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我們有普洱茶

好在我們有普洱茶

茶,作為中國曾經的一種輝煌軟實力的重要象徵和中國各種哲學、藝術趣味的重要承載方式和粘合方式征服世界,但在歲月的變遷中我們漸漸失去了這份話語權。如今,提起“和、靜、清、寂”四個漢字會讓我們聯想到日本茶道,作為茶和茶道的創始國,中國茶和中國茶道的標誌性符號是什麼呢?

好在我們有普洱茶,雖然復興的時日善短,但這一路走來我們異常清醒地認識到,在江南茶和江南文化一統天下的大格局下,普洱茶改變了人們的文化視點,成為中國茶文化的一個代表。普洱茶是融入宗教、哲學、倫理、美學為一體的文化藝術行為,在歷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普洱茶復興刷新了的中國茶文化和雲南茶文化歷史觀,普洱茶與邊地文化得到尊重,不僅具有和東部茶同等的歷史地位,還作為當今中國傳統文化之一而全面推廣。

好在我們有普洱茶,雖然地處西南邊陲,但在生態、環保、健康成為人類21世紀最為重要的主流觀念之一,普洱茶的自然地理優勢,環保生態健康價值能夠與世界對話,雲南大葉種茶豐富的內含物質和無汙染的生態環境,構成人們日益重要的茶飲消費心理,更成為中國茶未來發展,生態建設的示範樣本。普洱茶在不知不覺中成為健康、生態、文化、歷史的代名詞,成為一種慢生活的養生方式,成為文化學者研究的新課題……我們說普洱茶改寫了長期以來由綠茶唱主角的中國茶格局。

好在我們有普洱茶

好在我們有普洱茶,雖然我們失去茶的話語權,但普洱茶正以復興中國茶,重構茶文化的姿態活躍於世界茶圈,那些以普洱茶為主體的茶生活方式,茶文化認知、茶產業變革、茶教育體系、茶分類標準等內容,正在重塑與完善。有位普洱茶文化學者曾說,“中國茶,甚至世界茶,是從普洱茶這個原點開始生髮出去的,幾經輾轉。茶的興盛,從原點出發,繞了一個大圈子,又回到了原點。”

別覺得這話有點大,不信你打開電視、點開搜索引擎、登陸淘寶、劃開手機公眾號,你會發現輸入“中國茶”三個字關鍵詞,普洱茶一定佔領搜索消息前十條;在去年的雙十一普洱茶銷售金額佔比又創新高;可讀性強的普洱茶微信公眾號陸續上線,越來越多的茶客通過網絡快速獲取普洱茶知識,這些僅僅只是普洱茶對網絡世界的影響。

不知道你是否也注意到,其實,普洱茶早已融於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飛機上、餐廳裡、酒館中,總有服務生拿著酒水單笑盈盈地問:“綠茶、紅茶、普洱茶,您需要哪一種?”。出門辦事,無論公司大小都會有一張茶桌放在角落,工作人員熱情地問你“想喝生茶,還是熟茶?”,還有喬遷新居的朋友,客廳、書房總闢出一個地方留給茶臺,喝起茶來就開始侃侃而談普洱茶。這些場景放在十年前,一切都是不敢想象的。

好在我們有普洱茶

如今,普洱茶大有蓋過傳統名茶龍井、鐵觀音之勢,成為全國最具知名度的茶。甚至在海外,普洱茶的知名度也聲名鵲起。近十餘年來,普洱茶風潮的波及區域走過了一個奇妙的路徑,先是從港澳臺、日韓興起,帶動中國大陸地區,再隨著大陸人出國旅遊潮的影響,擴展到歐美地區。如今,不僅中國的各大城市雨後春筍般地出現了許多普洱茶館,美國紐約、華盛頓、英國倫敦、法國巴黎等國際著名大都市的普洱茶館也不鮮見。如此影響力,使普洱茶越來越受到諸如美國《時代週刊》、英國《金融時報》之類的世界級媒體關注。2009年時代週刊發表了一篇題為“普洱茶——中國下一個搶手貨?”的文章,開篇就充滿誘惑和想象力地說:“法國盛產香檳,墨西哥以龍舌蘭酒聞名,意大利則有帕爾馬火腿和奶酪,這些地方都因其獨特優質的食品享譽世界。現在,假如中國也想這樣出名,那會是另一個名字——普洱茶。”

也許是沉寂得太久,普洱茶一旦甦醒,就開始暴發,並且暴發得如此燦爛,在短短20年的時間裡,世界茶源之地的普洱茶就創造了一個關於一片葉子的傳奇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