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遷建十周年」2008年,醫院搬家到北皋的故事

「迁建十周年」2008年,医院搬家到北皋的故事

「迁建十周年」2008年,医院搬家到北皋的故事

2008年9月24日,淅瀝的小雨中北京地壇醫院北皋新址門診迎來第一批患者,醫院完成了1946年建院以來,第三次全院整體搬遷工作。這是一次歷史性的搬遷,也是北京地壇醫院又開啟發展新篇章的前奏。

時光總是匆匆流逝,轉眼間醫院已經遷建10年了。在我們見證北皋從一片荒涼到今天的無限生機的時候,在我們譜寫醫院歷史性飛躍的華彩樂章時,每個地壇人都會感慨萬千,有遭遇棘手問題的煩惱、有付出辛勞的痛苦、有愧對家人的歉疚、有取得成績的喜悅和回望來時路的感慨。

十年後,讓我們重溫一起走過的不平凡的日日夜夜,共同體味那份奉獻醫療事業的快樂心情,堅定我們的初心,朝著做“世界知名的傳染病診療與研究中心 北京一流的三甲綜合性醫院”的目標奮進!

「迁建十周年」2008年,医院搬家到北皋的故事
「迁建十周年」2008年,医院搬家到北皋的故事

還記得2008年搬家時的情景嗎?今天我們的徵文活動推出的首篇文章是時任護理部主任李春梅撰寫的《2008年,醫院搬家到北皋的故事》,2008年搬家工作中護理部和醫務部共同負責全院患者轉送、途中救護、患者到達新院入住等工作。

2008年,是一個足以讓曾經經歷了那一時段的地壇人終生難忘的日子。隨著北京奧運會、殘奧會召開臨近,北京地壇醫院新院址大樓拔地而起,地壇醫院作為奧運醫療公共衛生應急保障定點醫院,全院職工同心協力,團結奮鬥,確保醫療衛生應急保障工作高水平運行,做到奧運會醫療衛生應急保障與醫院搬遷安全運行的完美結合,醫院整體搬遷做到平穩、安全、有序,轉運住院病人近兩百人和門診不停診搬家,開創醫院搬遷史上先河,得到局領導和社會高度評價和兄弟醫院的讚譽。

全員總動員

搬一所醫院談何容易,何況是新院從建築設計、物流、信息流程、醫療設備等都與老院截然不同。在搬家動員會後,有人預測從基本竣工到使用怎麼也得1年左右,為了保證奧運會在北京的順利召開,6月4日科室開始接收鑰匙,意味著這個新家就交給我們,從這天起醫院領導分工負責,職能處室開始新院派人值班,科室開始派醫護人員值守新院,安裝病房設施、接收設備、準備病區環境。6月27日新院舉行了落成典禮。

醫院計劃7月初中西醫科先搬入新址進行磨合運轉,力爭在最短時間內,讓新的醫院發揮功能。毛羽院長多次召開搬家會,給各部門下達倒排日程表,要求各科室必須按時完成醫院搬遷任務。黨委召開全體黨員大會,要求各黨支部、全體共產黨員在本職工作崗位和搬遷工作中,發揮支部戰鬥堡壘作用,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帶頭作用,做到日常工作和搬遷工作兩不誤,保質保量完成任務。

「迁建十周年」2008年,医院搬家到北皋的故事

辦法總比困難多

時間太緊了,醫院決定7月13日中西醫結合一科搬入新院。這個日子一天天逼近,搬家會議開了一次又一次,搬家計劃從務虛到務實。科室實際問題提了一大堆:病人醫療信息提前錄入問題、夜間急查檢驗問題、突發水電火險預案如何落實、吃飯和洗澡問題、門禁、空調、呼叫系統問題、醫用氣體問題、煎藥問題、無菌物品保障供應和醫療垃圾處理問題等等等等。

老院成了大後方。7月2日,成軍副院長召開醫療、護理、院感、藥劑、信息、總務、財務等部門與新院門急診和中西醫結合科會議,成軍副院長提出醫院搬家要求,各部門要高度重視,有大局意識、政治意識,齊心協力辦大事,要採取解決問題一抓到底的工作模式。

會上決定重病人留下轉入肝病科,帶入新院的病人為輕病人,試運行期間,老院保駕護航。人員安排採取住院醫上一線,主任上二線,醫務部護理部聯合辦公,搬入新院前三天每日24小時值班,保衛和基建人員24小時留人值守。新院老院均設總值班,總值班白天負責行政管理,夜間由老院負責,備車在新院用於往返新老院檢查用,夜間急查標本電話告知總值班調車送回老院檢查,備用物品和藥品列出清單由各部門負責,垃圾和髒被服運回老院集中處理等,藥、檢、放、醫保、財務配合科室工作。

「迁建十周年」2008年,医院搬家到北皋的故事

2008年7月13日,中西醫結合科整體搬往新院。新院工作流程、儀器設備正式進入試運行階段。

病床不夠用怎麼辦?7月25日新院設備已進入安裝調試,新風和水電設備調試,供應室設備安裝驗收,進院通用設備購置設備分配和驗收。看片燈、水池邊所有的洗手裝置、治療室邊角臺櫃等已陸續在安裝,已完成手術室入口與外科ICU交叉通道改建的專家論證,目前正在施工。配液中心工程驗收,正在組建人員和制定工作流程。護士站和病房門診裝飾佈置完成,新訂購的病床、床頭桌、辦公桌已發放到各護理單元。新床不夠,還有部分是老院正在使用的,為了不影響搬家,護理部將老院400張病床逐一檢查後貼上可使用標識,並標明計劃分配到新院的相應科室。

中西醫結合科開路先鋒。 中西醫科進入新院實際運行2周後,醫院又召開中西醫科搬家經驗總結匯報會,職能處室負責人上臺彙報,為大批搬遷做好摸底工作。會後,科室動起來了,有的科室到搬入科室實地跟班取經,有的科室採取職工提前入住體會不方便之處……搬家思路理順了,工作流程清晰了,一份份搬家計劃書擬出來了。

瑣碎事千萬件,件件落實。搬家前檢查試用病房工程基礎設施包括門禁卡、浴室冷熱水、廁所上下水,壁櫃的牢固性、床欄和腳輪穩定性;調試電視;檢查醫療設施如氧氣、吸引器、呼叫器;檢查治療室消毒、應急物品和藥品、備好急救車(新老院雙備);住院處、病房提前導病人數據錄入;信息中心培訓門診叫號系統和醫生護士工作站程序;總務準備房間壁櫃固定和護士站電腦辦公檯打孔;物業做好衛生員培訓;醫務科聯繫120車隊,護理部做好診室和病區的準備佈置,院感做好搬入物品的消殺滅和新院的消殺滅和環境檢測,藥、檢、信息、物流保證在搬家前正常工作。

齊心協作 創造奇蹟

醫院搬家進入倒計時了。7月28日—8月23日研究所搬入新院;8月24日—9月19日五官科門診、皮膚科門診搬入新院;9月20日外科、婦產科、ICU和手術室搬入;9月21日綜合科、ICU和透析室搬家;9月22日感染中心和內五科搬入,9月23日內三科和內四科搬入;9月24日門診全部搬入新院,新院正式開診。搬運過程中,重病患者全部由120急救車運送,輕病患者由醫院大轎車運送,每趟車均配有本科室醫護人員,特需科還根據病人要求採取個性化運送,醫生護士隨家庭汽車將4名病人運送到新院。

「迁建十周年」2008年,医院搬家到北皋的故事「迁建十周年」2008年,医院搬家到北皋的故事

病情危重的患者在我院醫護人員、120醫護人員陪同下,分批轉往新院。

危重患者怎麼搬?9月20日外科9名病人、婦產科4名病人和ICU5名危重病人、中西醫科10名共計28名患者安全平穩搬完後,當日老院搬家人員在醫務部李秀蘭主任的帶領下彙總情況,第一天病人相對少,這一天比較順利,並不意味著明天后天的搬家也平靜,她再次明確分工,每人負責協調一個科室,池頻頻和吳亮等人負責急救車,押頭車到新院,大車由吳焱和韓晶等人跟隨。護理部負責車輛編號和車輛病人的信息傳送。當日新院這邊,成軍副院長和辛衍濤副院長與醫務部、護理部、信息、保衛、總務等,再一次查看明天搬入科室的準備,高級用戶跟進臨床錄入當日醫囑,治療室準備好突發搶救藥品,病房準備好各種溫馨提示物品使用、腕帶使用、卡的使用、備好開水;重症病人房間安裝好氧氣和吸引器。搬家當日採取包乾到人方法:核對車輛號和病人基本信息,一式多份發放(接站大門口、總指揮、保安、護士長);路口指引貼標(電梯、消防通道、病人房門處)。負責接收病人護士攜帶椅子、輪椅、平車在大門口等待。我們把能預測的問題都驗證又驗證,翹首以待。

肝病科和感染科患者的搬家才算是真正的檢驗。這一天凌晨5點多病房護士和患者家屬就開始整理物品,6點就開始常規治療,毛羽院長早早來到病房看望患者和醫護人員,感謝患者對我院搬遷工作的支持,感謝特別能戰鬥的地壇人。8點整急救車和大客車準時到達老院,醫務人員用平車、用輪椅將141名患者護送到急救車上,輕病人3-4名跟著一個護士。滕秀琴書記再次詢問患者的安全情況,當得知病人轉運過程中對可能發生的突發情況,制定了詳細的應急預案,她這才放心。

「迁建十周年」2008年,医院搬家到北皋的故事

確定平穩後,一聲“出發”,車隊平穩前進。北二環安定門到機場北皋往返流動著一支生命救護車隊……這時新院總指揮的電話開始響起:“我們已出發”,“我們到四環”,“我們到北皋路口”,老院新院電話及時溝通,車輛有序地駛入新院。科室安排好病人後,下一趟車平穩到達,新院路口有人揮手導引,樓門口平車輪椅依次排開,病房門口有人熱情迎接,患者對我們細心周到的服務伸出大拇指,讚譽地壇人的精神風貌和專業素質。天空飄下滴滴細雨,這一天手術室迎來第一個新生命的來臨,這一天ICU成功轉運呼吸機帶插管危重病人,這一天184名病人平安入住舒適溫馨的新病房。

「迁建十周年」2008年,医院搬家到北皋的故事

病情較輕的患者在醫護人員的陪同下,乘坐大轎車抵達新院。

「迁建十周年」2008年,医院搬家到北皋的故事

凝聚在同一面旗幟下

2008年9月28日7:40行政樓前,升國旗升院旗儀式上,毛羽院長概括醫院搬遷工作:“平穩、有序、安全”。它將永載地壇史冊,高高飄揚的五星紅旗和院旗是我們不斷前行、奮進的動力。

2008年10月

「迁建十周年」2008年,医院搬家到北皋的故事「迁建十周年」2008年,医院搬家到北皋的故事

李春梅,1964年生人,主任護師。2006年從北京同仁醫院調入北京地壇醫院,任護理部主任,2016年任醫工處處長至今。

請掃上方二維碼,關注“北京地壇醫院”官方微信公眾號,可瞭解醫院信息、醫療服務內容、健康科普知識、醫院文化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