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母親爲兒子做的米飯始終無法下咽,待道士前來方解其惑

駱駝村這來了一對孤兒寡母,村民們看著可憐,時常救濟,於是這孤兒寡母便在這裡住了下來。

這兒孤兒寡母是誰?他們本是縣城劉府的夫人跟小少爺,奈何家道中落,劉員外也欠了不少的外債一時想不開,便找看了個無人的地方撒手離去,只留下這孤兒寡母,不得以,劉夫人只能帶著兒子來到這偏僻無人的小村莊。

劉夫人每天起早貪黑的生火做飯,抽空幫人縫縫衣服賺得一些銀子,想自己百年之後也能為自己的兒子留下一些銀子,可是這劉少爺從小錦衣玉食慣了,這穿衣吃飯都要別人伺候,現在雖然在這小村莊,可是小少爺脾氣也沒有改,每天衣服都要母親幫忙穿戴,飯菜還要母親喂他才肯吃。

這人的身體始終有個度,日夜的操勞,劉母還是倒下了,這一病就病倒了,雖說鄰居還送了些草藥跟飯菜過來,可是劉少爺根本不會,但他也不會跟別人乞求幫助,只能看著母親日漸的衰弱。

民間故事:母親為兒子做的米飯始終無法下嚥,待道士前來方解其惑

還好隔壁的王大嬸看不過去,用著竹鞭子教育了劉少爺一番,叫教他如何穿衣;吃飯;煎藥。在一番教育之下,劉少爺還是學會如何穿衣;煎藥;吃飯。雖說學會了,可是一個人還是懶懶散散的靠著周圍鄰居的救濟,勉強度日,而那個床頭的母親還是始終昏迷著。

自從母親昏迷以後,劉少爺始終能聽到灶臺那裡有著聲響,第二日清早就會有一碗香碰碰的米飯,可這米飯剛一入口就變成泥土,吐了半天劉少爺才緩和過來。如果是一次玩笑也就罷了,天天都是如此,有時候劉少爺故意不睡,就等半夜看看到底是何人跟自己開著玩笑,可是每次等候,都不見有人。可就自己一眨眼的功夫,飯桌之上就會有一碗米飯。因為如此,劉少爺就連鄰居救濟的飯菜都不敢下嚥,唯恐變成泥土。

這一天,一個道士來到劉少爺的屋子前面,嘴裡碎碎念一些劉少爺聽不懂的話,劉少爺也沒在意,像往常一樣的拿了一些草藥給母親煎煮,給母親服下之後,又一個人窩在床上開始睡覺。

民間故事:母親為兒子做的米飯始終無法下嚥,待道士前來方解其惑

​半夜,灶臺又開始有了聲響,劉少爺雖然早就已經習慣,還是忍不住的看了一眼,沒想到卻見一人正在生火做飯,看著模樣是個女子,待女子轉過身來,劉少爺一看此人正是自己的母親。可是不管劉少爺如何喊叫,始終不能發出一絲的聲音。就在劉母消失的時候,一位道人走了進來,只見隨手比劃了一下,劉少爺終於能開口說話了。

“不用問,那個是你的母親,本來按照道理,人魂離體,應該早被閻王收走了,可是你的母親因為放不下,所以始終逗留,而這一碗米飯乃是用陰物所作,給鬼可食,我們如果吃了只是一些泥土。”說完就把桌上的米飯,倒在了地上,一會就變成一堆泥土。看著道士如此厲害,劉少爺知道自己的母親的良苦用心,不停的在地上磕頭,祈求道長救救自己的母親,自己願意做牛做馬供其驅使。

民間故事:母親為兒子做的米飯始終無法下嚥,待道士前來方解其惑

道長看到不停磕頭的劉少爺,心中不免有些觸動。本來他是來收鬼的,不料這女鬼的屍身尚在,道長之前收復失敗,尋著蹤跡來到此處,才知道這一切的前因後果。索性閉上了眼,嘆氣道:“罷了,罷了,起來吧,算貧道倒黴,碰上此事。”說完就對著劉母的身體,做法一番,不待片刻,劉母的雙眼睜開了,可是身體由於長時間的昏迷,十分僵硬,不能動彈。正當劉少爺準備叩謝道士的時候,卻發現道長已經不在了,耳邊卻傳來道士的囑咐:“事了,緣盡,此生若不好生對待你的母親,他日我自當前來收走你母親的魂魄交還地府。”

從此,劉少爺一反常態,開始學習下地勞作,孝順母親,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大意:好吃懶做的少年得知道母親的良苦用心,幡然悔悟,痛改前非,孝順母親(浪子回頭金不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