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圈的「隱祕大佬」:掌舵BAT金融,把控銀行核心,卻低調神祕

金融圈的“隱秘大佬”:掌舵BAT金融,把控銀行核心,卻低調神秘

文 | 羅素

在中國的金融圈,有一群低調隱秘的大佬。

他們極其內斂,從不顯山露水,在媒體上,鮮少看見他們的報道。

但他們,卻幾乎控制BAT的金融核心,並在頭部的傳統金融機構裡,擔任風控的掌舵者。

和“金融圈第一黑幫”Capital one的人相比,他們中的大部分歸國更晚,人數更少,卻職位更高,地位顯赫。

或因如此,在外界看來,他們少了炫目的明星光芒,幾近成謎。

他們有個共同的標籤,都來自美國運通(American Express)。

這群隱秘大佬,如何漸漸掌控住金融的核心命脈,併成為中流砥柱?

01系出名門

真正的大佬,從不顯山露水。

近些年來,三十多位精英陸續從一家美國公司離職回國。

他們人數不多,但回國後佔據的多是金融要職,舉足輕重。

其中,有人進入巨頭企業,一度控制了BAT的風控核心。

比如前百度集團副總裁兼百度金融CRO王勁、螞蟻金服副總裁芮雄文、螞蟻金服風險與決策中心總經理趙聞飆、前騰訊徵信副總經理李鴻。

他們也遠遠不止控制巨頭,還同時控制著傳統金融機構或跨國銀行的風控樞紐。

如前匯豐中國高級副總裁金可冶、平安銀行零售風險管理部總經理張慎、萬達普惠總經理王玉海、Visa大中華區首席風險官楊景香等。

金融圈的“隱秘大佬”:掌舵BAT金融,把控銀行核心,卻低調神秘

平時,在媒體上,你極少能看到這群人的身影。

如果在會場上偶遇他們,就會發現他們只是默默地坐在一旁,卻不言而威。

偶爾說出幾句話,卻句句金玉,直逼核心。

外界評價,這些隱秘而低調的精英,正在成為中國風控界的核心支柱。

這群神秘大佬身上,都有一個共同的烙印,他們都來自一家神奇的公司——運通。

一提起“運通”,人們想到的第一個關鍵詞,就是“高貴”。

而其標誌性代表,無疑是百夫長黑金信用卡。

這是一張被公認為“卡片之王”的神卡,只能受邀辦理,代表至尊身份與地位。

圍繞黑金卡,坊間有各種神乎其神的傳說:能讓飛機掉頭,火車停駛。

現實中,黑金卡用戶能享受的個人服務,確為世界頂級:

2004年海嘯災難後,有香港客戶要求協助救援其滯留在島上的朋友。運通馬上為後者送去了現金和機位。

有用戶自駕,在撒哈拉沙漠深處汽油耗盡,租車公司拒絕救援。運通通過摩洛哥軍方,出動直升飛機將其救出。

……

“今天,我們依然堅守運通最初確立的核心價值——誠信正直、追求卓越。”運通前CEO肯·切諾爾特曾這樣說。他為此感到驕傲。

在這份驕傲背後,是168年的風雨考驗。

或許讓人想不到的是,1850年在紐約初創時,運通只是一家普通的貨運公司,業務毫不起眼。

但它的出現恰逢其時:美國正處於快速成長期,建成了1萬英里鐵路,西部大開發如火如荼。

在接下來的時間裡,運通度過了兩次世界大戰,熬過了1930年代的大蕭條,不斷壯大。

它發行了全球第一張旅行支票。

它發行了全球第一張白金卡。

它的股票,股神巴菲特從1960年代就重倉持有。

如今,運通是全球最大的綜合性金融服務公司,全球營業額1萬億美元,總資產1589億美元,在二十多個國家有分部,員工達到5.6萬人。

金融圈的“隱秘大佬”:掌舵BAT金融,把控銀行核心,卻低調神秘

它也是全球最大的獨立信用卡公司,百夫長黑金卡和聯名卡享譽世界,有1.1億張卡在全世界被使用。

2018年,運通在《財富》全球最受讚賞50家公司榜中,排名14。

市場波譎雲詭,暗礁四伏,和運通創辦於同一時代的公司,倖存的寥寥無幾。

正是如此一家積澱頗深的金融公司,造就了這群與其氣質高度契合的運通人。

02領袖者

二十多年前,中國人開始進入運通。

當時在運通的中國人,幾乎都來自普通家庭,沒有背景,從零開始,在異國打拼。

運通成為他們的第一個僱主。在這裡,他們一待就是十幾年。

金融圈的“隱秘大佬”:掌舵BAT金融,把控銀行核心,卻低調神秘

△ 左起分別是前騰訊徵信副總經理 李鴻、融慧金科董事長兼CEO/前百度集團副總裁兼百度金融CRO 王勁、萬達普惠總經理/前廣發銀行零售業務首席風險官 王玉海、捷越聯合CRO/前匯豐中國高級副總裁 金可冶、螞蟻金服風險與決策中心總經理 趙聞飆

加入運通信用卡風險管理部後,讓李鴻吃驚的是,同事們的專業五花八門:交通管理、社會科學、生物、統計、物理……

但這群人具有共同特徵:邏輯思維和數據分析能力強,對新事物有好奇心,具備領導潛能。

“在複雜的事物中,看到最本質的東西。”金可冶這樣歸納運通招人的核心標準。

進去之後,運通就試圖將他們培養成“精英”和“領袖”。

“我們會鼓勵員工,去做所有的事情,而且在做一件事情時,鼓勵他看得更遠。”金可冶說。

讓新人輪崗;鼓勵跨部門分享和旁聽;舉辦各種內部培訓,資助員工參加業界交流。

他們擁有無數磨礪自己的機會。

一旦運通認為你在某個崗位已趨成熟,就試圖讓你前往全新的領域。

李鴻就先後在美國、新加坡、印度和泰國工作過。

而金可冶,也去過三個地方:加拿大、中國香港和美國。

趙聞飆和王勁,在美國運通待過的崗位分別是6個和7個。

公司還時不時,要求他們乾乾和本質工作完全不相關的工作。

比如,校園招聘、員工滿意度提升和社區服務。這些也都納入績效考核。

員工被當作家族成員,而非螺絲釘,個人規劃大於公司所需。

“運通會讓你很有歸屬感。”李鴻說。

“運通對每個員工都很尊重,不管你是越南人、中國人,還是印度人。而且公司充滿了善良氛圍。”王勁說。

正是在這樣的磨礪中,這群運通人充分成長,前往多個崗位、國家淬鍊,漸漸成為獨當一面的精英。

在這裡,爬到高位的中國人,沒有一個弱者。

03品牌管理

運通對他們的影響,遠遠不止文化和氛圍那麼簡單。

幾乎所有的運通人,都掌握了運通百年來獲得成功的真正密鑰——客戶權益。

金融圈的“隱秘大佬”:掌舵BAT金融,把控銀行核心,卻低調神秘

而這,恰恰是中國金融圈最忽視的一點。

“現在大家都想著去沖流量,去獲取新的客戶,但對老客戶的維護和運營,卻很不重視。其實,恰恰是這一部分人,才是真正的金礦。”王勁稱。

而運通,將這個金礦挖到了極致。

從推出籤賬卡開始,運通就將目標群體定位為“高端商務人群”。

針對這些客戶,運通搭建了世界一流的“客戶權益系統”。

持有一張運通高端卡,幾乎是當時貴族的身份象徵。

運通客戶可能享受的優渥特權,讓王勁印象深刻:

在全世界上千家五星酒店,可享受房型升級;

在機場享受幾十家航空公司的貴賓休息室,乘機免費升艙;

白金卡會員夫妻同行,只用買一張票,另一張免費……

其實,這樣一張卡的年費是500美元,而一張國際航班的機票價格,遠超過這個數字。

王勁覺得,運通給客戶的遠不止於此。更為寶貴的,是情感上的連接。

比如,獎勵客戶和家人同遊迪斯尼;在客戶生命最重要的時刻,送她一束花。

“你會覺得,連我的男朋友都不記得我,只有運通記得。”

而大名鼎鼎的運通百夫長黑金卡,是專為高端用戶定製。持卡人可以享受頂級特權和管家服務,“讓你感覺就像國王”。

金可冶一直保留著一張黑金卡,尾號是88888。這是他在任運通亞太區首席風控官期間,參與發行香港黑金卡的紀念品。

金融圈的“隱秘大佬”:掌舵BAT金融,把控銀行核心,卻低調神秘

△金可冶保留的香港黑金卡發行紀念品——一張尾號5個8的黑金卡

這是亞太區發行的首批黑金卡。“一天之內,我們就接到了1萬個電話,詢問怎麼可以得到這張卡。”

香港社會等級分明。黑金卡的誘人之處,在於能進入某些“有錢也無法進入”的會所和俱樂部。

另一個誘人之處,在於消費無額度上限,這是其他信用卡無法滿足的。

客戶權益,不止是特權和情感連接,還有“隱私保護”。

在運通,很早就設立了“隱私官”這個職位,客戶數據會被嚴格分類,進行權限管理。

涉及政治敏感人物時,運通更是格外重視客戶隱私保護及合規運營。

“比如在某國政變時,我們比媒體或當局更早知道相關人物的行蹤,但不會對外洩密,同時嚴格按照反洗錢等相關規定,去管理這些賬戶。”李鴻說。

也許真正好的產品,不是不斷地獲客、拉新,而是將現有客戶的生命週期,不斷延長。

而正是這一生命力,讓運通延續百年。

這才是金融百年老店的秘籍。

04風控理念

剛加入運通,在紐約運通總部大樓47層工作時,王勁常在走廊碰見一個人。

後者走得很慢,總是在想問題,他總猶豫要不要上前打招呼。

這個人就是Ash Gupta,時任運通風控管理委員會主席。

Ash Gupta後來成為運通負責全球風險及信息管理的總裁。

作為運通風控的靈魂人物,在效力於運通的41年時間裡,他一手打造了世界領先的風控體系,幫助運通轉型成為一家數據驅動的公司。

金融圈的“隱秘大佬”:掌舵BAT金融,把控銀行核心,卻低調神秘

△ Ash Gupta 是運通風控的靈魂人物

當時的運通,對風控管理重視到了什麼程度?

在產品的整個生命週期,風險管理團隊全程介入,有一票否決權。

在對風控人員的培養上,不惜成本,全力投入。李鴻在職時,外地新招的風控人員要全部飛到紐約,脫產學習一週。

而這其中,影響運通人一生的,是Ash Gupta的超前風控理念。

王勁入職的第二年,在一次風控部門全員大會上,Ash Gupta就運通風控團隊的使命,說了三點:

“第一,推動有利潤的業務增長。第二,防止意外風險。第三,提供卓越的客戶體驗。”

“我當時覺得非常驚訝,風控怎麼要強調客戶體驗,推動業務增長?這不是違背風控的本質嗎?”王勁回憶。

是的,風控一般被認為是剎車而非油門。推動業務增長,被認為是市場部門的事。在一個公司內部,風控部與市場部經常打得天昏地暗。

而在Ash Gupta口中,風控與市場不是死對頭,不是水火不容,而是可以水乳交融——兩者的關係被徹底顛覆了。

另外,一般認為,風控是對有風險的客戶說No,是拒客令,是擋箭牌,是血光四濺的刀斧,這恰恰是最影響客戶體驗的。

而現在,風控管理者卻得站在客戶的角度,親身體驗產品是否友好,而非只從風險管理的角度考慮問題。

“我後來慢慢理解了,真正的風控,是和公司所有部門融會貫通,而不是敵對,這才是風控的更高使命。”王勁說。

理工科出身的Ash Gupta,非常重視數據和系統風控。早在1980年代,運通就開始做以數據驅動的風險管理,堪稱這一領域的先行者。

“在我印象中,在美國的傳統金融機構中,運通是第一個提出要用大數據來做風險管理的。”李鴻記得,公司還請硅谷的年輕專家到紐約總部講課。講師穿著隨意的牛仔T恤,聽課者西裝革履,但很認真地學。

只有經歷過完整的金融週期,一個公司的風控能力,才能得到驗證。

在一次運通季度職工大會上,Ash Gupta提醒:美國住房抵押貸款存在Bug。

那是2004年前後。

距次貸危機的爆發還有4年之遙,美國經濟一片繁榮。就在這時,Ash Gupta發現了盛世中的隱患。

他反覆提醒團隊:要對風險保持敬畏之心。

2007年底,趙聞飆嗅到了危險的氣息———信用卡逾期和房貸的逾期率,皆上升迅速。

次貸危機來了。

暴風驟雨中,雷曼兄弟等巨頭紛紛倒下,運通也面臨生死考驗。

而小微企業,更是成了次貸危機中的重災戶。

此時的王勁,正在運通小微企業服務部。

他看著壞賬率的曲線,在一點點爬高。從5%以下,直衝到了10%以上。

“有種世界就要滅亡的感覺。”他回憶起那時的恐懼,不知道下一刻會發生什麼。

在金融危機過去很久之後,王勁才知道,當時之兇險,遠超他的想象。

“其實,最危險的時候,我們賬上的現金,不夠我們支撐一個月。”CEO在一次會議透露了一個細節,說者雲淡風輕,聽者心驚膽戰。

生與死之間,只有一線之隔,金融行業,從來都沒有萬分的安全,總是步步驚心。

Ash Gupta也承受了極其巨大的壓力:因為事先採取了一些風控措施,運通的風險指標看上去反而比其他公司的高。

削減預算,調整產品結構,收緊授信額度,創新模型,優化清收策略,Ash Gupta使出了渾身解數。

運通在危機中應對得當,而政府,也開始出手救世。

最終,運通的流動性風險得以控制,度過了難關。

痛定思痛,次貸危機結束後,運通加強了全球風險監管部,建立了自動化預警系統。

運通風控領導層達成了共識:盛世下的風控並無意義,永遠要考慮最壞的情況,考慮黑天鵝事件。

“我們後來就會去做壓力測試,做決策時也都會想:在最差的情況下會出現什麼。”王勁說。

金融危機之後,在運通乃至整個美國金融界,風控的地位都大幅度提升。

CRO不只向CEO彙報,還直接向董事會風險委員會彙報。在這樣的體系下,“CRO可以制衡CEO,最大程度影響公司的方向”。

而正是因為經歷過金融危機,運通人對風險百般敬畏。

05陸續歸國

因為工作和家庭原因,在運通的中國人,經常往來於中美之間。

在21世紀初,中國金融還落後美國一大截。

“如果當時的美國可以打90分,中國也就打個40、50分。”金可冶說。

正是一片荒蕪,才給了這些拓荒者以誘惑。

金可冶決定回國。他先是到了匯豐中國,任高級副總裁,然後選擇了捷越聯合。

2004年,李鴻回國探親,正值美國對中國收緊簽證,他回不了美國,在北京異地辦公三個月之久。

“當時我想,太荒誕了!我為什麼不待在自己的國家呢?”

一年後,他申請調到新加坡運通——這裡離中國更近。

此時的中國,支付行業剛剛甦醒。

但沒想到,這給了中國一個彎道超車的機會,直接繞過了美國的信用卡階段,進入了“無現金支付時代”。

而正是支付的崛起,帶來了中國金融科技的萌芽。

而運通系的人才,無疑是匹配中國國情的最佳人才。

他們輾轉多國,有發達國家的經驗,也有發展中國家經驗,且都能獨當一面。

但是,中國人在運通的職位實在很高,邁出歸國這一步極難。

“運通副總裁級別的中國人,差不多有15個。”王勁說。他後來成為了運通高級副總裁。他的妻子也在運通,做到了副總裁。

類似的名單很長:金可冶,運通亞太區首席風控官。趙聞飆,運通副總裁。李鴻,運通全球網絡服務亞太區風險總監。王玉海,運通國際部風險政策總監……

“為什麼運通的中國人回來得少?因為他們的‘天花板’蠻高的。”王勁說。

此時,彼岸的中國,金融科技之火,已呈現燎原之勢。

“目前是中國消費金融的一個黃金時代,而且這個時代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這一看法,逐漸成為他們的共識。

此時,更多的運通人,終於開始了回國征程。

2010年,王玉海接受廣發銀行邀請回國,帶領團隊,成功引入運通的風險管理工具和手段。

2014年,李鴻接受騰訊邀請回國,參與建設騰訊徵信體系和支付風險管理體系。他借鑑運通經驗,把欺詐資金損失率降到了百萬分之一以下。

2015年,王勁加入百度金融,為其打造風控體系,著力於支付反欺詐和客戶級管理。

而他們,正在將運通的文化和精華,落地中國。

王勁將Ash Gupta提出的“風控團隊三使命”,一字不差地在百度金融沿用。

而“客戶權益”這套理念和系統,李鴻和王勁都在自己的公司中大力提倡。

金融圈的“隱秘大佬”:掌舵BAT金融,把控銀行核心,卻低調神秘

運通人正在感受這中國金融科技的迅速崛起。

他們眼看著中國在彎道超車,前景具有無限可能。

“回國是無比正確的決定。”他們幾乎每個人都發出這樣的感慨。

已身兼要職的他們,依然保持著低調和簡約。

他們已成為,推動這波金融科技浪潮背後的“隱秘大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