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繼武漢之後,人口第二多的城市

黃岡是湖北省下轄的地級市,位於湖北省東部、大別山南麓、長江中游北岸,京九鐵路、京九高鐵中段,是武漢城市圈成員城市之一,南與鄂州、黃石、九江隔長江相望,東連安徽,北接河南。是國家重要的衛生城市,也是繼武漢人口第二多的城市。黃岡市現轄有兩市、兩區、七縣,127個鄉鎮街,4290個行政村,總面積17453平方公里。2017年全市總人口810萬人。

湖北省繼武漢之後,人口第二多的城市

黃岡歷史文化源遠流長,有2000多年的建置歷史,孕育了中國佛教禪宗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宋代活字印刷術發明人畢昇,明代醫聖李時珍,現代地質科學巨人李四光,愛國詩人學者聞一多,國學大師黃侃,哲學家熊十力,文學評論家胡風等等一大批科學文化巨匠。

湖北省繼武漢之後,人口第二多的城市

黃岡北部和東部為大別山低山丘陵,海拔多在500~800米;中部為海拔100~250米的丘陵崗地;南部為長江沖積平原,多湖泊,河流主要有巴河、佛河、新河等,均自北向南注入長江。黃岡市自北向南逐漸傾斜、東北部與豫皖交界為大別山脈,主脊呈西北—東南走向,有海拔1000米以上山峰96座。羅田、英山的天堂寨主峰海拔1729米,為黃岡市最高點。黃岡市屬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江淮小氣候區,四季光熱界線分明。

湖北省繼武漢之後,人口第二多的城市

黃岡市是全國“板栗之鄉”,“藥材之鄉”,“甜柿之鄉”,還有羅田的板栗、茯苓,蘄春四寶(蘄龜、蘄蛇、蘄竹、蘄艾),英山的雲霧綠茶和桔梗、麻城“福田白菊”、團風的苦荊茶等特產。麻城龜山古杜鵑群落以其面積最大而載入吉尼斯世界記錄。

湖北省繼武漢之後,人口第二多的城市

黃岡位於楚頭吳尾和鄂豫皖贛四省交界,與省會武漢山水相連,是武漢城市圈的重要組成部分。境內依傍一條黃金水道(長江),緊鄰兩座機場(武漢天河機場、九江機場),貫通四條鐵路(京九鐵路、合九鐵路、京廣聯接線、滬漢蓉快速鐵路),飛架四座長江大橋(鄂黃大橋、黃石大橋、九江大橋、鄂東大橋),縱橫五條高速公路(滬蓉高速、黃小高速、江北高等級公路、武英高速、大廣高速),具有“承東啟西、縱貫南北、得中獨厚、通江達海”的區位優勢。

湖北省繼武漢之後,人口第二多的城市

黃岡地處“吳頭楚尾”,是鄂東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據專家考證,吳、楚、漢等古老文化在這裡相互交匯融合,其文化面貌頗具特色,帶有濃厚的“巴水蠻族”遺風。民間文化源遠流長,豐富多彩,不僅有大量的有形文化遺產,還有斑斕多姿的無形文化遺產,遍及黃岡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猶如一個巨大的民間文化資源寶庫。

湖北省繼武漢之後,人口第二多的城市

黃岡是全省乃至全國宗教工作重點市,全市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蘭教五教俱全,呈現宗教活動場所多、教職人員多、信教群眾多。黃岡宗教歷史悠久,宗教文化底蘊深厚,禪宗兩大祖庭、三代祖師在黃梅,素有“蘄黃禪宗甲天下,佛教大事問黃梅”之說。

湖北省繼武漢之後,人口第二多的城市

黃岡民風淳樸,土風厚善,習俗多姿多彩,農耕、商肆、語言、服飾、飲食、醫療、宗教、婚喪喜慶以及四時八節等生產生活習俗涉及面廣,歷史悠久,特點鮮明,飽含楚文化風格,如在生活習俗上,春節打餈粑,花朝做軟曲粑,端午節喝雄黃酒、家家插菖蒲艾葉,麥收時節做鍋烙粑或“千層餅”,紅白喜事做“起家粑”等,“老米酒,蔸子火,除了神仙就是我”,更是黃岡山區特色飲食文化的真實寫照。黃岡的民間習俗傳承著數千年的民族文化,在我國民俗文化研究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