久,做成了這麼大規模。

2, 美團是專業的生活服務品牌,畢竟在大出行領域屬跨界,而打車市場再往下做,拼的是業界整合力。

3, 共享單車和網約車整合構成用戶更完整的出行體驗,網約車大門還沒有閉合,而共享單車大門已經設限,不是資金可以隨便介入的領地。獲得摩拜,為做好大出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有了摩拜,局面得到了緩和,以摩拜的專業出行品牌形象,美團可以全面和出行產業鏈各方合作起來。

4月24日,滴滴和31家汽車企業組建了"洪流聯盟"。滴滴正在防禦美團的產業鏈滲透,加速築牆。5月1日滴滴和德國大眾合資建立了一家共享出行車隊。根據雙方合作協議,合資公司不僅僅會採購大眾汽車,還會採購其他品牌汽車,換而言之,滴滴在共享出行車隊運營這塊將鎖定和大眾合作。可以說大眾框住了滴滴,但也可以說滴滴圈佔了大眾資源。

摩拜的反滴滴聯盟,必然會在未來半年內被美團迅速利用起來。此外與車企合作也會加快實施。這是美團的重要籌碼。

做騰訊大出行的重要成員,美團不會將自身定位一直放在對標滴滴上,而是最終對標阿里的大出行板塊。

騰挪是一種本事

2011年拿了阿里5000萬美元投資,是美團王興最後悔的事。這筆錢實際只是給了美團管理層一些心理上的安慰,俗話說袋中有糧心裡不慌。直到2012年"百團大戰"中,美團成為勝者,市場份額猶如脫韁的野馬一騎絕塵時,居然發現這筆錢還躺在賬上沒有花過。有人做過一種假設,或許美團當時不拿阿里的錢會更好,但商業沒有後悔藥,做這種假設更沒有意義。

在2011年上半年美團的市場份額排不進前三,因此四處找投資都不順利。和阿里談融資,美團沒有多大的談判權,無奈簽了一份兼具戰略和財務考慮的投資協議。協議的具體內容無法知曉,不過肯定有禁止美團和其它巨頭(如騰訊、百度)接近的條款。

後面的事大家都知道,阿里幾次希望增持美團股份,但一再被美團管理層拒絕。美團大概不想成為阿里系的一枚棋子,比今天ofo的戴威更堅決地要保持獨立運營。其實有人假設,如果沒有其他變故,繼續那樣發展下去,美團遲早被阿里收購。

摩拜新主人王興 滴滴和阿里大出行最頭疼的人

只是2015年一次意外,這一協議被紅杉沈南鵬破解。2015年沈南鵬在參加劉強東婚禮中,遇到幾位美團和大眾點評的投資人,幾位大咖婚宴上把盞言歡,把大眾點評和美團的婚事也定了。這場商業婚事對於美團而言,從阿里的戰略投資中金蟬脫殼。得以獲得在騰訊和阿里中間找尋平衡的砝碼。最終阿里因不能絕對擁有而堅決放棄美團。

王興靠運氣,沒有被阿里一鍋端,他太明白這個局的意義了。

現在沒有誰比王興所處的位置更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