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確保下穿隧道安全度汛,成都有這些「妙招」!

市民在驅車進入成都高新區海洋公園下穿隧道時都會看見一塊醒目的

下穿隧道公示牌,隧道名稱、所在位置、管理單位、負責人、聯繫電話、值守電話等內容都一一在列。

“市民開車即將進入隧道時,如果發現有積水超過隧道入口地面30釐米的警戒線時,請不要進入隧道,可以撥打公示牌上的聯繫電話和值班電話,我們將在30分鐘內趕到現場開展應急處置,全力確保交通秩序正常。”市排水設施管理處相關負責人說。

細節見溫度,措施有實效,這塊醒目的公示牌正是我市全力以赴保障城市下穿隧道安全度汛的一個生動縮影。

7月2日,我市遭遇區域性強降雨天氣。據市排水設施管理處相關負責人介紹,在整個降雨過程中,市排水設施管理處負責管理的42座下穿隧道運行正常,未發生一起人為因素導致的隧道積水事故,僅有豆腐堰隧道和龍潭E線隧道兩座隧道因外部客觀原因出現隧道積水情況。

关注!确保下穿隧道安全度汛,成都有这些“妙招”!

成都 資料圖

那麼,為確保下穿隧道安全度汛,

成都都有哪些“妙招”呢?

↓↓↓

01

嚴格落實24小時防汛值班制度

加密巡查檢查次數

在高新區海洋公園下穿隧道泵站裡,值班人員正在認真觀察下穿隧道的監控視頻。在10米深,可裝35噸水的集水池旁,市排水設施管理處相關負責人正在檢查三臺水泵的運行情況。

據市排水設施管理處相關負責人介紹,下穿隧道的水通過排水溝最終彙集在這個集水池,然後通過水泵排出去。所以水泵的運行狀況十分重要。“當集水池的水超過2米,第一臺水泵就開始運行,超過2.5米時,第二臺水泵將同時運行,如果繼續進水,到3米左右,第三臺水泵也將運行。”

“各相關部門都嚴格落實24小時防汛值班制度。”據相關負責人介紹,有人值守的下穿隧道會保持24小時有人在位在崗,降雨天氣過程中,不定期觀測下穿隧道收排水管道和隧道內設施設備運行狀況;無人值守泵站,定期進行巡查,尤其是降雨天氣過程加密巡查檢查次數,一旦發現積水徵兆,立即查明原因,提前做好應急搶排準備。

02

下穿隧道做到“一隧一策”

隧道泵站設施、設備維護到位

未雨綢繆,方能安全度汛。據瞭解,針對部分下穿隧道雨水泵站修建年代較早、排水能力偏低的情況,市排水設施管理處近三年來有計劃地對隧道進行提能改造工作,同時每年委託第三方檢測機構對所有水泵進行水泵效能檢測,依據檢測結果對不達標的水泵逐步進行更換,確保水泵排放能力達到設計標準。

同時,市排水設施管理處制訂了《2018年防汛應急實施預案》,細化防汛值班、應急搶險、雨天專人蹲守、閘閥井開啟等分預案,對於低窪易澇點位及下穿隧道做到“一點一策”、“一隧一策”

據市排水設施管理處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汛前,市排水設施管理處完成了對42座下穿隧道兩側排水管(溝、槽),50座雨水泵站及4座汙水提升泵站及其附屬設施的全面系統疏掏工作;對174臺水泵及其控制設備、39臺備用柴油發電機組、5臺拖掛式柴油發電機、17臺車載式應急發電機組進行了全面檢修保養。

关注!确保下穿隧道安全度汛,成都有这些“妙招”!

03

多次開展實戰性防汛演練

推進泵站智能化改造工作

“對於隧道應急搶險工作,我們準備充分。”據該負責介紹,市排水設施管理處共組織專業搶險隊伍16支,專業搶險隊員200人,共有應急發電車17臺,移動水泵50臺,一體式應急搶險泵車5臺,本田抽水泵42臺。多次開展實戰性防汛演練、多單位聯動綜合演練、應急搶險能力檢驗演練等形式多樣的防汛實戰演練。

同時,市排水設施管理處完成防汛物資儲備共計防汛搶險警示標識標牌47個,防汛警示安全路錐、三孔水馬、防撞桶等720個

,防汛安全警示帶25圈,防汛沙袋及編織袋9760條,防汛搶險反光背心400件,防汛雨衣193套

值得一提的是,市排水設施管理處現正在積極推進“成都市中心城區排水管網數字化管理系統建設” 項。該系統建成後,將大大提高排水設施和隧道設施運行效能和維護效率,提升市排水設施管理處管理技術手段,更加科學、合理、有效地指導設施日常維護工作和防汛應急搶險工作。

記者/胡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