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全面關閉「書報亭」?紅極一時的它們如何謝幕

莆田全面關閉“書報亭”?紅極一時的它們如何謝幕

紅極一時的書報亭如何謝幕?

在未來的某個天朗氣清的早晨,出門時記得給你的爺爺帶一份報紙,別忽視了他們保留的愛好,因為這個城市更新的速度比他們腦海裡的印象還要快,生活中每天在消失的物種,我們並不都清楚,但人類都害怕被遺棄。

/消失的書報亭,街頭的“文化記憶”/

莆田全面關閉“書報亭”?紅極一時的它們如何謝幕

圖:戰矛

書報亭的老闆說,7月下旬,可能準備全部清空。

是的,7月,莆田所有書報亭正式謝幕,隨著這盛夏的暑氣一點點消散在城市的角落裡,要從公眾的視野裡消逝了。

莆田市所有書報亭統稱為“海西書報亭”,曾是這個城市的街頭“文化記憶”,一道靚麗風景線,紅極一時。鼎盛期,遍佈城區、鄉鎮的書報亭多達一百多家,但近年來,因為經營虧損、佔道被拆,目前全市只剩下12家報刊亭,而這最後的12家也面臨關閉了。

也許大家並不在意這個,等哪一天,家裡的祖父母要你幫忙買一份報紙的時候,那時,你才會意識到原來書報亭消失了。

‍/和“郵筒”一樣的命運/‍

莆田全面關閉“書報亭”?紅極一時的它們如何謝幕

圖:戰矛

在大眾的記憶裡,另外一種跟書報亭類似命運的,郵筒,這種“通郵萬里,國脈所繫”的業務,這種曾經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緊密聯繫的,站立在大街小巷的非常便民的郵筒和郵箱,永遠地存在於人們的記憶之中了。

郵筒,是用來收集外寄信件的設施,因為人類通信技術的迭代,人們之間的通信方式的改變。

莆田全面關閉“書報亭”?紅極一時的它們如何謝幕

圖:SilverQSY

老人們的心裡五味陳雜,雖然現在可以通過手機瞭解相關信息,但很多老人更信賴報刊雜誌,留戀那種印在紙上的油墨香,也有些老人眼睛視力下降,看手機變得很吃力,所以更願意看書報。

80後的記憶中,以前常到書報亭購買《讀者》《知音》《故事會》和《青年文摘》 這些雜誌是書報攤的“四大名著”。

還有童年的時光他門在書報亭中找到了不少童真樂趣,買漫畫繪本,和小夥伴湊著零錢買書,然後大家輪流看,非常過癮。

如今的海西書報亭跟幾十年前的郵筒一樣,站在命運相似的十字路口,在這個微信、微博、手機APP等新興媒體風起雲湧的年代。

/如若升級換代,能否“新生”/

莆田全面關閉“書報亭”?紅極一時的它們如何謝幕

圖:Olsen_Z

書報亭只有被移除的一條路子嗎?

這幾年生意越來越差,單靠賣書報刊根本活不下去。為增加收入,有些只好開發“副業”,銷售各類充值卡、飲料、玉米、茶葉蛋,雨天賣傘、雨衣……

書報亭的尷尬並不是某個城市的特例,有些省外的書報亭老闆則打出“十元包月隨意看”的招牌,瀏覽報亭內所有的報刊僅需10元,只為招攬讀者。

為了應對新媒體帶來的衝擊,省內的部分城市的海西書報亭進行升級改造,意圖將“老古董”書報亭轉變為城市生活新據點,市民便利服務的終端。

書報亭的能否通過升級換代,來改變命運,獲得重生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