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次CT對人體致癌的機率有多大?

LCLM狼財馿貌


在醫學臨床上,CT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看病的一項常規檢查。但CT屬於電離輻射,確實有致癌的風險。

研究證實,暴露在X射線下會導致多種腫瘤發生,包括白血病、甲狀腺癌、乳腺癌和肺癌等,還有可能導致唾液腺、胃、結腸、膀胱、卵巢、中樞神經系統和皮膚的腫瘤。其引發癌症的風險在某種程度上取決於接受照射時的年齡;在兒童時期接受過量照射與白血病和甲狀腺癌的增加不無關係,在生育期則會增加乳腺癌的風險,而晚年則可能增加肺癌的發病機會。

做一次CT吸收的射線量大於1毫希伏,而一個人每一年能承受的射線量也就1毫希伏而已,所以這肯定是超標的。但是,如果連續5年的平均值不超過1毫希伏,就沒什麼問題。

由於具體吸收了多少射線量是因人而異的,所以實際情況是有一個範圍的。

5年內做一次CT,致癌率大約是千分之0.002到千分之0.3;

做兩次,大約是千分之1.9到千分之31.65;

做三次,大約是千分之43到百分之1;

做四次,大約是百分之3左右;

做五次,大約是百分之5左右。

臨床上,雖然CT檢查只佔X線檢查的5%,但卻佔醫療X線檢查總輻射量的1/3~2/3,其中診斷性X線檢查尤甚,並在不斷上升,尤其多期螺旋CT掃描技術的應用(動脈期、靜脈期、延遲期),患者的輻射量成倍增加,損害健康、誘發癌症的幾率也明顯增高。特別是兒童對X線較成人敏感,更易受害。

目前,濫用CT檢查現象卻屢見不鮮,患者稍有問題,即做CT檢查,有人甚至在一個月內檢查數次,這樣不僅造成經濟上的浪費,且很有可能引起輻射損傷。

因此,不僅醫護人員,患者自己也應該學習一點防護輻射的知識。

應嚴格掌握CT檢查的適應證,能用非輻射方法(如超聲)的就用非輻射方法,能用拍片解決的就不用CT檢查。尤其注意育齡婦女、孕婦及嬰幼兒更要儘量避免CT檢查,防患於未然。


純鈞LHGR


說CT致癌並非空穴來風。放射診斷檢查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影像能清晰地分辨出病因,是重要的診斷和治療方法;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它對人體是有傷害的,濫用可能會誘發癌症。那麼他發生癌症的概率有多大?

據研究表明,有高達2%的癌症病例可能是由於CT掃描的輻射造成的,雖然一次CT掃描就導致一個人患上癌症的風險不大,但是如果長期累積下來有可能會對人體帶來危害。所以提出限制可能是因為輻射導致的,一次對胸部的CT掃描,輻射量就達到10~15毫西弗特,相比之下,一次常規的X光胸透輻射量為0.01~0.15毫西弗特,乳房X光照射的輻射量為3毫西弗特,牙齒X光照射只有0.005毫西弗特。過多的CT檢查,的確會給人體帶來一定的影響。

如果劑量不大,只會產生短期效應,人體能夠自身修復,危害相對不大。但是,如果X線劑量較大,就會損傷基因,產生各種有害的生物效應,而且隨著輻射劑量的增加,會導致人體出現造血、生殖、遺傳、生長髮育、激素調節等損害幾率也會加大。最常見的就是殺死白細胞,白細胞減少造成血液病。另外,還會對甲狀腺、大腦和皮膚有影響。

總之,做CT雖然會對人體有一定影響,但是由於ct掃描技術的應用。因為這種技術快捷、成本相對便宜,而且不會令病人感到痛楚。其生成的三維圖像清晰度很高,能迅速診斷創傷、腹痛、慢性頭痛、腎結石和急性腦出血的判定、部分惡性腫瘤的分期等其他病症提供很大的幫助,能夠幫助確定作者更能夠有效地治療疾病,所以在有必要的情況下做ct檢查是可以放心的,一年做1-2次檢查,一般對人體沒什麼太大的影響不會有太大的傷害,可以放心。

關注“家庭醫生在線”頭條號,更多健康問答輕鬆看~~~


家庭醫生在線


俗話說:“是藥三分毒”。但是我們卻不可否認藥也可以治病。

那麼,CT對人體致癌的幾率又有多大呢?

根據相關規定,從事相關工作的人員在五年內所接受的平均輻射量不能超過20mSv,並且要求其中任何一年的有效輻射量都不能超過50mSv。

那麼這就意味著,在此輻射劑量下差不多是安全的,而超過這個輻射劑量就需要好好的休息嘍。

而根據相關資料顯示,胸透輻射為1.1msv/次,胸片0.2msv/次,胸部CT8-15msv/次。

所以說,常規的CT檢查對我們來說,其實是相對安全的。

CT會不會刺激細胞的相關基因導致百刺激細胞的相關基因導致癌變呢?

1、射線刺激相關基因造成突變的概率與個人體質、射線的次數、射線的劑量和射線的種類有著密切的關係

①射線的頻率越高,發生突變的概率也就越大

②CT遠遠大於胸片(畢竟拍一次CT相當於做二十次胸片)

2、另外射線造成突變的概率也與被照射者身體發育情況有著密切的關係

①比如說孩子正在長身體,身體發育旺盛那麼她接受過照射後白血病與甲狀腺癌的概率就會增加

②婦女在生育期間乳腺活動相對旺盛那麼在此期間照射的話其患乳腺癌的曾率也會有增加

3、而且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射線既然可以讓細胞往壞的方面突變,那麼它肯定也可以讓細胞往好的方面突變。所以說,其實CT也是一把雙刃劍。

如果有以下情況,建議你不要做CT哦

1、孕婦和部分不適合做相關檢查的患者(比如說再生障礙性貧血等)

2、嚴重器官功能衰竭(如心、肝、腎等);

3、患者病情特別嚴重,無法配合做相關檢查;

CT檢查的注意事項

1.對於不能自控的病人,比如說小孩兒、意識不清楚的或煩躁不安的病人,可以到相關地方取相應的處理後再檢查;對於危重的病人必須要有相關的醫護人員和家屬陪同呀

2.金屬之類的物品,比如說耳環、項鍊、含金屬的衣物、手機、錢包和鑰匙等,以防在較高的磁場下磁化對人造成其他的傷害

3.注意聽外面醫護人員的要求,按照要求擺好支持,保持不動一直到聽到醫護人員說檢查完畢;中間無論發生任何意外,都要及時告訴我相應的負責人

特別提示

CT對於醫生診斷患者的病情起著必不可少的作用,所以,在各項條件都符合的情況下,請您配合醫生的檢查哦。

“轉發”是一種鼓勵!


醫線天


CT即計算機斷層掃描技術,利用X射線的極強穿透性,對人體進行一層層的軸掃描,然後再利用計算機處理信號而得出病變部位整體清晰圖像,從而對疾病實現診斷。

我們都知道,CT掃描的輻射量較大,平均輻射量為6.6mSV,而做一次胸透才大約0.05mSV,所以一次CT掃描就相當於做了130多次胸透,而醫院一般建議我們半年才做一次胸透。所以,這麼高輻射劑量的CT掃描到底對人體有害嗎?會不會致癌呢?


翻閱發表在國際期刊上有關的科學研究顯示:CT掃描確實和某些癌症的發生有一定關係,CT致癌並不是空穴來風:

在2009,由美國的Rebecca Smith-Bindman, Jafi Lipson, Ralph Marcus等人發表在< 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雜誌上的一篇文章顯示:他們通過對在2008年1到5月份之間的1119名做過CT掃描的加利福尼亞舊金山區患者進行癌症風險評估,發現對於40歲的女性來說,做過CT掃描後患癌風險率為1/270,男性則為1/600。



而2013年另外一項針對澳大利亞青少年做CT與患癌風險率的研究(Bmj 346, f2360, 2013)也發現:

做過CT掃描的人,起癌症發病率要比未做的高24%,特別是一些實體癌(例如消化器官、黑色素瘤、軟組織、女性生殖器、泌尿道、腦和甲狀腺部位癌症)、白血病、骨髓增生異常和其它一些淋巴癌,它們的發生率要顯著增高。做過CT的組癌症發病率高於未過約9.93人/每十萬人。


所以,做CT還是會增加患癌風險的。不過,這篇文章也提到,隨著技術的發展,CT輻射越來越小,技術越來越優化,或許會把患癌風險率降的更低。

雖然CT會增加一定程度的患癌風險率,但是這個風險率並不高,甚至沒有你吸菸喝酒的高。如果有些疾病到了CT非做不可的地步,還是需要進行CT掃描的,這是利大於弊的。



當然,如果沒必要做,使用核磁共振、超聲等輻射極小的檢測就可以診斷的疾病,還是能不做就不做為好,畢竟,

輻射是真輻射,藥就不知道是不是好藥了。

喜歡我的回答,就關注一下吧,更多健康知識,敬請關注~


PhD肖


X光、CT、鉬靶檢查都有輻射,會不會致癌?

首先回答:用來檢查診斷的X光、CT,鉬靶,由於單次暴露於射線下的劑量很低,一般情況下是不會誘發癌症。不要聽一些不懂劑量的人瞎說。

輻射,分為電離輻射和非電離輻射。我們常說的醫用X光、鉬靶、CT等,就是利用電離輻射中的高能電磁波X射線能穿透人體的特點,通過X射線穿透人體後形成的圖像,觀察人體的內部結構。

  1. 用於X光、CT的X射線不存在殘留問題,不會繼續給人體造成影響。

  2. X光CT檢查的劑量很低,不可能誘發癌症。即使是最厲害的腹部+盆腔增強CT,做1次也只增加了五百分之一到千分之一的患癌風險。醫學診斷性X光與CT,它們的致癌作用很弱,做1次X光與CT檢查而導致癌症死亡的風險基本可以忽略不計。不過如果1年內多次做盆腔+腹部增強CT,還是需要當心,因為患癌風險會逐漸累積。
  3. 大量的專業實驗及數據表明,用於醫學檢查的射線劑量很低,對人體的影響微乎其微,不會誘發癌症的發生。因此,看輻射是否會對人體造成傷害,主要要看它的劑量。

提示:

在醫院內做放射性檢查時,在滿足診斷的情況下,是可以要求穿上防護服的。比如胸部CT,帶上帽子,防護甲狀腺,防護卵巢等。


乳腺科楊醫生


這裡討論“CT對人體至癌的概率”問題,應該說十分重要、非常及時和必要。一是CT對胸部等部位檢查以及腫瘤診斷具有重要意義,二是CT輻射較大,可能有至癌風險,三是很多人還不知道CT幅射危害,同時醫生可能較多地讓病人做CT檢查。這些矛盾確實存在,需要各方面都來認識和思考。這裡筆者:一是對肺部胸透、胸片、CT的選擇提點建議。二是對肺部腫瘤診斷、治療中CT檢查的疑問和建議。1.查資料:胸透所產生的輻射一般為1.1msv/次,胸片0.2msv/次,胸部CT8-15msv/次。2.有文獻報導“研究表明有2%癌症病例可能由於CT輻射造成的”。3.對於第一個問題的建議是:體檢中最好用胸片,胸透對多數健康者可以採用,但不宜短時間內反覆做。對肺部結核、腫瘤可疑者採用CT診斷是必要的,因CT更清晰對早期診斷具有重要意義。但不能短時間內重複做,有些患者到幾個醫院去確診如重複做是不合適的,反覆做CT可能原本沒有腫瘤,而過多輻射至癌風險會大大增加。4.確診肺部是否癌變用CT確出於無奈是必要的,但治療中如多次用CT檢測腫塊是否縮小、對治療效果的評估,這應該是個值得商榷的問題。筆者認為:(1)如不否認CT輻射的至癌風險,則應有必要制定CT二次間的間隔時間。(2)肺部癌症患者經放療或化療後免疫力嚴重下降,輻射危害更大,如治療中做多次做CT,是否有“雪上加霜”的後果?建議醫生選用其它判定方式。(3)建議醫療機構加強對CT至癌風險的認識和研究,減少不必要的CT檢測;患者遇到醫生過多要求做CT時,有權予以拒絕。


觀察J


X線輻射劑量0.2mSv

胸透輻射劑量1.1mSv

CT輻射劑量:2-15mSv:頭顱 2mSv;胸部 8mSv;腹部 10mSv

血管造影輻射劑量:15mSv

對一般人來說,普通人每年的正常因環境本底輻射攝取量是每年1~2mSv。

與放射相關的工人,一年最高輻射量為5mSv,還需要定期檢查,如果超過了需要立即停止工作。就是這個小盒子。


如果按照這個標準來算,一年做頭顱CT的次數最好被控制在2次以內。


所以說CT能少做就少做!尤其是兒童,孕婦如果因為疾病頻繁照射CT之後,很多人會被建議暫時不要孩子。


但是,有些時候疾病給人帶來的危害遠遠超過做CT的危害,權衡利弊之後還是該做就做。比如顱腦損傷,性命攸關,CT可以在1分鐘之內發現顱內的出血,無法被其他檢查方法取代。


如果醫生讓你做CT,基本上是經過權衡之後的選擇,幾乎不用擔心醫院用CT來賺錢。

因為一次CT的價格現在越來越便宜,最基本的頭顱CT可能只要200多塊,還會被納入醫保。醫院沒有太多盈利空間。


看了評論,很多人說自己做了CT很貴,大部分可能都是增強掃描,或者加做了多個部位。

現在國家都是有限價的,可以去當地物價局查一查CT的限價。



醫學江湖


我因為車禍做過腳部CT,當時百度CT的危害,看看網友的各種回答,不管是有鼻子有眼的的數據還是信口開河的危言聳聽,都著實讓我鬱悶了很久!

雖然不斷搜索關於CT輻射對身體的危害並沒有讓我感覺到有絲毫釋懷,但是我對CT這個東西有了比較多的瞭解,我目前所瞭解到的是:關於低劑量的輻射危害目前還是沒有足夠的數據支持的

百度的很多關於輻射的內容過於損人聽聞!很可能就是一些利益相關的人故意寫的宣傳輻射概念的軟文,看看淘寶上那麼多賣抗輻射製品的商家或許可以理解很多了。

在知網搜索關於低劑量輻射的相關論文,會看到目前關於輻射線性無閾模型以及低劑量輻射損傷還存在較大爭議。而主流依據線性無閾模型來制定防輻射政策是一種保守的做法,畢竟若干年後如果確定了低劑量輻射對人體的輻射損傷就晚了! 就相關論文研究來看,存在幾種不同的觀點,其中包括支持線性無閾模型的,不支持線性無閾模型的,以及支持線性無閾模型截然相反觀點的; 支持者認為日本核爆倖存者遠期腫瘤發病率與遭受到的核劑量的大小擬合的曲線大致符合線性無閾模型,而反對者則認為不同的數據處理方式會得到截然相反的結論,單從日本核爆的數據看難以支撐線性無閾模型在低劑量輻射下的成立。 有不少關於天然高本底輻射地區居民健康狀況的研究,通過與低本底地區對照,並沒有發現更高的腫瘤發病率,更有甚者,得出了高本底地區能夠導致人體輻射應激性反應反而降低腫瘤發病率的結論~其中著名的中國陽江地區和印度的Erasama沿海地區本底為北京近三倍的7msv,而伊朗拉姆塞爾地區本底劑量甚至達到均值百倍的200msv。 當然目前還存在大量的研究是從分子生物學的角度來闡述低劑量輻射對生物體的影響,包括大量的小白鼠低劑量照射實驗,雖然闡述了一些機理,但對於流行病的調查與統計還需要大量的數據。 綜上,我覺得這個世界其實是保守的,醫院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肆無忌憚,如果讓百度來指導生活,我們便沒有東西可吃了!醫療輻射的損傷如果很大,怕死的"上流社會人士"早就出來反對了


健健可迪仔


我是一個影像科醫生,在CT崗位上幹了七八年了,對於這個問題,我可以回答。

對於X線對於人體的傷害,一種叫做確定性效應。一種是不確定效應。而我們平常防護,主要就是為了阻止確定性的,儘量減少隨機性效應。

對於射線對於人體的危害,沒有確定的數據。但是對於已知的,可以查查自然界的本底輻射,還有菸民們查一查吸菸的輻射,一包煙的量不次於做ct

對於x線檢查,應該正確的認識,為了醫學診斷的必要,影像檢查的是必須的。現在強調精準醫學,搞醫的都應該知道,現在無論講什麼病和病例。幾乎都是從影像開始的。就算不是搞醫的,自己上網查一查,都不難找到根據。

請不要說醫生亂開影像檢查,因為開100個,他也多掙不了一分錢,舉個簡單的例子,腦出血和腦梗塞的病人,症狀太像了,自己百度一下對照一下就好,可是治療起來,一個是溶栓,而另一個需要止血,沒有影像學的檢查,必然增加很多的醫療事故。

沒有一個病人來醫院看病,最後是被射線射死的。想想我們影像科大夫吧,每天要吃多少射線?有幾個真的得病的?甚至我們還會開玩笑說,射射更健康。

正視影像檢查的必要性吧,自己設身處地的想一想,你希望疾病檢查清楚再治療還是稀裡糊塗的接受治療?在我的職業生涯中,不是沒有遇到過,檢查了發現沒事生氣的說自己白花錢了。也不是沒有遇到過胸部CT沒有發現事,被病人磨了一下午非說我沒有好好看的。不知道你們覺得這是笑話,還是覺得確實白花了。


厚朴蓮心


射線輻射量參考值:

胸透一次大約1.1mSv

胸片一次劑量0.2mSv

頭顱CT 2mSv

胸部CT 8mSv

腹部CT 10mSv

骨盆CT 10mSv

公眾年劑量限值1mSv

乘坐飛機20小時的劑量0.1mSv

每天吸20支菸年0.5-2mSv

地鐵安檢乘客每年可能接受劑量<0.01mSv

輻射照射有隨機性效應和確定性效應,只有確定性效應有閾值,嚴重程度取決於劑量多少,隨機性效應發生的概率與劑量有關,嚴重程度和劑量無關。也就是說單次照射即使受照的劑量大,也不一定導出問題,具有隨機性。

醫療設備在進入市場前要經過醫療器械檢測所的檢驗,其實主要是對安全性的驗證,這也是廠商最重視的。對性能的驗證都是扯,很容易就通過了。

一次胸部ct輻射量大約5、6個毫西弗,相當於乘坐從北京飛上海的飛機幾百次。

大眾對射線的認識在增加,但也不要太擔心,在醫療過程中所接受的射線不足以引起明顯的傷害,只是增大了患病風險。相對於診斷需求收益還是大於風險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