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遭美封杀,76岁老爷子连夜奔走,只为救中兴这一劫

中兴遭美封杀,76岁老爷子连夜奔走,只为救中兴这一劫

美国商务部在 4 月 16 日宣布:禁止美国公司向中兴通讯销售零部件、商品、软件和技术 7 年,直到 2025年3月13日,理由是中兴违反了美国的相关条款。由于美国公司在这 7 年内都不得卖东西给中兴,对中兴而言,未来不论是产品开发、规划、制造、销售等环节都会造成极大的影响,无疑将重挫中兴的发展。

美国磨刀霍霍向中兴,宣布对中兴禁止出口芯片,在未来的7年内,美国公司禁止向中兴通讯销售零部件、商品、软件和技术。中国在这方面没有核心技术,一下子被美国人卡住了脖子,击中了命门,实在不是一个利好的消息。

中兴危机中,已退休两年的中兴创始人、原董事长侯为贵的身影再次进入人们视线。4月18日晚,侯为贵和中兴现任两位掌舵人一同现身国内机场,此举被解读为连夜奔走救火。76岁的侯为贵手推行李箱,依然腰背挺拔,步履稳健。

30年间,他以敢拼无畏的精神和数次英明决策,带领中兴打败了西门子、诺基亚,集诸多荣誉于一身。但此刻,本应颐养天年的老爷子内心,或许会泛起一丝隐痛甚至悔意——18年前,他曾花力气主导过芯片研发,最终却半途而废。

中兴于1985年由侯为贵一手创办。那时的中国,正被前所未有的现代化建设大潮袭卷。通信作为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性产业,在改革开放之初就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邓小平曾指示:“中国发展经济、搞现代化,要从交通、通信入手,这是经济发展的起点”。

中兴遭美封杀,76岁老爷子连夜奔走,只为救中兴这一劫

进入80年代,在钱学森的主张下,侯为贵所在的中专学校被改为航天部691厂,从事半导体技术研究。期间,作为毕业于南京无线电工业学校的技术骨干,侯为贵被派往美国学习。在那里,他不仅学到了技术,更对市场、成本等商业知识产生了兴趣,比如做集成电路的电镀时,并不需要国内做的那么厚,而且很费钱和人力。

1985年,40岁出头的他说服领导,前往深圳创办了中兴半导体。最初侯为贵想做IC(集成电路),但烧不起钱,为了生存,他从电风扇、电话机等做起。伴随着产品向传输、接入、视讯、电源、移动、光通信等多元化领域扩展,中兴步入快速发展阶段。业绩屡创新高,2000年销售额破百亿,2004于香港上市,成为内地第一家A+H上市公司。2014年,中兴成为紧居华为、爱立信、阿尔卡特朗讯之后的全球前四大通信设备公司。中兴一路扶摇直上,离不开侯为贵对通信市场两次重大机遇的准确把握。

中兴仅仅是我国对美国高端制造上游设备依赖度较高的公司之一。如果制裁范围扩大到更多厂商,包括但不限于华为、海康、大华等,那无疑是直插中国高科技制造行业的心脏。

中兴遭美封杀,76岁老爷子连夜奔走,只为救中兴这一劫

一个基本的事实,中国的手机生厂商,有多少家在使用美国的芯片,大家心里都是有数的。另外,如果再悲观极端一点,如果把安卓系统给你禁掉,中国的智能手机绝大部分都将变成废砖。大家仔细想想,你用的汽车核心零部件,手机系统,电脑操作系统,甚至是编程的平台和语言,有哪个是我们自己开发的?手机上的核心零部件和屏幕,哪个国内公司可以提供很好的替代品?

贸易战并不是很多人口中的‘尔要战,便战’那么简单,过度的民族主义,只是情绪宣泄,对认清事实并无帮助。高科技才是中美国力差距最重要的地方。高科技的差距,始终是国与国实力比拼的终极战场,从经济到军事,最底层最硬核的实力,无一不和高科技直接挂钩。

中国大的科技巨头特别是互联网巨头在忙着干什么呢,在忙着收割眼前利益,忙着搞并购,恨不得把所有的生意全做了。创业企业根本没有生存空间,现在的创业生态在AT两家公司垄断下,实际上是在恶化的。

所以我们看到美国的创业尽管有很多大巨头存在,也不像中国这样,动不动就要被大公司吃掉。美国的大公司,在投资未来和收割当下,有很好的平衡点。这背后,是资本主义经济机器运作成功的精髓,包含了一整套对知识技术的尊重,对产权的保护以及对创新的鼓励等制度安排。中国在这些方面要赶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遗憾的是,这些路并没有捷径。这也是横在民族复兴和大国崛起面前,最大的挑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