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

我的朋友前段時間入手了一個kindle。剛買到手裡的她全身上下散發出“我是文化人,我在看書,不要打擾我”的氣息。發朋友圈,發微博,能想到的社交軟件上都有她“做作而不失優雅”的精修照片。

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

一個多月過去,有次聊天時問她怎麼不見她拿kindle看書了,她想了很久說:“隨手放到桌上,好久沒碰了,還是喜歡看實體書的感覺,電子的是方便,總讀不進去。”

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

距離上一次拿起紙質書好像還是大學畢業的那個7月。畢業時候會處理掉很多上課的課本,宿舍樓下收廢品的小販,以稱斤的形式從每一個畢業生的手裡接過厚厚的一沓課本。

有好多書嶄新的像是剛印刷出來一樣,有的同學為了能增加重量會故意在上面灑水,書裡面夾一些廢紙。和小販討價還價總會被一句“現在紙不值錢啦,書都沒人會收。”頂到無言以對。

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

家周圍的書店關門的越來越多了,現在即使買書也喜歡上網快遞到家,大多數情況下拆開塑封就隨手放在了書櫃裡,讀書,離我們的生活,越來越遠了。

據統計2017年成年國民人均每天手機接觸時間最長為80.43分鐘,互聯網接觸時長為60.70分鐘,微信閱讀時長為27.02分鐘,成年國民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為4.66本。

看到這個數字,你有沒有覺得自己拖後腿了呢?

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

今天想要給大家推薦部紀錄片,名叫《書迷》。全片分為《一本書的誕生》《書店風景》《淘書迷的地圖》《販書記》四集,從書的製作,販賣再到讀者手上,希望你能在從這部紀錄片中瞭解一本書背後的故事。

做書的人

朱贏椿,書籍裝幀設計師,畢業於南京師範大學。他把校內的一間廢棄印刷廠房改造成“隨緣書坊”。在這裡你感受不到時間的流逝,一切以慢為主,蟬鳴鳥語,像是世外仙境一般。

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

朱贏椿觀察院子中的小蟲如何生活,記下筆記,日復一日成為他生活中的一部分。2014年《蟲子旁》出版,新穎的樣式,別具一格的設計心思,雖然花了整整四年,但無疑是一件別具一格的藝術品。

朱贏椿設計的書常常榮獲各項大獎,看到他設計的書籍,人們總有一種打開新世界的感覺。

一本書要經過作者寫出內容,編輯選擇重要內容提煉,交給設計師設計出版樣式,之後才能出版印刷。

書最重要的還是內容,為了避免自己的設計給大眾一種“華而不實”的感覺,他會精心選取想要設計的書本,瞭解故事創作者的背景和內心,設計出讓作者滿意,讀者喜愛的作品。

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

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

我們在書店挑選書籍的時候,最直觀看到的就是封面上的文字,圖案,顏色。可以說裝幀設計師就像書籍的化妝師,給每一本書化上好看的妝容,等待著欣賞它的人到來。

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

朱贏椿關心著書和作者,書和讀者的聯繫,專注且認真地做一件事,一做就是十五年。對他來說“慢”是一種生活態度,在慢工細活中瞭解人生百態,不失為一種寶貴的財富。

販書的人

《書迷》的第二集和第四集分別向我們介紹了不同的賣書形式。一種是我們常見的書店,一種是批發市場,擺地攤的小販,還有一種是網上銷售,賣書也分為賣舊書和賣新書兩種。

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

雲南的馬力,開著一間面積不大的麥田書店,書是自己從批發市場按著自己喜好買來的,來這裡買書的人有時會和馬力坐在一起喝喝茶,聊聊天。

對馬力來說這間書店是他的精神世界,同馬力組建的樂隊一樣,不知多少人來了又走,但只要他還選擇堅持,就會邂逅心靈相通的夥伴。

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

人們愛懷舊,就有了收舊書的人。布衣書局的衚衕做這一行也十幾年了,他是潘家園舊書攤的常客,一麻袋一麻袋的書堆滿了衚衕的倉庫。

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

前前後後搬家十多次,書越來越多,衚衕覺得對愛書的人來說,買書如同割肉,但好多書放在家裡無人問津,書本身就失去了價值,不如拿出來賣給有需要的人,讓真的懂它的人去愛護,傳承。

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

衚衕就像是讀書人的“紅娘”,把一本本舊書認真包裹裝好,送到珍惜的人手中,在不同的時代,書都可以換髮出新的光彩。

安徽碧山村的碧山書局,更承擔著傳播知識,發展鄉村精神文化的責任。這個偏僻的小山村,因為有了碧山書局,村民們多了一個可以識字看書的場所,絕美的設計理念更吸引了遊客前來參觀。

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

書的價值遠遠高於售賣,被人看到,欣賞到,有一群喜歡書的人在一起,這是書局存在的意義。

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

淘書的人

買書的人其實也可以細分為好幾種,一種是像衚衕這樣的書販一樣,買來再賣給有需要的人,一種是買來珍藏,他們都可以稱為愛書之人。對《鐵齒銅牙紀曉嵐》編劇史航來說,淘書是他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

他可以不買房,但他會租好幾間房用來放書。凌晨到“鬼市”上拿著手電筒在書海中翻來找去,和攤主討價還價,史航樂在其中。

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

他喜歡淘名人簽名的書,感覺自己像腦殘粉,見著簽名似乎與作者又近了一步。

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

徐鳳文喜歡淘書,過去的十幾年他帶著十幾萬本書走過許多地方,像帶著孩子一樣。

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

在書中他找到了工作的意義,生活的意義,和書打交道的他簡單快樂,當陽光照進書房,拿著書的他找到了安全感,他享受內心的平靜。

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

還有愛書的陳逸華,因為喜歡淘書結識了興趣相投的朋友,從事編輯工作。現在的他享受慢慢從各地尋來書的感覺。

愛好和工作相結合,對他來講是一種榮幸。書是他的摯友,更是人生指路的方向燈。

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寫書的人,做書的人,賣出的人,買書的人,都是愛書之人。書迷,因書相聚,為書著迷,一心一意沉迷在自己喜歡的事情裡,幸福感就是這麼簡單易滿足。

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

相比電子書,紙質書在如今依然有無法複製的魅力。紙質書更令人專注,紙張翻頁的聲音附有質感,我們可以隨時做標記,勾選喜歡的詞句,謄抄在本子上。

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

對了,還有書籤,樹葉標本,自己設計的小卡片,夾在書中體現著讀書人的生活小情趣。時間久了,書頁漸漸泛黃,書上會記錄下看書人的印記,文字通過書本流傳到下一個人手中,信息的傳遞也是歲月的交替變換。

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

走進書店,找一個角落,安安靜靜品讀文字,徜徉在書海中,工作再忙也不要忘記給自己學習充電的時間,讀書不止會令人開眼界更會調和一個人的氣質,如果你已經很久沒有看書,挑一個閒適的時間,在書店感受一下久違的快樂。

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

讀書的過程恰恰是我們體味人生,從心開始接觸世界的奇妙旅程,放下手機,遠離電腦,捧一本書,不僅可以看到星辰大海,還能找到詩與遠方。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