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陽:守住綠水青山,留住藍天白雲

環境如水,發展似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去年以來,揭陽市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以中央、省環保督察為契機,著力補齊短板,強力推進各項環保工作,統籌協調好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舟水關係”,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生態家園。

治水:1744名河長“上崗”治河

水是生命之源。加強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全力推進水環境綜合整治,這是群眾所盼。

去年,揭陽市啟動三江水系連通基礎工作,開展全市水資源現狀調查摸底和綜合利用長期規劃編制工作,把榕江、練江15個涉水項目納入“百日百項大行動”,開展治水攻堅戰,進一步補齊基礎設施建設短板。《揭陽市榕江流域水質達標方案(2017-2020年)》《揭陽市練江流域水質達標方案(2017-2020年)》等文件的編制,為整治工作明確目標和方向。同時,建立市、縣、鎮、村四級河長制,全市目前有各級河長1744名,其中市級5名,縣級46名,鎮級307名,村級1386名。對環境問題突出的榕城區和揭東區玉城河、普寧市洪陽河、揭陽產業園德橋河等3條重汙染河涌實行掛牌督辦,啟動市區東風河、揭陽樓後水渠、曲溪河、大港溪、北河社區內河等5條黑臭水體治理工程。

在整治基礎上,揭陽市完成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評估工作及農村集中式飲用水源評估工作,著手啟動飲用水源保護區調整工作,優化水源佈局和供水格局,保障市民飲用水安全。至去年11月底,7個省責任書考核斷面,地表水達到或優於Ⅲ(3類)水質的比例較上年提高14.3個百分點,全市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全面達標。

治氣:“揭陽藍”之夢照進現實

經常刷朋友圈的市民一定不難發現,如今“揭陽藍”時時進入大眾的視野,老百姓對揭陽的空氣質量日益關注,呼吸更新鮮的空氣是群眾的共同需求。

揭陽市出臺《揭陽市2017年度大氣汙染防治實施方案》,編制《揭陽市大氣環境質量達標規劃》,統籌謀劃大氣汙染防治,結合“創文”工作,全面抑制工地、道路、泥頭車遺撒等揚塵汙染,打擊“小散亂汙”企業,關停取締小熔鍊、土軋鋼等,深化禁燃區高汙染燃料鍋爐管理,對各地鍋爐整治、VOCs治理、揚塵汙染防治等工作進行專項督查;將“黃標車”限行區域擴大至全市範圍;建設機動車管理平臺,全市11家機動車檢測公司已全部聯網接入並試運行;利用交通監控設備,人工上路抽檢等方式,對進入揭陽市限行區域的“黃標車”實施電子抓拍、人工檢查,並依法進行處罰;實施“黃標車”提前淘汰補貼。

去年以來,全市整治VOCs企業184家,整治禁燃區內鍋爐155臺,淘汰“黃標車”1940輛。至11月底,空氣優良率為94.6%,PM2.5濃度為32微克/立方米、比去年同期下降15.8%,基本完成省2017年度考核目標。

治汙:紮實推進總量汙染減排

土地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資源。在統籌實施土壤汙染防治上,揭陽市完成了土壤汙染重點行業企業空間位置遙感核實和農用地土壤汙染狀況詳查點位核實工作,並依據產業佈局及工業企業汙染特點,在榕城、普寧、揭西、惠來、揭陽產業園及原揭陽電鍍工業區選擇典型地塊,開展土壤汙染地塊調查;強化危險廢物規範化日常管理,嚴格監督危險廢物產生單位執行轉移聯單制度、網絡平臺申報登記制度;積極配合環保部對揭陽市開展為期1個月的打擊進口固體廢物加工利用專項行動,進一步提升進口廢物加工利用監管水平。

同時,以重點流域及大氣汙染防治為主戰場,突出抓好工業園區、電鍍、印染等專項執法檢查,打好靈活交叉執法、“雙隨機”執法、多部門聯合執法連環拳;在全市各地先後掀起了打擊印染汙染、涼果汙染、畜禽汙染、露天焚燒、非法採石採砂等高潮;充分運用12369環保微信舉報、12369環保投訴電話等平臺,安排網絡信息員密切關注網絡輿情,及時發現和解決環境汙染問題。去年以來,揭陽市移送環境汙染犯罪案件數名列全省第一,公安、環保聯合執法模式多次得到省環保廳肯定,並作為先進經驗在全省推廣。

在做好水、氣、土整治的基礎上,揭陽市紮實推進總量汙染減排。積極督促汙水處理廠、電廠、鋼鐵、畜禽養殖等減排項目加快進度,對檢查情況進行通報,並對運營不正常的市區汙水處理廠等5個汙水處理設施發函預警,要求提升進水濃度,發揮減排效益;推進9座PPP汙水處理廠建設,目前普寧佔隴、裡湖、洪陽及空港經濟區、揭東開發區新區5座汙水處理廠已通水試運行,揭東新亨、錫場、玉窖和市區西區4個汙水處理廠正在抓緊推進;督促完成粵電靖海發電有限公司1、2、3號燃煤機組超低排放改造工作,4號機組正在抓緊改造。

嚴管:高壓實施環境執法和日常管理

揭陽市善於借勢謀為,藉助國家、省環保督察和新環保法實施的有利契機,敢抓敢管,強勢推進環境執法和日常管理工作。目前,中央環保督察涉及揭陽市的5個具體問題,已有惠來頂溪水庫、桑浦山-雙坑自然保護區2項整改基本完成,泰都和國鑫2家鋼鐵廠問題完成調查報告,練江汙染整治及主要江河斷面水質改善問題均取得階段性成效。

在嚴把環保準入門檻的同時,揭陽市全力做好重點園區規劃環評服務,開闢綠色通道縮短省市重點項目審批時限,提速助力項目落地發展,較好地促進了環保與經濟統籌兼顧。在加強農村環境保護工作上,結合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和“創文”工作,全力推進農村生態環境改善工作。重點推進揭西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示範縣(龍潭片區)項目,目前一期工程9個汙水處理站建設任務已完成7個,另外2個項目正在抓緊推進;二期工程準備開展招標。同時,揭陽市全力做好環保部放射源專項檢查後督查工作,大力推進醫療衛生機構輻射環境安全管理;加強環境監測能力建設,優化環境質量監測網絡佈局,推動環境監測向基層延伸。

記者手記

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這話說的便是環保與發展的關係,二者相輔相成,不可偏廢。

揭陽市嚴守生態紅線,堅持在生態環境保護上算大賬、算遠賬、算總賬,全方位、全過程開展生態環境保護。發展經濟絕不允許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我們不再一味追求大幹快上,轉而追求發展質量;我們不再一味追求發展規模,轉而考慮綜合效益;我們不再一味追求發展速度,轉而注重環境影響。去年以來,揭陽市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以中央、省環保督察為契機,著力補齊短板,堅持“一打二建三管四治五問責”的工作思路,攻堅克難、銳意進取,全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積極進展,實現了環保與經濟共同成長,建立起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良好“舟水關係”,促進了人與自然和諧共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