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篇歷史文化隨筆《先生向北》首發

2018年7月1日,由長春出版社出版的《先生向北》一書首發式在吉林大學舉行。本書是反映吉林文化史的一部豐碑之作,具有極高的文化價值和一定的學術價值。

本次發佈會由吉林省新聞出版廣電局、長春出版社、吉林大學共同主辦,吉林大學黨委宣傳部、吉林大學圖書館和樂讀書社承辦。吉林大學常務副校長邴正,東北史專家、吉林省社會科學院歷史所研究員孫玉良,佟冬先生之女、吉大教授佟多人,吉林省新聞出版廣電局公共服務處處長張燕,吉林大學檔案館副館長董漢良,長春出版社副社長李春芳等領導出席發佈會。發佈會還吸引了百餘位吉大師生和讀者。

長篇歷史文化隨筆《先生向北》首發

《先生向北》採用紀實手法、鮮活的文筆和圖文並茂的形式,以張伯駒、潘素夫婦北上為核心,層疊展開,描述了1945至1965年間東北文脈遽然隆起,於省吾、宋振庭、呂振羽、佟冬、匡亞明、唐敖慶、公木、羅繼祖、孫天牧、王慶淮、楊振聲、餘瑞璜、蔡鎦生、鍾泰等20餘位歷史人物在東北特別是在吉林省發生的傳奇故事,先生們的高尚人格和精神風骨躍然紙上。外來的先生們也激發了本地大師級人物的成長和出現,以王慶淮為代表,通過數次走進大山、跨過大河,所創造的山水畫卷開創了“關東畫派”的“大畫”畫風,讓東北在千百年以來終於一下氣韻十足;以王肯為代表,深入民間,來到地頭,調查整理東北的地方戲曲,並創排出具有東北特色的新劇種,讓東北的豪爽也能一詠三嘆,婉轉深情。此外,書中還描寫串聯了關涉到上百位東北文化的建設者和參與者,展現出一幅波瀾壯闊的東北人文歷史畫卷,以及由高尚人格和藝術魅力所支撐起來的繁榮昌盛的文化景觀。

共分六章的長篇歷史文化隨筆《先生向北》,對1945至1965年東北人文領域重要的20年間作出了深入的文脈整理,對重要的文化歷史事件做了比較系統的還原,更重要的是,對歷史中那些可貴的人物,對他們高尚的人格以及高度的責任感,表達嚮往、熱愛和敬意。全書可謂反映吉林文化史的一部豐碑之作,具有極高的文化價值和一定的學術價值。

《先生向北》作者鮑盛華,哲學博士,現任長影集團副總經理,曾任新華社吉林分社黨組成員、新聞信息中心主任,吉林省圖書館館長,吉林省文化廳人事處處長,光明日報社吉林省記者站站長。新聞代表作有《“新富村官”現象透視》《東北“畸形消費”現象透視》《經濟新常態下的大作為》《農村校長的“築夢空間”》《文藝作品“雙贏”的“吉林之路”》等;學術論文方面代表作有《漢字閱讀的獨特性研究》《中華閱讀史新探(上、下)》《公共文化“在身邊”的實踐探求》等;文學代表作有《一代文官宋振庭》《一朵雪花的文化傳奇》等散文隨筆作品,作品集《酸菜?女人?黃龍府》,主編《吉林文化簡史》及《吉商》等三部著作。

長篇歷史文化隨筆《先生向北》首發

在發佈會上,長春出版社社副社長李春芳結合出版社的選題方向,從弘揚吉林區域歷史文化的角度講述了《先生向北》一書的出版價值。長春出版社針對長春城市歷史、東北歷史文化、區域歷史文化名人、優秀古籍等方面,不斷地挖掘整理與系統推進,業已成為出版社的重要選題方向。在《先生向北》之後,將陸續出版《“長春記憶”歷史文化叢書》(第一輯11本)、《金毓黻文集》等反映地方歷史文化方面的圖書,推動區域歷史文化項目的出版。他認為,千百年來,東北在中國的版圖上,曾經上演了一幕又一幕政治、軍事方面的歷史傳奇,然而文風不盛、文脈不整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現實。但這一現實卻從抗日戰爭勝利後發生了天翻地覆的改變,其主要原因就在於一批又一批在全國享有盛名的大師、大家、名家、專家紛紛來到東北。在20年左右的時間裡,大量來到東北的文化界、教育界、科學界、思想界精英,令這裡的文脈遽然隆起。而長春,則處於這次隆起的中心地帶。《先生向北》一書就是系統挖掘和紀錄這一過程的首發之作,它的出版將帶來更多的文化自信,對自己城市和自己大學的文化自信,對東北這片熱土的文化自信。

據李春芳介紹,為將此書打造成精品,出版社在版式設計上幾易其稿;封面請北京專業公司設計,並多方徵求意見,最後擇優而用;稿件內容則請省內出版界老編審進行審讀把關;為使內容更加豐富,多次聯繫作者,到吉大文學院、檔案館挑選、查找有價值的照片;就連紙張選用方面也反覆比照,讓這本書從內容到裝幀,都更加完美起來、豐富起來。

長篇歷史文化隨筆《先生向北》首發

邴正教授從歷史與現實的宏觀視角闡釋了《先生向北》所蘊含的獨特價值。他說,人才問題是事業成敗的大問題。書中提及的匡亞明、宋振庭、佟冬等領導同志尊重文化,尊重知識分子,為他們施展身手提供了廣闊的舞臺。他們不僅為吉林引入文脈,而且留下了良好的官風。這種尊重知識、精通文化、禮賢下士、廣招人才的優良傳統,也為吉林省的領導幹部所繼承發揚,吉林的文化氛圍正越來越濃,文脈相繼!

長篇歷史文化隨筆《先生向北》首發

吉林省新聞出版廣電局張燕處長高屋建瓴地概括了本書的創作出版對於吉林省乃至整個東北文化發展的重要意義。

長篇歷史文化隨筆《先生向北》首發

作者鮑盛華老師發言。儒雅風趣的鮑老師充滿感情地回憶了自己創作此書的初衷和創作過程中發生的故事,先生們的精神風骨,學界、出版界的大力支持,都是鮑老師創作源源不斷的動力,更有外地讀者專程從外地趕來參加發佈會,讀者們的鼓勵和讚許,帶給鮑老師無限感動。

《先生向北》向讀者展現的不僅是一個個人物稱謂,更是一種熱愛、一種責任、一種風骨、一種境界。先生們的篳路藍縷之功,值得後學永遠銘記,他們為吉林這片沃土的文脈再次隆起,播撒下了希望的種子。

《先生向北》補充內容介紹:

《先生向北》展現了三批湧向東北的先生們的精神風骨和價值選擇。1945年抗日戰爭取得全面勝利後,教育、科學和文化藝術在內的部分中央機構、原來在延安及其周邊的大學及各類研究院所,隨著北上的共產黨軍隊紛紛進入東北。他們後來建立了東北的文化教育機構,建立了吉林大學、東北師範大學、瀋陽魯迅美術學院以及重新恢復了東北大學等,這是第一批成規模進入東北的高級知識分子。

1952年,國家為了加強高等教育事業,實施全國範圍高校院系大調整。一些全國頂尖級的科學家、藝術家不計個人得失、不畏嚴寒來到東北。如中國計算機事業的開拓者之一、中國人工智能的奠基人、數學家王湘浩,著名物理學家、國際一流的結晶學家、中國金屬物理的奠基人餘瑞璜,物理化學家和教育家、中國催化動力學研究的奠基人之一、中國光化學研究的先驅者蔡鎦生,中國理論化學奠基人、中國量子化學奠基人、被譽為“中國量子化學之父”的唐敖慶,中國無機化學的奠基人之一關實之,中國生物化學的開拓者之一陶慰孫,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個文學流派“新潮派”小說代表之一、我國現代著名教育家和文學家楊振聲,著名歷史學家、教育家呂振羽等都來到了長春。這是第二批成規模進入東北的高級知識分子。

從1955年開始一直持續到1965年,在大學校長中以匡亞明為代表,在政府高官中以宋振庭為代表,在文化研究機構中以佟冬為代表,開始了招賢納士的“全國行動”。著名古文字學家於省吾,收藏鑑賞家、書畫家、詩詞學家張伯駒,北派山水畫家孫天牧,國學大師鍾泰等文史界、藝術界巨擎紛紛來到東北工作、生活,令昔日文風不盛的東北驟然別開洞天,成為第三批成規模進入東北的學富五車的先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