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使瑞典成爲世界上家庭幸福指數最高的國家?

瑞典能成為世界上家庭幸福感最高的國家,除了政策保障,還歸功於其先進的“性別中性”理念。

在瑞典人看來,為了讓孩子將來能有更多選擇的機會,為了孩子未來能生活在更平等的世界裡,請不要讓性別的刻板認知去代代相傳。

男孩也玩過家家、學習做飯,這樣他以後走到哪裡都不會餓肚子;

女孩也可以開越野車,這樣以後她以後開車就不會迷路,看地圖也不會轉過來了。

在北歐,人們高收入、高福利,生活節奏慢,幸福指數高。無憂無慮的人們看中的早已經不是物質,而是生活品質。瑞典,一個多年來在人民幸福度排行榜上,名列前茅的北歐國家,因它先進的人文精神,領先世界的人性化福利制度,和超越傳統的生活理念而聞名於世。

瑞典有句老話,錢是可以儲存的,而時間是不能儲存的,你怎麼花時間,決定了你一生的生活質量。在北歐,沒有人步履不停行色匆匆,每個人都自在漫步,從容優雅。”

被房子、車子、票子充滿的人生,和被孩子、妻子、園子充滿的人生,北歐人選擇後者,因為他們要的是品質,而不是物質。瑞典人用他們的生活方式,告訴你什麼才是真正的幸福。

01

在瑞典,人們不早出晚歸加班應酬,沒有亂七八糟的飯局酒局,他們閒下來的時候都在幹什麼呢?

晚上7點以後街上就靜悄悄的,此時正是不開電視機的Family time。瑞典人都早早地回家和家人一起吃晚餐、聚會。每天早上,父母會和孩子一起吃早餐,如果有事情要忙,也要保證父母中有一人留下來陪孩子吃飯。

比如,爸爸寧可選擇凌晨3點鐘去加班,家裡至少還有媽媽可以陪小孩吃早餐,爸爸也只損失早餐的 1小時相聚。凌晨加班聽起來匪夷所思,但瑞典爸爸們卻願意為此來增加了3小時的晚餐家庭相聚時光。

一位叫Fredrik的爸爸直言:“我一天不看見我的孩子,不給他講故事,不在他的小額頭上親一下,我就什麼都做不了。如果錯過了孩子叫第一聲‘爸爸’,我可能恨不得撞牆。”

在瑞典,男人帶孩子甚至比女人更細緻,在路上經常看到胳膊上都是文身,卻在胸前兜著一個嬰兒,手上牽著一個孩子,拎著購物袋的金髮帥哥;公園裡常見有推著嬰兒車曬太陽的金髮的帥哥奶爸,換尿布的時候動作十分嫻熟;大街上也隨處可見爸爸們推著嬰兒車出去散步;咖啡館裡幾個爸爸喝著咖啡聊天,旁邊就停著幾輛嬰兒車,毫無違和感 。

因此,這裡是世界上最適合有孩子家庭居住的幸福國度。

讀到此處,你可能很想知道,瑞典的男性為什麼會如此顧家呢?

答案就是:他們對性別平等的追求,已經成為了當下一種時尚的生活方式。對瑞典的男人來說,孩子是生活品質最重要的一個部分。

瑞典政府鼓勵父母雙方平均分享長達16個月的帶薪育兒假,父母雙方一共享有480天的福利育兒假,遠高於國際平均水平。在這480天的育兒假中,爸爸媽媽可以各休240天。

瑞典社會呼籲更多的爸爸,卸下男人的性別包袱和麵子,與媽媽共同承擔育兒與料理家庭的責任,同時也讓媽媽可以投入更多的時間在工作上,避免因休過長育兒假,而在職場發展受阻。

當父親母親共同分擔育兒工作成為一種社會主流,企業還會在招聘時歧視適齡女性嗎?女性還會因為生育問題而在職場碰壁嗎?

是什么使瑞典成为世界上家庭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

02

瑞典在全世界最先提出了一個非常特別的教育理念——“性別中性”教育理念,即從孩子幼年起,就讓孩子從小接受不帶性別偏見的教育

1998年,瑞典政府通過投票決定,在瑞典幼兒園全面推進,性別平等的教育觀念及做法。最終的目標是:讓每個孩子從小順其自然地發展,而不是受到教育中,性別刻板印象的限制和由於社會文化中的性別期望,而不知不覺地進入相應特定性別角色—— 稱為性別中性教育觀

這是一個非常有野心的目標,可是當時沒人知道具體怎麼去實現。Lotta Rajalin女士是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多個幼兒園的負責人,她決定接起這個意義重大的教育任務。她在自己的幼兒園裡錄下了老師與孩子們的互動,結果非常驚人且明析:幼兒園老師們在對待男孩和女孩的方式上有顯著不同。2006年瑞典政府發佈的公開報告中也確認了這一發現:老師們在無意識的情況下,給予男孩更多關注,並允許男孩比女孩有更大的活動空間。

Lotta Rajalin認為她必須在老師區別對待男女孩的行為上做點什麼了。

經過12年的努力,Rajalin終於在2010年成功開設了瑞典第一家由政府財政支持的性別中性幼兒園Egalia。不到兩年時間,Egalia成為了瑞典最有名的幼兒園,同時也是最受爭議的。

瑞典作為世界上性別平等做得最好的國家之一,發明了一個新中性詞hen,是他(han)和她(hon)的中和,類似於我們在網絡上經常使用的TA。在Egalia幼兒園裡,老師們不再說男生女生,而是統一叫“小朋友們”,不再使用她(hon)或他(han),而是用hen取代。

是什么使瑞典成为世界上家庭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

瑞典設有專門的“HENS”衛生間,男女可通用

在Egalia的書架上,找不到充滿了性別侷限的傳統童話故事,取而代之的是兩隻雄性長頸鹿收養了一個鱷魚寶寶,這類重新定義性別與現代家庭的故事。

當老師在和孩子們討論職業時,他們會盡量回避刻板印象:說到宇航員時,他們給孩子看的是女宇航員的照片;說到舞蹈家的時候,給孩子看的是男舞蹈家的照片。

他們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孩子感到,一切都是可能的,你可以做你想做的事情,不被自己的性別限定職業選擇。

然而,不出所料,Egalia的理念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對。在開園初期,Rajalin與幼兒園老師經常收到匿名威脅信,以及貼在幼兒園大門上的紙條,指責他們試圖把男孩變成女孩,把女孩變成男孩。也有專家站出來聲討他們的做法,是在混淆孩子對性別的認識,瞞得了一時,瞞不了一輩子,孩子以後遲早會暴露在社會對男女性別的不同期待之下,對於文化中形成的既定性別,所該扮演的社會角色無法迴避。

Rajalin與幼兒園老師對反對聲音表現得很淡定,令他們感到欣慰的是,報名上Egalia幼兒園的人數增長飛快,排隊等候名單上的人已經排到了兩年之後,名額難求。可見,性別中性的教育觀,受到許多瑞典家長的青睞與擁護。

Rajalin表示:“我們只是希望為孩子提供一個最好的開始,讓他們在離開Egalia的時候,有一個強大的個性並且學到,他們可以忠於自己的內心,做任何想做的事情,性別不會,也不該成為他們追求夢想的絆腳石。”

“Egalia不是要混淆孩子的性別認識,我們選擇忽略的是,社會長久以來對不同性別角色,形成的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而不是孩子的生理差異。孩子們在Egalia有自由,玩他們喜歡的一切:女孩可以玩芭比娃娃,男孩也不會被禁止玩汽車。”

是什么使瑞典成为世界上家庭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

03

如今六年過去了,Egalia在瑞典已不再是特立獨行的存在。自2008年起,瑞典政府投入了1200萬歐元,致力於消除學校與幼兒園中存在的性別刻板印象。關於此話題的討論,仍在喋喋不休的進行之中,並被政治家列入政治議題。性別平等的內容,也已被納入考核瑞典幼師與老師教育資格的一部分。

這一場由Egalia引領的性別平等教育理念,早已不再侷限於幼兒園與學校,它漸漸滲透到瑞典的各個生活與工作領域。一些童裝品牌主動在商店佈置上,取消了男裝女裝的分區,在衣服設計上採用更中性化的顏色和圖案。

玩具宣傳冊上印著穿牛仔褲的小女孩開越野車,男孩們的偶像蜘蛛俠竟然推著粉色的嬰兒車!此外,常常可以在玩具商場和幼兒園中看到男孩被鼓勵光明正大地玩洋娃娃和過家家。

是什么使瑞典成为世界上家庭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

瑞典玩具商場裡的海報

甚至出現了性別中性的公共衛生間,再也不會出現每次膀胱在炸裂邊緣還要絕望地排長隊,而隔壁男廁所的男人們哼著歌換了一批又一批。

是什么使瑞典成为世界上家庭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

在瑞典,存在著四種廁所標誌,其中性別中性廁所(左三)在別國很難見到,是瑞典人性化社會的體現之一。

瑞典的性別中性教育理念,是對現有教育的一大挑戰,人類歷史幾千年來社會文化中,形成的根深蒂固的性別刻板印象 —— 男主外,女主內。

性別平等,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雖然世界上的女權運動,大大提高了女性進入勞動市場的比例,女性在經濟獨立上,也有了前所未有的飛躍,但我們每一個人都無時無刻,不在被社會的性別期待所支配著,或主動或被迫地接受,性別賦予我們的定義。

“女人過了三十就成了剩女,有男人要就不錯了,還挑什麼挑?”

“你是男人,你就該買房買車裝修,婚禮度蜜月全包,我把人都給你了,你還想有什麼要求?”

“女人在職場上表現得太強悍太有野心,是沒有女人味的表現,家庭肯定不幸福;男人養家再苦再累,壓力再大也得頂著,男兒有淚不輕彈。”

“女孩子就是小學成績好,到了初二數學物理就學不過男孩了。”

“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我們家的財產都是你弟的,他還要買房娶媳婦呢,你別跟弟弟爭!”

在性別不平等的社會,每個人都是其中的受害者。我們都不由自主地被自己的性別角色所禁錮,無法自由地選擇和表達,不論男性還是女性。

04

演員艾瑪·沃森在聯合國演講上說:雖然她在成長過程中對父親的需要和對母親的需要同樣多,可是她卻感受到父親在育兒上付出的價值被社會低估。18歲時,她身邊的男性朋友無法自然表露他們的情感。

在英國,自殺是20-49歲男性的第一大死因,超過車禍和疾病。許多男性因壓力過大,患有精神疾病卻不敢尋求幫助,因為怕被人恥笑“缺乏男子氣概”。

性別平等不止是關乎女性,對男性也很重要。

而對我們大多中國人來說,可能瑞典的中性教育理念也太過前衛,難以接受,畢竟我們現在連重男輕女的封建思想,都還廣泛存在。

但是瑞典能夠成為世界上家庭幸福指數最高的國家,除了政府的政策,其超前的性別中性教育理念,應該對我們所有的中國父母,以及教育工作者們有所啟示,並加以借鑑。因為我們的一舉一動都能影響孩子,我們的一點點改變,或許就能為孩子的人生迎來新的契機。

是什么使瑞典成为世界上家庭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

男孩的父母可以在孩子哭的時候支持孩子:哭吧哭吧,你可以盡情釋放和表達你的情緒。孩子,你不必因為是男孩就必須假裝堅強,強忍眼淚。父母這樣做,說不定以後我們的社會,就又多了一個高情商懂體貼的丈夫,少了一個面對妻子的情感需求,不知所措的木頭人。

女孩的父母可以在,孩子學不好數學的時候避免去說:媽媽以前數學也不好,理科女孩天生學不過男孩。這樣的性別暗示,只會讓孩子在理科學習上找到偷懶的理由,難以跨過學習中的困難。就算孩子的確沒有數學天賦,你也沒有必要,一定要把它與性別掛鉤,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弱項和強項,揚長避短即可。

男孩可以學習做飯,這樣他以後走到哪裡都不會餓肚子;女孩也可以玩樂高積木,鍛鍊她的空間方向感,這樣以後女同胞們開車不會迷路,看地圖也不會轉過來了。

男孩玩布娃娃的時候不要去阻止他,說不定以後又多了一個願意多陪孩子的好父親,少了一個甩手掌櫃;給女孩選擇書時,不要光選《灰姑娘》《白雪公主》這類充滿性別刻板印象的故事,說不定以後就能多一位獨立自信的女性,少一個只會做著公主夢、希望不勞而獲的物質女人。

學習北歐人的性別中性教育理念,因為性別平等能讓我們每個人都受益,為了讓孩子將來能有更多選擇的機會,為了孩子未來能生活在更平等的世界裡,請不要讓性別的刻板認知去代代相傳。

就像艾瑪·沃森在紐約聯合國總部為“他為她” 運動舉行的特別活動上講道:

男人和女人都可以敏感;男人和女人都可以強壯……是時候把性別理解為光譜,而不是南轅的兩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