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來人看德國留學就業

先描述下基本生活狀態,以我熟悉的德國第四大城市--科隆和中國黑河對比為例。科隆和黑河類似的,當然是人口(德國第四大城市人口不到100w,主觀感知更少,因為城鄉不分,人很均勻)。建築方面,也有類似的,就是基本沒有多少6層以上的樓。不過德國基礎交通發達,農村城市看不出什麼明顯邊界(農村發達),並且空氣質量 綠化遠在黑河之上。德國科隆和黑河的冬天,基本一樣無聊。科隆商場晚上6-7點全下班(冬夏6點 7點不同),所以,沒地方逛街,這個對中國人來說,不容易習慣。黑河是冬天冷,人很少出去晃悠(其實超市也有人,只不過大街上人很少)。吃飯差別很大,主要是價格。黑河的普通面差不多12-15塊錢就行了,科隆要差不多12歐元(麵包的話帶走是1.5歐元 在店裡吃10歐元)。德國人下班後,酒吧+釣魚 +種菜+滑雪做這些活動,當然,滑雪釣魚都是去不要錢地方(要錢地方上班的不多)。如果在德國工作,好山好水好悠閒----也好無聊!5*7小時的工作節奏(不是領導很少加班。加班的領導也是基層領導,一般是section manager層次),悠閒不只是工作時間短,還有是下班後不必逛街,自己簡直是陶淵明生活,做些自己感興趣的事情。

過來人看德國留學就業

更多的是,不必考慮,賺錢、階級上升、階級封鎖的事情(這是心裡的悠閒)。關於階層的事情,德國不是不存在階級封鎖,而是更嚴重!但是社會已經接受了。心甘情願接受的原因是你想往上走,那讓你基本走不上去。德國漫山遍野的家族企業,好多都是大企業小作坊,並且上百年比比皆是。這是好現象,也是壞現象。好現象是經營穩定,不好現象是後來者沒有機會,因為有死才有生。變動之中的社會,才有階層快速流動機會,但他們是穩定的。如果想上升怎麼辦?好好打工,一路上去能奔到ceo層次(打工的高層,其實華人到哪裡走不到這個位置)。並且,在上升的路上,第一個職位--section manager是過度。這個崗位很累,雖然是年薪高點,但是他把加班費放進去了,這是上升的必然之路,這個職位,能阻礙篩選一批人,你到底是奮鬥者,還是好好擰螺絲(最底層員工)。因為第一層的管理人員,就是時薪和最底層差不多。那是不是可以走創業呢?穩定社會,機會很少;劇烈變動的社會,才會誕生機會(劇烈變動例如革命,例如政治體制大改革--改革開發,例如科技革命,德國的製造業也變動,但是製造業其實是緩步上升 ,談不上革命)。上面財團(家族企業,他們已經不關心底層了)也擠壓這些機會(中國現在也存在資本大鱷,他們也剝奪後來者機會),向上比較難!那我往下落呢?也很難!德國的福利很厲害。無業遊民,一年差不多能拿到15w收入(正式工作也就25w差不多,25w指單身稅後)。這裡說的是人民幣。物業遊民福利全到什麼程度?例如他每週要吃幾根黃瓜 幾個西紅柿補充營養 ,他還要買個二手車,週末出去兜風,他還得要個寵物,不然容易精神鬱悶,這是兜底。這就導致,他的下限很高,不工作也沒啥危害。那麼,工作的基本是出於愛好興趣!政府呢,也得哄著騙著讓想工作的人工作。例如我們公司(前公司)汽車研發工程師,之前是交警,後來覺得交警不爽,要幹工程師,也得給他創造機會(惹急人家,人家當無業遊民)。尤其對女人, 結婚的,更是鼓勵在家帶孩子。如果女人結婚後還工作,真是特別熱愛工作!因為稅收制度,對單身收稅高。但是,夫妻都工作,收費也非常高,基本女人工作一半都得納稅(雙職工的話)。收稅這種體制,工作效率倒是不高(從工業角度),但是,有質量。人”淡泊名利“,處於愛好工作,工作強度也低,中國人2天干完,他們要5天。關於他們的製造業先進,其實並不掌握大學手裡,而是掌握在工人 工程師手裡,我們這塊和他們差異巨大。當然,也不掌握在設備上。我們中國公司設備比他們先進的多,他們用60年代機床還有,但是質量比不過。

過來人看德國留學就業

那接下來的留學規劃呢?第一,我就是出於在德國工作的目的!那如下的特點適合德國工作。追求平靜安逸的生活,表裡如一的安靜寧靜,好山好水,也好冷清。薪資待遇不要期望太高,實際上這是之前的延伸,華人,基本不會超過30w年薪(單身稅後。如果結婚媳婦不工作,會退稅)。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因為無業遊民福利太好了,人與人之間的收入差別太低,很難讓別人給自己服務,人工貴。一個人生活質量取決二個方面,一個是我的絕對物質進步。例如我能用空調,李鴻章不能。這個角度,我就比李鴻章厲害,這就是絕對進步。另一個是他人為我服務。例如,有多少人給我掃地、修草坪、做飯、車保養等。在德國,要基本放棄這個!因為25w-30w收入,沒有能力天天飯店吃蘭州拉麵(等同蘭州拉麵),大部分要自己做。普通面的價格 自己做成本是1塊錢人民幣,買的話差不多100快,一天3次蘭州拉麵,一個月吃飯得1w,一年12w吃拉麵,年薪才25-30w。所以,不能天天這麼來。上面是去德國的生活,如果確定追求的是這種生活的話(其實這種生活不錯),就不惜代價去德國留學。本科國內碩士出行,本科直接出去也可以。因為我們中國的大學,無論北航 哈工大 去德國就業,和當地的應用技術大學比,也沒什麼優勢(德國的應用技術大學,我們可以認為是二本)。本科國內的話,碩士去德國,有些學校做的比較好,例如國內北京理工大學車輛工程(我是舉例子,北京理工大學 同濟大學都與德國聯繫緊密)和德國的學校有比較強的合作,每年去德國指標用不完。我記得是60個名額,但是考過德福4級才能申請(如果不過,先等於留級一年學德福),但是過德福4級的沒有60人,這些都是比較便宜的(碩士項目,自己基本出10w內能搞定),畢業大概率能留德國(當然得選擇製造業相關專業)。但是,如果你的目標不是留德國,只是衝著--德國製造業強,我去留學 碩士學制造業相關專業,回國吃香呢這條路,就我們所看,要慎重。一個原因是上面說的,德國的製造業並不掌握學校手裡,所以去學校學不到。另一個原因是德國的課程體系碩士項目和國內差異太大!碩士項目,就是跟著導師做什麼項目,我們距離哈工大機械(哈工大是在中國是一所卓越的大學)哈工大機械一個研究生,碩士跟著導師做了一個飛控項目(飛行器控制),他畢業的時候,由於碩士3年是這個項目,其實3年工作經驗了基本,上手很快,所以大疆 航天x院比較樂意要。補充點大疆的知識,大疆是個非常厲害的中國企業,怎麼厲害呢?自己開創一個領域---零售無人機。然後自己當全球老大(全球60%市場是他的)大疆的東西沒有技術含量?把 成本+技術+市場做到全球第一,都需要技術含量。並且,大疆一直不侷限於無人機拍照,他內部在研發更多的,改變社會的技術(例如圖形識別是現在技術天花板,他在突破,當然還有電池等)。這個企業,碩士起薪

過來人看德國留學就業

還每年大概選取20名員工發年終獎---之前是寶馬車,後來變成了20w車,他和哈工大學生能比較對口。而德國留學的就比較難。

還有一個原因是有些單位不喜歡留學,像航空航天院所、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原子彈研究單位)。

這部分機會是徹底喪失的。還有一部分機會,是潛在喪失的!是什麼類型的呢? 例如製造業的吉利汽車這種,吉利汽車發展不錯,就碩士起薪已經比瀋陽寶馬高(中國的奔馳寶馬待遇並不高,雖然聽起來很豪華)。吉利現在給碩士1w*16起薪(研發系統),但是,吉利加班。實際是10*6天制度(差不多每天10小時),這樣海龜不容易接受,他們覺得穩定性也差這批海龜,就導致也差不多不招。那德國留學海龜去哪裡?尤其是製造業德資外企被擠壓到這裡~例如瀋陽寶馬、奧迪(奧迪北京也有一部分)大眾,大眾含有南北大眾,
供應商體系博世、格特拉克~大陸,當然西門子也是海龜的重點對象。這部分企業待遇情況呢?前幾年是奧迪 NVW(北大眾)比較高,現在svw(南大眾)發展穩健,待遇算是比較高的了,17w碩士起薪(很穩定,這麼多年就是12w起薪慢慢到了17)。其他幾個西門子、博世這種基本就是8k*16差不多。這個待遇能招到人嗎?實際是,以博世為例。招聘個吉林大學、湖南大學(這2個是國內汽車強校)車輛工程不見得容易,但是招聘個德國海龜還是容易的。於是導致博世的研發部門, 大批量海龜(我經歷差不多三分之一),
這些海龜整體學校還比較好,慕尼黑、亞琛工業、卡爾斯魯厄等。吉大湖大這種國內土鱉碩士(不帶鄙視)他們選擇機會多,到是不容易招。這是大批量抱著去德國學習先進製造業的歸路(當然少數跳槽金融領域的大牛除外),那這條路整體看起來就沒有那麼好了,如果一定要說適合,到是適合在國內本科學校不太好,進不了這些德資企業的,去德國度碩士,進的幾率大增。而對於本身就很多選擇機會的,必要性非常低。

過來人看德國留學就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