漵浦地|從龍潭古牌坊看見歷史和文化······

導語

牌坊是中國古建築中的一朵奇葩,造型獨特,源遠流長,在傳統雕刻和文明史上有很高的地位。它用來紀念先人的高尚品德和豐功偉績,寄託著子孫後代崇高的敬仰之情。我們來看看龍潭有哪些古牌坊?

溆浦地|从龙潭古牌坊看见历史和文化······

龍潭古牌坊

王繼雲

崇尚美德在我國早已成為傳統。而古代為了張揚道德表彰功勳,皇帝下旨給遵守“壽、忠、孝、節”德行的楷模修建牌坊,猶如現代的紀念碑塔。

在漵浦龍潭,有4座100多年前請聖旨旌建的古牌坊,時跨清朝道光、咸豐、同治三代皇帝,現在依然保存完好,猶如一張閃亮的“名片”,成了一道靚麗而獨特的旅遊風景線。

初秋時節,我來到漵浦龍潭參觀欣賞了古代牌坊,感受了建築文化的精湛奇巧,同時也看到了古代倡導“壽、忠、孝、節”的歷史。

一座百歲坊,見證著古代的“崇壽文化”

在黃茅園金中村羊角坪人口集中的地方,這條通往雲貴高原的古驛道上,一座高大的羊角坪百歲坊呈現在眼前。

溆浦地|从龙潭古牌坊看见历史和文化······

黃茅園鎮金中村的“百歲坊”

這座牌坊由邑人舒永獻等人為唐思齊107歲五世同堂而請旨旌建的,始建於清同治七年(1868年)。該壽坊四柱三門五級,重疊式花崗岩結構。一級落款小書,左為“唐公思齊百歲坊”,右為“同治七年孟秋立”,下端雕刻雙鳳展翅,栩栩如生。正中一級“昇平人瑞”四字,為同治皇帝御賜手書。

據介紹,百歲坊上的“昇平人瑞”,是我省保存同治皇帝頌揚“長壽之鄉”的唯一手跡。

當年,同治皇帝欽賜壽民唐思齊銀10兩、緞一匹,御筆“昇平人瑞”四字橫匾,給銀三十兩建壽坊等事項,都一一刻碑記載在古牌坊二級。牌坊二級左右牌刻:“欽命湖廣巡撫著湖廣總督郭,欽命湖广部院劉,欽命湖南等處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李,欽命日講起居官翰林編修提督湖南學政呂,欽加道銜特授湖南辰州府正堂加十級記錄十次劉,欽加同知銜特授湖南辰州府漵浦縣正堂加五級記錄五次姜。”

古牌坊三級正中立“聖旨旌表”豎碑,下端石雕“八仙”塑像,兩側圓形窗花,四級為人物雕像,兩端鱉魚翹立。

兩座節孝坊,傳說著封建社會的“孝道文化”

在龍潭芙蓉村中段獅子山下的半江洞堖上,有一座節孝坊。這座節孝坊建於清咸豐九年(1856年)冬天,由咸豐貢生諶模郊為母韓氏請旨旌建。

據考坊上“節母家傳”碑載:“節母韓氏新香(1785-1854),婦之以節,從一之義,始終不渝,雖孝謹慈,惠厥德備,相休彤管,佐其節者,全無憾哉。”石坊建築,古樸雄偉精細,書法蒼勁豪放。四柱三門五級。正中一級橫匾上書“節孝流芳”四字;二級石刻浮雕;三級前後精琢“五龍歸位”圖案;四級麻石橫欄蓮花瓣頂託,正中“奉旨旌建”豎立;五級正中疊壘峰尖,左右鱉魚翹立。

在龍潭鎮梓坪村橋形山下,有一座邑庠生李守杏為其母請旨旌建的“節孝牌坊”。這座牌坊建成於道光年間(約1850)年,系仿木結構牌樓式的麻石建築,高8.9米,四柱之間合寬6.2米。牌坊簷下正中置“奉旨旌表”青石豎匾,豎匾四周繞雙龍戲珠浮雕,龍首懸雕外突,栩栩如生。匾下嵌有“節孝流芳”青石橫匾,字為楷書陽刻蒼勁豪放。其正楣浮雕“八仙飄海”人物故事,八仙中雕“白鶴仙人”。

正面浮雕“送子觀音”和“劉海戲蟾”故事。背面分別浮雕“雙獅戲珠”和“雙鳳朝陽”。其下為記事碑刻,內容為王氏節婦簡歷及其家屬姓名與身份。四柱前後有夾千石八塊,合呈葫蘆形,夾千石上淺雕麒麟、獅、象,並以番蓮、卷草等紋飾裝飾;正面夾千石正脊上,懸雕一對作下山狀的小雄獅。

溆浦地|从龙潭古牌坊看见历史和文化······

芙蓉村“節孝坊”

一座貞女坊,傾訴著過去的“貞潔文化”

在黃茅園鎮白巖村,有一座貞女坊。

據唐氏族譜資料記載,清乾隆末年旌表“貞女坊”,建於清朝嘉慶七年(1802年)。易紹俊之未婚妻唐氏幼聯,晉秦未締,十四歲夫家遠遷,訃志守節,五十五歲慟翁幫未面,永懷春露秋霜,依父母終身,貞孝兼全,宜恩於廣典,題請旌表,給銀建坊。這座牌坊橫匾書‘貞女流芳’,豎匾為‘聖旨旌表’”。

龍潭四座古牌坊,都是全石結構,四柱三門五級,垂簷歇山頂.雕刻採取了圓雕、浮雕、線雕、陽雕與陰雕結合各種技法,玲瓏剔透,細緻精美,所雕人物、花鳥、禽獸種種圖案,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獨特的造型,造形莊重氣勢,雕刻古樸生動,碑文全面祥盡,高超的工藝,做工精巧嫻熟,既具歷史意義又有觀賞價值,折射出古老燦爛的歷史文化藝術。

溆浦地|从龙潭古牌坊看见历史和文化······

《漵浦經典》共設六個欄目:漵浦人、漵浦事、漵浦地、漵浦話、漵浦味、漵浦訊。歡迎廣大鄉親們積極參與,一起把《漵浦經典》這個平臺辦得更好!歡迎大家加入漵浦經典微友QQ群:45486737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