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現在有很多教師都放棄評職評級了呢?

大愛太美


職稱問題,近年來問題越發凸顯,一些老師怨聲載道,甚至有地方發生過為了評職稱,教師和校長公然互懟的現象。要知道,當年制定職稱政策,其目的是對職業技術水平高、能力強、成就大的專業技術人員進行褒獎,而現在,隨著時代發的發展,竟然成為了備受教師詬病的癥結,成為了很多人心目中的雞肋!其原因何在呢?

下面,三水三心從以下幾個角度來分析這個問題:一是教師為什麼在乎職稱,二是為什麼有些教師不能評上職稱,三是為什麼有些老師不願意評職稱,四是如何破解當前的職稱困局。

一、教師為什麼會在乎職稱呢?

1.職稱,是教師專業發展的終極追求

心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效應,叫做“天花板效應”,意及人的發展,遇到了最高層級,無法再向上發展了。教師這個職業,不外乎兩條路,一條走專業技術發展之路,成為教育專家。要想成為教育專家,職稱就會成為一個坎。我很熟悉的一個教育專家,四川宣稱“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教授級中學教師”,就是這個意思。另一條路,就是走上管理的道路,成為學校管理的專家,做校長。但事實上,一個學校校長就那麼一兩個、兩三個,大多數教師,終其一生,還是普通教師。

所以,職稱,對於大多數教師來說,是專業發展的一個終極追求。

2.職稱,還有一定的利益因素

教師的收入狀況,普遍不高,而職稱,會導致每個月幾百元的差距。比如,一級教師和高級教師,在我所在的地區,每年的差距近萬元——這對於本來收入就不高的教師群體來說,無疑是有巨大誘惑力的。

或許有人說,作為教師。豈能在乎那一點利益?話是沒錯,但教師首先是人啊,柴米油鹽醬醋茶,哪一樣不要錢呢?上要贍養老人,下要撫養孩子,哪一樣不需要錢呢?有些專家,動不動就是過“幸福的教育生活”——每天的日子捉襟見肘,“口袋比臉還乾淨”,何來幸福可言?

二、為什麼很多教師評不上職稱呢?

既然一般情況下,教師都應該在乎職稱,那為何很多老師中其一生都評不上職稱呢?這中間原因多多,既有職稱評定本身的問題,也有教師自身的原因。

1.職稱評定的條件嚴格

現行的職稱評定,有嚴格的條件限制,比如任教時間,班主任經歷,學術論文(或者專著),計算機和外語水平等等,還有的地方規定,必須要有支教經歷,這樣一來,在硬性條件上,很多人都被刷下來了——不符合條件啊!

2.職稱評定的名額限制

因為職稱與收入掛鉤,絕大多數地方都實行比例限制,比如我所在的區域,高級教師評定的比例不超過25%,聘的比例不超過15%。你想,符合條件的再多,名額有限制,你也沒機會吧!我在中學的時候,剛達到教齡的限制,就有資格評高級,結果,就有老教師說,年紀輕輕的,應該謙讓。於是,一謙讓,就是差不多十年——沒有名額了!

3.職稱評聘過程中的其他因素

由於教師職業的特殊性,很多評價指標都比較模糊,比如“熟練掌握”“比較豐富”“比較突出”,沒有量化啊!所以,在這個過程中,就容易滋生一些問題。一些老師對職稱成見頗深——基本上都是認為在職稱評聘過程中有不公平、不公正的現象。

4.教師個人也存在一些問題

由教師成天說支撐不公平,呼籲要“按勞分配”,但事實上,總有一些教師,不加強自身的專業水平。說句不客氣的話,工作很多年,連一篇像樣的論文也沒有,說明什麼問題?也有老師,嫌班主任工作有苦又累,不願意做班主任,等到評職稱需要班主任工作經歷的時候,才傻了眼!

三、有沒有不在乎職稱問題的老師呢?

毫無疑問,肯定是有的——教師群體那麼大,產生各種稀奇古怪想法,也不足為奇。三水三心工作近20年,就見過一些(雖然是個別)對職稱毫不在意的老師:

1.家庭條件優越的老師

家庭條件非常優越,不願意“為五斗米折腰”的老師,客觀存在。我所在區域,就有一名老師,工作幾十年,都是初級,但他教書非常認真,每天都早早到學校,還義務給學生補課——15年前,他已經開上奔馳了。

他經常給我們說“我享受教書的過程,享受跟學生在一起的快樂”,你看,這樣的教育,不就是最理想的教育嗎?

2.什麼都不在意的佛系教師

不知從何時開始,“佛系”成了流行語。在教師群體中,也有個別的“佛系教師”,看淡一切,不爭不搶,不強求,一切隨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裡。我見過一名典型的“佛系教師”,準時上下班,準時進教室,準時出教室,該交什麼絕不落下。近50歲了,他還是初級職稱!

3.被現實擊破夢想的老師

還有些教師,多年努力尋求,但無果而終,最後成為了“無問津者”,再也不關心了——明知不可以,何必強求呢?我原來單位有一名教師就是這樣,參加了3次高級教師評定,都被刷下來,現在,他再也不參加了——“哀莫大於心死”,這是他經常說的一句話。

四、如何破解當前的職稱困局呢?

我以為,採取雙軌制的方式,或許可以解決現階段存在的問題。

所謂的雙軌制,就是一部分教師實行職稱評聘,走職稱工資的道路,一部分教師走按工作量定崗來核定收入的路。這樣做有什麼好處呢?

1.給教師一個選擇的機會。以區域為單位,經過教師的討論,綜合各方面的意見,制定兩種工資發放辦法,在基本工資不變的前提下,將所有的績效工資,納入總的盤子裡,一種是原來的職稱體系發放,一種是按照工作量和工作質量來發放。教師可以選擇,一旦選擇,至少保持3-6年(一個學段,你不能朝三暮四啊)。這樣一來,職稱高的教師,可以選擇走職稱的路(當然,也可以不選擇),而職稱低的教師,可以選擇走工作量的路。

這是你做出的選擇,你就不能怨誰了,你說是不是這個道理?

2.給教師一個競爭的機會。現在,存在一些高職稱的教師,一旦評上了職稱,就以各種理由,不願意多上課,甚至有的人乾脆做起了各種教學輔助工作,脫離教學一線。任何改革的目的都是為了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益,職稱設置比例的本來目的,就是為了提高競爭。在這種情況下,讓所有的老師都參與到競爭中來——多勞多得、優勞多得,或許可以激發教師的第二個春天!

最後,特別提醒一點,教育不是試驗田,任何改革都要慎重。針對教育的改革,在任何情況下都要慎之又慎,因為,教育牽涉面廣,更重要的是,教育所面對的對象是孩子,孩子的人生階段是不可逆轉的——經濟改革失敗了,明年再來;教育改革失敗了,孩子明年有來嗎?即使是針對教師的改革,也要慎重,教師每一天面對的是孩子,他的一舉一動,都影響著孩子啊!


三水三心


職稱越高職級越高,待遇越高,哪個老師願意主動放棄?放棄的背後,有多少心酸和無奈?教師職稱和職級評定太複雜,弄得老師身心疲憊,耗去老師太多時間精力,該改一改了,改得越簡單越好。



舉幾個實例。前兩年我們學校一位老師評中級職稱,評了三次居然都被上級主管部門打回,都沒過關,而且還不知道是什麼原因。這位老師深受學生喜歡,家長和同事認可,但一箇中級職稱競評了三次還不過關,這得讓老師的心拔涼拔涼,關鍵是耗了不少時間和精力。後來中級職稱評審權下放到學校,很快評審過關。



至於高級職稱評定,我們學校有不少老師被迫放棄了,為何?因為我們學校是一所老學校,平均年齡達47歲,高級職稱編制早己用完,而是己超編制嚴重,學校政工說,要等一堆高級教師退休後才有高級名額,45歲以下的老師基本沒希望評高級,都要等到退休看能不能評上了,年輕老師積極性受到嚴重挫傷。而且我認為高級職稱名額應該全區(全縣)統籌安排,有些新學校老師30多歲評上高級,而老學校老師直到退休還評不上,不公平。



至於評職稱需要的論文,繼續教育學時等,我就不再贅述了,一線老師談到這些,一把淚。職稱改革,首先要改簡單些,讓老師輕鬆些,愉悅些。(原創,配圖東方ⅠC)

祝老師們新年愉快!


途蟲的百味人生


筆者發現,現在放棄評職稱的教師特別多,幾乎成了一種普通現象。其中有年青教師,也有年齡大的教師,有中小學教師,也有高校教師。究其原因,有以下的苦衷:


首先,評職稱大難了,太折磨人了。先說亂七八糟的條件,論文,證書,學歷,教齡,科研成果,一個都不能少。更要命的是,還有指標限制,辛苦達到了條件,一個單位部門,每年給你一個指標,幾個,十幾個老師去爭,融洽的同事關係傷害了。職稱還沒評上,友誼沒有了。

其次,評職稱太黑了,裡面的水太深。職稱指標,因為少而緊俏,多為領導把持。和領導關係不好,根本就沒有你的份。還有一種現象叫要指標。某個教師,如果能量夠大,可以從教育局或人事局直接給自己單位要一個晉級指標,誰要的就給定誰!


再次,評職稱成為領導拿壓下屬教師的工具。領導說,這事,要這樣做,誰不這樣,不能參加職稱評定。那事,按我說的,沒有理由,不做,不準參加職稱評定。比如,開會,教案,加班,培訓,少一樣,領導不高興,職稱不能評。

教師,做為中小知識分子,許多人骨子裡有一點小清高,看不上奉迎巴結,鄙視一些人的胡作非為,更不願為權貴所拘束,所以,索性放棄職稱,放棄評職評級的機會。

這是一種不正常的現象,和職稱評定製度設計的初衷不相符,嚴重挫傷廣大一線教師的工作積極性,評上的教師得不到尊重,評不上的教師怨聲載道。


如何改變,筆者有兩個方法,擇一職稱之病可治:

第一種,職稱和工資不再掛鉤。讓職稱和工資無關。

第二種,取消職稱。

同意,請舉手!


小桔燈


職稱因為與工資掛鉤,其實大家都很重視的,之所以出現很多老師放棄評職稱,是因為難以達到,或者說絕望了。

具體原因分析如下:

1、高級職稱的職數有限,或者根本就沒有名額,使得教師向上評職稱無望。少數的幾個名額因為符合條件的人太多,競爭激烈,往往領導及最優秀的老師爭取到了。一般老師可能十年八年都沒希望,那就乾脆放棄,難得在那辛苦準備,結果也評不上。

2、高級職稱評審的條件較高,讓一部人放棄。過去評高級職稱必須大學本科學歷,要求發表論文、主持課題,還有英語、計算機等成績。對於部分老教師來說,當年一箇中專、一個大專絕對是同時期的優秀人才,在工作中沒及時提升學歷,本科學歷是硬傷,年齡大了也不想再去折騰個大學本科。還有部分老教師的英語和計算機水平確實存在問題,年齡大了,學習起來也吃力,而這又是硬指標,只能放棄了。




好在現在職稱評審在改革,讓老教師看到了希望。一方面增加職數,另一方面把計算機、英語等成績不再做否決指標等。

其實大家更希望的是當教齡達到三十年,就自然晉升為高級職稱,鼓勵教師終生從教,這也是可以理解的,希望主管部門看到基層老師的心聲。

我是良心老師,在此祝大家新年快樂!大家有什想法請留言評論。



良心老師


確實許多教師放棄了追求職稱。

大多數是因為學校名額有限,想得到極其不容易,不是僅僅憑努力工作就可以的。

我們單位不屬於教育部門,名額沒問題,我各方面條件基本都滿足,所以前年我申報了高級職稱。

準備材料辛苦是應該的,但是申報之路絕對是對自己的一種磨鍊。

因為單位不歸教委管,申報之路困難重重:

1、繼續教育證件章蓋的不全,縣城職教中心、人社局補蓋,市裡跑了兩趟。一次工作人員說不缺章,返回,回到縣裡審查還是缺章,又一次專程去市裡蓋章,幸運的是這次遇到另一個工作人員,幾分鐘就完成了。

2、教委不給我們單位進行職稱過渡,跑了無數次。

3、需要教育部門蓋章就必須找到我們當地教育部門的最高領導。

艱難險阻終於過來了,結果被支教問題卡住:高級職稱必須有支教經歷,而我們單位沒有這項工作安排!

折騰了一圈,卡在自己無能為力的事情上,只好放棄了職稱評審。




媽咪老師72


作為老師,有誰不想往上評職稱的呢?往高雅了說,那是對工作能力、工作成績的肯定,往現實了說,你的工資待遇肯定會提高的,而現實是為什麼那麼多老師對職稱望而卻步呢?



最主要的原因只有一個

職稱真的公平嗎?職稱的評定真的公正嗎?

一不公

職稱評定需要各種硬性條件,優質課,論文,各種獎項等等,可是這些獎勵是正常渠道能獲得的嗎?

二不公

同樣是在學校裡任教,你乾的活多任務重,不一定就有應得的獎勵。



比如有人教幾個班,課多,教的好,成績突出,當班主任班級也管理的好,但校長家的親戚只教一個班,不當班主任,成績一般,不知不覺他就評了職稱了,怎麼評的?公平嗎?合理嗎?

所以太多的老師寒了心。

職稱的評定對教學來說真的有益嗎

當老師的都知道,每學期總要準備那麼幾節優質課,從蒐集資料、做課件、修改,耗去了老師大量的時間,可是有幾個老師的每一節課都有精力按優質課去講的。

老師放棄的原因是什麼

僧多粥少,怎麼也輪不到自己,因為有一大部分老師並不善於在領導面前周旋,只想教好自己的課,甚至寬慰自己,多活兩年就一切都有了。



老師的希望

但願一切都是公平的


一年級營地


這個問題問得好!

是啊,為什麼很多人都放棄評職稱了呢?

不放棄又能怎樣?難道能評得上?

哈哈,真是笑話。現在的評職評級可真是難比登天呀!所以,這放棄的背後,其實更多的是無奈和辛酸!

究其原因,無非就是以下幾種:

一、看清了現實,評職稱永無可能。

很多老師,尤其一線老師,甚至是班主任,每年都奮鬥在最前線,但是,每年到了評職稱的時候,輪到的總是別人。

這個別人和領導之間,有一萬八千種關係和可能,所以,不可能輪到你。

而且,每年都有名額限制,就算你條件符合,但是名額有限呀。每年給的幾個名額和全校未評人數,粗略算來,要被輪到,還得二三十年,甚至更久,你說不放棄行不行?

二、教學成績一般,考核靠後。

教師團隊裡,有一種人,看起來很努力,但總是不出成績。上課、輔導、批閱作業,沒有一樣落下,但每次考試下來,自己帶的班總比別人低。成績低了,考核自然到不了前面,考核到不了前面,評職稱自然輪不到你。

教師團隊裡,還有一種人,吊兒郎當的,抱著“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心態工作,這樣的人,自然也出不了多好的成績,考核、績效、工資、職稱,都無所謂了!這種人,也算是放棄了評職級,更像是開悟之人。

畢竟,放下一些東西,才能活得灑脫。

三、把教師這個職業放跳板。

有一類人,本來就不想當老師,或者本就不準備當老師,只不過為了暫時找個工作養家餬口,或者為了落戶,或者為了找對象等各種原因,才成為教師的。這類人,每天都想著跳槽離開教師崗位,自然對評職級不在意或者放棄了。

四、有其他賺錢手段。

還有部分教師,有其他的賺錢手段。有做家教的,辦補習班的,校外兼職的,或者乾脆自己開店做生意的等等。

很明顯,工資太低,評職稱沒有希望,靠這點錢養活不了自己,只能另想辦法了。當有了其他賺錢方式,評職評級自然無所謂了。

總之一句話,目前的教師職稱制度,還有很大缺陷。有很多的老師在教育一線奮鬥一輩子都評不了職稱,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

若要讓每一個真正付出了的教師,都能得到相應的報酬,那就需要改革現行職稱制度。只要教師教學年限符合,自動晉升職稱就行。

否則,還會有更多的優秀教師離職、跳槽,還會有更多的教師放棄評職稱,還會有更多的教師對教育失望,到那時候,教育現狀必定堪憂!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或多或少的幫到你!謝謝!

個人想法,有不同意見,評論區交流哦!


非此


教師放棄評職稱,原因只有一個,評職太難!

按照現行的職稱評審制度,一個學校的教師能不能評高一級職稱,不是看教師的工作能力和業績,而是先看這所學校的崗位設置有沒有名額。

比如一所中學有20%的高級教師崗位,假如這個學校有100位老師,那麼只能有20位老師可以評上高級職稱。只要這所學校的高級職稱滿了20人,其他的老師就算業績再突出,能力再出色,也對不起,沒有名額。直到那些評上高級職稱的老師或退休或調走或死亡,其他教師才有機會參加評審。

在這種情況下,很多學校高一級職稱的名額少得可憐,經常連續幾年都沒有一個名額,就算有一兩個名額也輪不到自己頭上。

於是,失望的老師們只好發揚阿Q精神,自己給自己吃寬心丸,說什麼多活幾年就什麼都有了,用不著哭著喊著非去評職稱,乾脆放棄了評職。

所以,不是教師們主動放棄了評職,而是他們在客觀上難以評上職。

其實對於評職來講,只要到了年限,夠了資歷,符合條件的老師們直接晉升職稱就好,不應該有什麼名額限制。

別讓評職這樣的事情影響老師們的精力,讓老師們把所有的心思和精力都放到教育教學上來,多好!


明珠絮語


寫在前面的話:剛好醒來,看見邀請回答問題。看到這個問題,我也要說幾句。沒有人想放棄做一件對自己有利的事。如果真要放棄,那一定是被迫放棄的,那是一種無奈。



[不放棄又能怎樣?加分是加不過領導的,工作是工作不過年輕人的,熬工齡,工齡又不值錢……]

教師的評職稱評級的難度很大,這個估計大家早就明白了,再此不想多談。評高職稱好處多,也不必再論述。我就想說幾點自己的看法,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老師放棄評職稱評級?

一,不知道這個說法怎麼提出來的?

題主說很多老師放棄評職稱評級,我有點不同意。畢竟,真的沒幾個不想評職稱評級的老師。那麼為什麼會有老師放棄評職稱呢?他們肯定不是因為照顧別人,更不是覺得自己偉大,已經不用評職稱來提高自己的待遇了。他們其實是看到評職稱已經沒有希望了,因此就不得不放棄評職稱。再強調一下,很多評上高級職稱的人一般不是學校領導就是一些只會用錢購買文章發表、只會在公開課上表演、很喜歡鑽營的老師。相反,想評高級職稱,又只會老實教書的老師只能看運氣了。

二,為什麼一般多是隻會老實教書的老師會在評職稱上吃虧呢?

在正常情況下,現在在教師這個職業裡越老實越吃虧。有些網友可能也知道了,整個社會都是如此,越老實的人會越吃虧。就拿正常排隊去辦理事情的時,你按規矩去排隊的話,往往別人一個電話就可以排在前面去了,吃虧就吃虧在這裡。學校裡的老師也是一樣,那些不會花錢購買論文代表的老師,那些不會跟其他老師爭功勞的老師,那些不斤斤計較的老師,那些真正在搞教育而不是在想辦法往上爬的老師,那些不會拍馬屁的老師,那些不會送禮巴結領導的老師等等一般都很難評上高級職稱。除非,你真的很厲害,厲害到別人不敢不給你評高級職稱。

三,多數一輩子都只能在一線教書的老師一般評不了高級職稱。

一個學校能夠獲得高級職稱,又不在教書一線的老師一般來說他們要麼是在當上領導崗位後或得的評高級職稱的機會,要麼就是在花錢買論文發表、喜歡上公開課,做一些虛的事情的老師的時候獲得評高級職稱的機會的。但是總體上來說,當領導的評高級職稱的優勢大於會上公開課的老師,上公開課的老師評職稱的優勢又大於當班主任的老師,當班主任的老師評職稱的優勢又大於教主科的老師……

最難評上職稱的估計是教副科的老師了吧?

四,學校領導能評高級職稱很容易,一線老師評職稱很難。

一線老師評高級職稱有多難?說出來可能大家不相信。首先,需要學歷門檻,評優秀要過關,要當班主任,要出滿勤,還要上公開課,還要有一定的教學成績,還要在各種比賽中獲獎,課題研究等等許多其他條件都滿足。但是,領導就不一樣了。一個領導的頭銜可以加20分,一個班主任的工作量才值2分,那意味著一位普通的老師要當十年班主任才能和當一年的校長的評職稱的加分值相當。

可見,一般學校領導可以評得上五六級的崗位工資,一般老師最多能到七八級,有些甚至只能在十級左右就的放棄評高級職稱了!目前那些中小學裡的最高等級被譽為“小學教授”的職稱都是給學校領導準備的,不知道一線老師能夠評得上小中高職稱,或者是更高級的職稱的老師有幾個?

五,評職稱制度長遠來看對教育的發展很不利

現在教育系統上搞的這個職稱評比制度是不太合理的,對教育在短期內雖說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從長遠上看職稱評比制度一定阻礙教育的發展。我們也可以這麼說吧!現在的職稱評比制度很大程度上是給領導提高待遇服務的,而不是給廣大一線教師帶來從事教育的幸福感的。如果有誰準備退休了,還在十級左右徘徊,又不當班主任,又不會拍馬屁的話,我看還是放棄評職稱評級,留一個健康的身子等退休多拿點退休金養老吧!

因為是用手機打字,趕時間寫出來,很多句子有點表達不清,不過大意總給寫出來了。謝謝大家閱讀,歡迎留下你們的評論。


孖無悔觀教育


當下,確實有許多老師放棄了評職晉級,其實,這是一種無奈的選擇。職稱與工資掛鉤,並且直接影響退休後的工資待遇,但實在難以承受沉重的壓力。



教師職稱可以說是許多教師內心無法表達的痛,真是讓老師愛恨交加。教師職稱評定製度初衷就是為了調動教師積極性,激發教師職業動力和活力。32年過去了,教師職稱評定製度推行過程中,的的確確暴露諸多問題,嚴重挫傷了教師的積極性。教師職稱制度的不完善,標準不一致,名額有限,更有甚至,一些人拿職稱做交易,許多老師不堪折磨,不得已而為之,遺憾放棄職稱評定。

時下,身邊許多同事,對職稱,尤其是高級職稱評定根本不抱任何希望,甚至放棄了。我剛參加工作時的學科師傅,開始學歷不夠,很大年齡參加自考,後來學歷達標了,可是與中青年教師競爭,不佔任何優勢,後來學校特別爭取一個名額,又因為沒有省級論文,最後沒通過,傷心之餘,自己放棄了。這樣的老師現在不在少數,職稱讓老師糾結,職稱評定引發了老師之間的惡意競爭。教師職稱評定製度到了不得不改的關頭,否則,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很難調動的。

現今,黨中央,國務院出臺了《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明確提出:“深化中小學教師職稱和考核評價制度改革。適當提高中小學中級、高級教師崗位比例,暢通教師職業發展通道”。這無疑為廣大教師帶來了福音,教師職稱評定不在是教師無奈的痛,教師的地位和待遇額提升指日可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