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中國市場,星巴克也彎下了腰

有消息稱星巴克將與餓了麼開展外賣業務,而具體的合作詳情信息將在八月份正式公佈,星巴克方面也回應道,正在與中國一家大型科技企業洽談合作事項,而餓了麼屬於阿里巴巴旗下公司,結合最近兩年星巴克與阿里巴巴集團互動頻繁,可以確定的說星巴克的合作對象是阿里巴巴。

其實關於星巴克的外賣業務,中國能承接的商家非常多,美團、百度、京東、順豐都能承擔其配送服務,今年上半年,曾有傳聞稱星巴克要聯合美團上線外賣,但是後續星巴克方面否認了這一消息,而這一次星巴克最終選擇了餓了麼,這其中阿里巴巴肯定起了很大的作用。

面對中國市場,星巴克也彎下了腰

星巴克慘淡的上半年

2018上半年的星巴克的日子有些不好過,首先是4月12日美國費城咖啡店的黑人歧視事件,因為兩位黑人進店後沒有消費,星巴克內的店員拒絕兩位黑人使用衛生間,甚至要求他們離開店內,最後還報警將兩位黑人拷走。整個事件經過被店內顧客拍攝成視頻傳到網上,在美國引起了軒然大波。星巴克方面宣佈,將於5月29日下午暫時關閉全美超過8000家門店,以對約17.5萬名員工進行種族無差別對待方面的教育,這次事件給星巴克帶來了近千萬美元的損失和無法挽回的口碑影響。

其次是在今年的6月初,掌管星巴克36年之久的CEO霍華德·舒爾茨離開了,正是在他的管理下星巴克從11家門店擴張到如今遍佈77個國家,超過28000家門店,所以霍華德·舒爾茨的離開對於星巴克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打擊。

面對中國市場,星巴克也彎下了腰

最後是7月26日,星巴克公司公佈的三季度財務業績,該財務報表顯示被寄以厚望的中國市場表現令人失望,星巴克在中國區域的營運收入上升46%到12億美元,但是營運利潤率下降了7.6個百分點到19%,同時中國區門店銷售同比下降2%,這是星巴克一直寄予厚望的中國市場9年來的首次下降。

中國區業務下滑是意料之中

星巴克中國區的業務下滑其實是可以預料到的,造成這一後果的因素有很多,例如上半年中美一直緊張的關係,這必然會影響美國企業在中國的業務,尤其是像星巴克這樣的服務性業務。其次是國內近期正在進行的消費升級,星巴克作為老牌的高端飲品品牌必然會受到一波衝擊,而星巴克在大中華區的門店數量有將近600家,如此大的體量註定星巴克的轉型不可能這麼迅速。

面對中國市場,星巴克也彎下了腰

最後是中國區競爭對手的增加,星巴克在中國區的產品定價一直高於其他地區,隨著全球化程度越來越高,中國的消費者越來越不滿星巴克這種價格歧視,這樣讓很多的消費者離開星巴克,去選擇物美價廉的本土奶茶品牌店,這讓星巴克損失頗大。不僅是奶茶店,星巴克在中國區遇到了一個強勁的對手,那就是短短半年就成為國內咖啡界獨角獸的瑞幸咖啡,瑞幸經過最近一期的融資後估值已經來到了10億美元。充足的資本讓瑞幸有了和星巴克抗衡的資本,而更低的飲品單價和本土化企業的身份也讓瑞幸在某些領域佔據了優勢。

面對中國市場,星巴克也彎下了腰

新零售下的業態,外賣能否拯救星巴克

首先想要明確的是,星巴克想要改變自己在中國區的頹勢,開啟外賣業務是必須的,但不是最重要的。星巴克最需要改變的是,是整個中國內地市場的經營理念,星巴克的傲慢在國內是出了名的,星巴克在中國區的咖啡單價遠比美國高,這是不爭的事實。在國內還無成型的咖啡品牌企業時,中國消費者只能接受星巴克的高溢價,畢竟大家喝的是品味和時尚,包括前兩年很火的“中杯事件”,都反映出了星巴克的傲慢。

其次是星巴克如何適應新的國內環境,星巴克的會員制度確實很厲害,但是由於種種原因星巴克在國內的吸引力已經沒有那麼大了,守著既有的老會員是一種慢性死亡的行為,星巴克如何吸引更多的新顧客進入店內來消費,這是一個擺在星巴克面前的一個難題。

面對中國市場,星巴克也彎下了腰

最後是星巴克的這次外賣業務的擴展能不能起到扭轉局面的效果,很多人是不看好的,星巴克沒有外賣服務的經驗,與餓了麼配送系統完美配合是需要時間來打磨的,而且外賣服務的展開就意味著必須處理各種各樣的投訴,如果星巴克處理不好這些事情,外賣服務的展開只能說是自己砸自己的招牌,門店銷量沒有上升還讓自身品牌掉了價,這是星巴克最不想看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