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重拳整治:化肥廠證件齊全、卻被停產,誰之責?

环保重拳整治:化肥厂证件齐全、却被停产,谁之责?

环保重拳整治:化肥厂证件齐全、却被停产,谁之责?

“對案件重視不夠,辦理質量不高,問責不到位。”中央第六環境保護督察組在“回頭看”過程中,指出楚雄市開發區龍潤豐化肥有限公司(下稱“龍潤豐”)加工廠存在汙染環境、影響周邊居民小區生活、長期未搬遷等問題。

环保重拳整治:化肥厂证件齐全、却被停产,谁之责?

近日,雲南日報記者來到該項目所在地,實地走訪瞭解情況。

已全面停產

順著元雙公路行車至楚雄市東瓜鎮觀音寺附近一座小山包的一個岔路口,就是龍潤豐化肥有限公司廠區所在地。順著這條約6米寬的道路一直往上,是景泰苑小區,旁邊還有潤福苑小區。

走進廠區,一片寂靜:加工車間設備已經停機,工人們已經放假,生產性電器設備、輸送機和部分輔機已拆除完畢,一根巨大的熱風爐管道橫躺在地上;車間空地上,一袋袋碼放整齊的成品複合肥正準備裝車運走;廠區右側的臨時鋼構大棚內,還堆積著尿素、氯化銨等大量原材料,工人們正在收集搬運,空氣中不時飄過刺鼻味道。

“被舉報後,我們按照開發區整改工作組的要求,在6月11日已全面停產,15日開始拆除生產設備。”龍潤豐公司總經理張立明告訴記者,企業原本準備進行的技改搬遷,因為資金缺口實在太大無法在短時間內募集完成,所以經公司股東會研究,決定不再進行技改搬遷,停止生產,拆除設備,退出複合肥生產。

龍潤豐成立於2006年5月,屬開發區招商引資項目,共有4條年產十萬噸複合肥生產線,其中兩條轉鼓造粒生產設備屬工藝落後設備,主要生產二元、三元複合肥和含硫氮肥,年產值3億多元。企業佔地42.67畝,現有辦公、生產、倉儲等功能用房總建築面積約19289平方米,主要租用楚雄市供銷社農資公司倉庫及空地35畝,屬劃撥用地,租期至今年12月到期,其餘向東瓜社區租用的7.67畝土地租期已於去年12月到期。

資質齊全不代表不影響環境

“先有廠子後有小區,廠子又久拖未搬,直接催生了環境矛盾問題,並導致二者間的衝突愈演愈烈。”一位熟知當地情況的經開區人士介紹,當年企業落戶時,該區域是倉儲物流片區,周邊都是荒地。

2010年,隨著開發區管委會將企業周邊規劃為居住用地,尤其是2013年和2015年企業周邊先後建成潤福苑、景泰苑小區後,環境問題就變得更加突出和敏感。

那麼,作為特殊行業的企業,龍潤豐公司是否辦理通過了相關環保手續,具備生產資質,有無環境汙染問題?既然規劃調整,為何該企業還一直在居民小區“包圍”下生產多年,至今都未遷出?

在龍潤豐公司,記者瞭解到,該企業2006年、2007年先後通過楚雄市環保部門的環評審批和驗收,2010年技改擴建時同樣也順利過關,取得排汙許可證,2013年還通過了省環保廳組織的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但手續齊全、具備資質不代表就對環境沒影響,何況是特殊行業企業,周邊又都是居民區。”楚雄市環保局一位人士表示。

环保重拳整治:化肥厂证件齐全、却被停产,谁之责?

生態環境部公佈2018年6月全國各地電話舉報量

圍繞龍潤豐化肥廠對環境和生活的影響,周邊小區居民早就怨聲載道,多次向有關部門反映情況。以緊挨企業的景泰苑為例,距離廠區最近的住戶家與工廠距離僅有25米,衛生防護距離遠低於國家標準,即便工廠能實現達標排放,也滿足不了居民對良好環境質量的要求。

“空氣實在難聞,天氣一變,天空中就會有漂浮物和煙塵。家裡的紗窗一年就得一換,基本都腐蝕壞了。”業主趙先生說。“我們2013年剛搬進來時發現氣味刺鼻、噪音很大,而且院裡果樹葉子上經常會有一層白色粉末,等下雨沖刷後又沒了,後來才知道旁邊是化肥廠,這些氣味、噪音和粉塵都是來自那裡。

”距離工廠最近的D幢6-2業主張女士坦言:“這幾年真是非常擔心全家人的身體健康,就盼著廠子能早點搬走。”在小區當保安的吳大爹表示,工廠在春秋銷售旺季都是24小時開工,機器噪音大,進出大貨車非常多,不僅影響休息,對居民進出安全也是威脅,“特別是靠近廠區的區域,空氣非常難聞,我們巡邏都不願意走過去。”

在楚雄市政府出示的最新整改辦理工作情況報告上明確顯示:龍潤豐化肥廠生產造成的噪音、氣味、煙塵、粉塵,對周邊居民小區的生活造成嚴重影響的內容屬實;龍潤豐化肥有限公司存在未辦理規劃建設許可手續,違法搭建約9800平方米簡易廠房的行為;公司所在地塊規劃用地性質為居住用地,實際使用用途與規劃不符;項目用地中有7.67畝國有建設用地,企業違法建設了臨時建築;企業在生產中廠區管理混亂,生產場地“三防措施”不到位,生產工藝落後,存在安全生產隱患。

針對存在的這些問題,楚雄市相關部門也一直在努力推進監管整改和企業搬遷工作,但總體成效不大。

2016年4月,在楚雄市環境監測站執法監測中,龍潤豐化肥公司鍋爐煙氣超標排放,被市環保局處以10萬元罰款的行政處罰。一年後,公司進行整改,淘汰了4噸燃煤鍋爐,建設了1臺2噸燃氣鍋爐,並在靠近景泰苑小區一側的車間安裝擋板,加強場地灑水噴淋抑制揚塵,降低無組織排放粉塵影響。

“由於生產車間離居民小區距離太近,企業的整改手段無法徹底解決群眾反映的環境汙染問題。”市環保局環境監察大隊工作人員說,徹底解決問題的辦法只有一個:“企業要麼搬遷技改,要麼停產退出。”

搬遷資金缺口達4000萬元

據瞭解,早在2015年,龍潤豐公司就向楚雄開發區管委會提交了項目搬遷報告,並簽訂“技改搬遷建設項目合作合同”,計劃搬遷至楚雄工業園蒼嶺片區小草村,後因園區功能佈局調整,項目另行選址至雲甸工業片區。

2016年7月,開發區管委會與龍潤豐公司簽訂技改搬遷建設項目補充合同,項目建設用地採用“先租後讓”方式提供,建設期間免收租金。為支持項目建設,開發區管委會還將收取的租金以產業扶持資金方式,全額撥補給企業,以支持搬遷技改。

即便在如此優厚條件下,龍潤豐公司仍遲遲未能如周邊小區居民期待中的一樣順利搬出。“沒能搬出主要是因為公司資金不足。我們做了測算,搬遷技改需要七八千萬元,有4千多萬元的缺口,根本無法按期啟動搬遷工作。”張立明說。

目前,企業已全面停產並開始拆除設備,清運處理剩餘原材料和產品成品。楚雄市燃氣公司已停止對企業的天然氣供應,供電部門已停止企業10kV-630kVA變壓器供電。開發區管委會工作人員已經將企業“停產整改承諾書”發放到潤福苑、景泰苑進行公示監督,併入戶走訪住戶代表和物業公司,通報整改落實情況並聽取意見和建議。楚雄市紀委、監委已分別對開發區經貿局和市環保局環境監察大隊負責人給予誡勉問責。

“化肥廠停產了對我們來說是件大好事,終於去除了大家的心病。但為什麼這件事拖了這麼多年才解決,希望有關部門能好好反思,真正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長效機制。”景泰苑業主劉先生說。

“市政府和開發區管委會落實企業搬遷不力、環境監管不到位,致使群眾反映的問題長期得不到徹底解決,確實存在認識不到位、態度不堅決、整改不得力的情況,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楚雄市副市長孫春榮表示,從這一事件上暴露出了諸多問題。

比如,當初在住宅用地規劃時為何未充分考慮企業已經存在的事實,對實施搬遷難度的估計不足。再比如,按照“屬地管理”原則,本應由開發區管委會實施環保監管,卻因為沒有設置相應機構而只能求助市環保局,“這些問題,都反映出我們在思想上意識上對環保工作重要性的認識不深刻、不到位,在完善制度措施建設以及工作態度、力度上仍有較大欠缺。”

孫春榮介紹,市紀委、監委正在進一步調查核實,將對在規劃管理、場地租賃中履職監管不到位的相關責任人追責。市政府已責成開發區管委會加強企業關閉工作監管,限期完成設備拆除、生產場地恢復,徹底消除環境汙染影響,並積極幫助企業解決後續困難和問題,“從這一事件上我們要深刻反思,今後一定要嚴格遵循規劃,維護規劃權威,科學合理佈置產業發展項目,堅持工業項目進入工業園區聚集發展。”

....................................................................

您還想看:

环保重拳整治:化肥厂证件齐全、却被停产,谁之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