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布其的地球日:2000人主場種苗,啓迪全民用心造綠

今年4月22日,是第49個世界地球日,這個地球日的活動主題為:珍惜自然資源,呵護美麗國土——講好我們的地球故事。

每年,距北京直線距離800公里的庫布其沙漠,都會舉辦一場聲勢浩大的植樹活動,今年亦不例外,這個盛大的活動之外,是一段催人奮進的故事。

昨天,在庫布其沙漠植樹主會場,聚集了來自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學校師生、新聞媒體等各界生態環保人士約2000人。植樹大軍在廣闊的沙地上拉開了戰線,現場人聲鼎沸,扶苗、培土、圍堰、澆灌,一棵棵苗木被栽種到大漠裡,植下一片綠色。

庫布其的地球日:2000人主場種苗,啟迪全民用心造綠

庫布其植樹主場

在內蒙古高原,4月22日才進入了一個適於植樹的季節。

庫布其沙漠位於內蒙古鄂爾多斯市境內,是我國第七大沙漠,總面積1.86萬平方公里。幾十年來,在政府、企業、群眾的共同努力下,三分之一的庫布其沙漠得到治理。

從2005年開始,億利集團一直把世界地球日作為自己的“植樹節”,每年都在庫布其組織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的義務植樹活動。

今年的活動,除了以布其沙漠為主會場,億利資源集團還同時在新疆、甘肅、青海等多地聯動。這也表明,作為一個專業“種樹”的企業,億利已經把生態業務,擴展到了中國西部缺少綠色的地方,並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輸出其生態綠化的技術和資本。

這種集團化的植樹造林行動,在億利資源集團看來,絕不是單純的公益行動,而是一個具有商業價值的生意。

迄今為止,億利集團承擔了北京冬奧會生態修復、國家三北防護林改造和長江流域生態修復等大型生態工程。王文彪帶領著他的植樹大軍,深入了內蒙古最西端的阿拉善盟,然後是甘肅,然後是新疆,再然後是西藏和青海。

所到之處,恰好是中國幾大沙漠的所在。億利在庫布其沙漠修煉好的團隊,也整建制地被派往了騰格裡沙漠、烏蘭布和沙漠、以及南疆沙漠。甚至在世界屋脊的西藏那曲,也設立了研發團隊,立志攻克那曲種樹這一世界級難題。

億利也以PPP生態修復模式,先後與甘肅省政府、新疆和田地區政府達成戰略合作。雖然回報週期較長,但這一商業模式已逐漸變得清晰起來:以沙漠生態治理為先導,億利將其旗下的光伏發電、億利藥業、生態農業產業逐步導入,最終實現利潤的倍增。

可以說,時間越往後,治理好的沙漠土地,不僅改變生態面貌,也為億利帶來的豐厚利潤,而這才是沙漠生態事業的商業邏輯。

2017年,王文彪在聯合國環境大會上獲得了地球衛士終身成就獎,從獲獎那一刻起,億利也同時承擔著將庫布其模式推廣至全球的使命。

庫布其的地球日:2000人主場種苗,啟迪全民用心造綠

全民植樹可實現

不過,讓庫布其模式走向全球,並不僅僅只是讓億利集團走出去。

庫布其模式的意義在於,如果企業作為商業組織,能在國土綠化和沙漠治理上獲得回報,那每個人都有可能參與到植樹造林這一事業中。

相信每個人都參加過植樹造林活動,如何將人們對於植樹的公益意識外化為行動,是諸多公益和商業人士一直在研究的事兒。

1981年,全民義務植樹運動開展以來,全國綠化委員會制定出臺了《全民義務植樹盡責形式管理辦法》,將義務植樹盡責形式擴展到撫育管護、自然保護、認種認養、捐資捐物、志願服務等8大類。對完成當年植樹義務的公民頒發電子盡責證書,增強公民參與義務植樹的獲得感、榮譽感,北京和內蒙古都是“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的試點。

億利集團創辦的億利公益基金會,正在做這樣的嘗試。

昨天,全國綠化委員會辦公室、中國綠化基金會與億利集團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億利公益基金會自願向中國綠化基金會捐資500萬元,通過“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組織動員各方面力量以各種形式參與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

對於“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億利集團試圖通過新的信息技術,實現“網絡植樹實體化、實體植樹基地化、基地植樹公園化、公民盡責多樣化”,引領全民義務植樹新風尚,將全民的植樹意識激發起來,參與到這項事業中來。

類似的創新已有先例,2016年,螞蟻金服在旗下支付寶平臺上線個人碳賬戶“螞蟻森林”。用戶步行替代開車、在線繳納水電煤、網絡購票等行為節省的碳排放量,將被計算為虛擬的“綠色能量”,用來在手機裡養大一棵棵虛擬樹。

虛擬樹長成後,螞蟻金服和億利這樣的公益合作伙伴,就會在地球上種下一棵真樹,或守護相應面積的保護地,以培養和激勵用戶的低碳環保行為。

就像王文彪曾說過的,人生應該有三個母親,第一個是親生母親,要孝順;第二個是祖國母親,要報效;第三個是大地母親,要保護。億利集團30年的成長奮鬥史,就是與大地母親和諧共存共榮的30年。

回報大地母親,城市裡的人想要參與,就可以通過互聯網來實現,不親臨現場,也同樣可以貢獻一份力量,為地球植綠。

很多道理,大家都懂,但難以堅持,比如每個人都討厭霧霾,大多數人願意為減少霧霾做點事,但都很難持之以恆,個體的一次綠色行為,並不能直接影響這個世界,但如果建立一種正向反饋機制,通過商業和公益上的模式創新,讓這樣的綠色行動持續下去。

實踐生態文明不是喊口號,如何實現?每個人、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理解。今天的世界,保護環境是共識,不同種族不同膚色的人,他們表述各自不同,卻都有著高度的共識:地球的資源、環境,必須切實保護起來,維護人類的共同家園。

庫布其的地球日:2000人主場種苗,啟迪全民用心造綠

作者介紹:趙口袋,資深媒體人,生態資本論主筆。

(本文在生態資本論和中國生態資本網同步更新,網站轉載請註明來源:中國生態資本網;微信公號轉載請註明來源:生態資本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