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票丨小朋友們都知道的成語,你知道嗎?

郵票丨小朋友們都知道的成語,你知道嗎?

郵票丨小朋友們都知道的成語,你知道嗎?

《小鯉魚跳龍門》特種郵票

鯉魚躍入龍門化為龍是我國古代的傳說,《小鯉魚跳龍門》是我國現代著名童話作家金近據此創作的童話故事,講述一群勇敢的小鯉魚不畏艱險,克服種種困難,頑強拼搏,齊心合力,最終躍入理想的家園,開始幸福生活的過程。童話頌揚了一種為實現美好理想,不屈不撓、永往直前的奮鬥精神。

2000年8月8日,為了弘揚不屈不撓、永往直前的奮鬥精神,國家郵政局發行了《小鯉魚跳龍門》特種郵票,全套5枚。

(5-1)為“鯉魚奶奶講故事”。鯉魚奶奶給小鯉魚們講了一個鯉魚祖先跳龍門的故事,說龍門那邊有個天堂,只有勇敢的小鯉魚才能跳過去。

(5-2)為“小鯉魚找龍門”。小鯉魚們聽了,就想去跳龍門。於是瞞著奶奶,出發去找龍門了。

(5-3)為“螃蟹大叔的幫助”。

小鯉魚不小心,尾巴給水草纏住了。螃蟹大叔張開大鉗子,把攔路的水草剪掉了。

(5-4)為“小鯉魚跳龍門”。最後來到了一個宏偉的水庫。這兒堤壩高築,水急浪高,它們以為這就是奶奶說的龍門了。可是小鯉魚們誰也跳不過去,最後想出了一個辦法,一個彈一個地跳了過去。

(5-5)為“燕子大嬸捎信”。小鯉魚們真以為跳過龍門了,高興地請燕子捎個信回去:龍門真好,讓奶奶也到這裡來。

郵票丨小朋友們都知道的成語,你知道嗎?

《成語典故(一)》特種郵票

這版郵票包含“邯鄲學步”“葉公好龍”“濫竽充數”“鷸蚌相爭”四個成語故事的畫面。

(4-1)“邯鄲學步”講的是戰國時代,燕國壽陵有個少年,聽說邯鄲人走路很好看,就趕去邯鄲跟人家學習步法。但他不僅沒有掌握邯鄲人走路的方法,而且忘記了自己原來走路的步法,結果只好爬著回家了。這個成語比喻模仿別人不得法,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本領也丟掉了。

(4-2)“葉公好龍”講的是春秋時期楚國葉(今河南葉縣)的葉公子高很喜歡龍,家裡到處都畫著龍。天上的龍知道了,就來到他家,龍從窗戶上向裡看。葉公一看嚇得面無人色,失魂落魄。以後,人們就諷刺那些只是口頭上說喜歡,言行卻不一致的人為“葉公好龍”。

(4-3)“濫竽充數”這個故事發生在戰國時代。齊國宣王愛聽吹竽,每次都要三百人一齊吹奏,不會吹竽的南郭先生也混在裡面充數。宣王死後,浯王繼位,要他們一個個地吹,南郭先生就逃跑了。後用“濫竽充數”比喻無本領的冒充有本領,或次貨冒充好貨。

(4-4)“鷸蚌相爭”是戰國時蘇代為燕國到趙國當說客講的一個故事。他說他在來趙國途中,經過易水(今河北省中部的一條河,流經易縣),河蚌正張開殼曬太陽,鷸鳥伸嘴去啄它的肉,河蚌急忙合起兩張殼,緊緊地鉗住鷸鳥的嘴巴。它們兩個誰也不肯鬆口。有一個漁夫看見了,便走過來把它們一起捉走了。比喻雙方相持不下,第三者因而得利。

雖然每個成語只有一幅票面,但是所設計的圖案卻是成語傳神的一幀。票面設計中國風十足,像極了80後的小郵小時候看過的小人書。這套郵票把收藏價值與教育意義完美結合。

郵票丨小朋友們都知道的成語,你知道嗎?

《司馬光砸缸》特種郵票

《司馬光砸缸》故事是說司馬光7歲時,在專心讀書的餘暇,與小夥伴們在後院玩耍,不慎有個小孩掉進一口裝滿水的大缸裡。別的孩子嚇得手足無措,忙跑去找大人來救;唯獨司馬光遇事沉著冷靜,他拾起一塊大石頭,將缸砸破,水流滿地,被淹的孩子得救了。有人據此,畫出《小兒擊甕圖》,在當時的京洛一帶爭相傳看。後明朝程允升所著《幼學須知》、清嘉慶年間鄒聖脈將其易名《幼學瓊林》中,均將此事收入其中。該書是我國傳統蒙學中的主要教材,是舊時蒙童入學啟蒙的必讀課本。所以,故事歷久不衰,廣為傳揚,老少皆知,耳熟能詳。

郵票丨小朋友們都知道的成語,你知道嗎?

《曹衝稱象》特種郵票

《曹衝稱象》特種郵票讓人眼前一亮,看一眼就喜歡。酷似哪吒的小曹衝、萌萌的小白象都為郵票添上了童話色彩,活潑明朗但又直觀地繪出了故事的精髓——曹衝是如何稱象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