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票上紀念葉企孫誕辰120周年

2016年5月8號,中國郵政發行了《中國現代科學家(七)》,其中有一枚是葉企孫(1898年7月16日-1977年1月13日)先生。而我也由此知道了葉企孫先生的事蹟。他是中國當代物理科學宗師,原清華大學首任理學院院長、物理系主任,培養了大師的大師。今天是他誕辰120週年的日子。

郵票上紀念葉企孫誕辰120週年

他的生平很多人都知道,然而我影響比較深是在葉企孫早年的清華生涯中的一件事。1915年9月18日,由葉企孫倡議並與同級同學共同成立了清華校史上的第一個學生團體--科學會。葉企孫還為科學會擬訂了詳盡的章程、宗旨和工作計劃,後來他的設想幾乎完全實現了。這個清華校園中的小社團,每兩週舉行一次科學報告會,由會員輪流作報告。每個會員按照自己的專業特長,主講各學科領域的知識信息,範圍極廣,如天演演說、蘋果選種、煤、無線電報之設備、測繪法、力、廢物利用、生物與其境遇之關係、菌、通空氣之善法、江西之瓷業、捕蝗之法,等等。

這些青年自己獨立舉辦的科學報告會,其選題的廣泛和內容的學術價值絕不亞於當今大學中的各類報告會。這些報告會不僅使他們增長了知識,而且鍛鍊了他們進行學術研究和組織社會活動的能力。近百年後,李政道博士在追憶此舉時指出,這種科學活動對青年學生的素質培養極有價值。而這一切發生在中國大學的起步之初,發生在中國學術教育的發軔之時,而且是少數青年才俊的自發行為,這不能不讓人備感驚奇。

如果把這一事件放在歷史的框架中,我們就會充分認識到以葉企孫為代表的中國近代科技先驅為民族和國家所做出的開天闢地的貢獻。在葉企孫成立科學會的前3天,即1915年9月15日,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誌》,倡導理性與科學精神;到了1919年1月15日,陳獨秀主編的《新青年》第6卷第1號上明確倡導"只有德先生、賽先生可以救治中國政治上、道德上、學術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至此,科學與民主成為新文化運動的旗幟與主旨。史學家認為"五四"運動和陳獨秀主編的《新青年》開創了科學與民主的呼聲,對國人的歷史觀產生了重大影響。嚴謹地說,這種觀點值得商榷。實際上,在"五四"之前4年,即1915年元月,清華留學生任鴻雋等先進的留美知識分子所創刊的《科學》,已經真正科學地闡明瞭"科教興中華"這個真理,"然使無精密深遠之學,為國人所服習,將社會失其中堅,人心無所附麗,亦豈可久之道。繼茲以往,代興於神州學術之林,而為芸芸眾生所託命者,其唯科學乎,其唯科學乎!" 1915年3月2日,葉企孫在清華學校圖書館見到從美國寄來的《科學》創刊號,立即被其吸引,3月27日,他在日記中感嘆道:"吾國人不好科學而不知20世紀之文明皆科學家之賜也!"該年的10月5日,清華留美學生在康奈爾大學成立科學社,不久後定名為中國科學社,以"聯絡同志,共圖中國科學之發達"為宗旨。1916年9月,葉企孫寄函美國,報名參加中國科學社,並匯去會費,有史家認為這是中國的第一個科學社團。其實,葉企孫在清華學校創立的科學會比它還要早1個多月,僅此一事就足證他見識非凡,從青年時代起就顯示出了一個事業家的優異品質。中國科學社的創建群體和清華科學會中的絕大多數人,都受過正規而嚴格的自然科學的訓練,他們懂自然科學語言,有著嚴謹的科學精神,親身考察過西方社會的科學文明及其對社會進步所起的作用,所以他們終生從事科教事業,鍥而不捨地宣傳科學精神,真正開啟了"啟蒙"運動的序幕,吹響了同愚昧落後展開鬥爭的號角。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孕育出真正意義上的科學、科學家、科學精神,始於葉企孫的年代。

再說一段他和他學生熊大縝的事情。1938年,他的學生熊大縝赴冀中地區抗日,後因工作能力強,得到了呂正操司令員的信任,擔任了軍區供給部部長。葉企孫在留津的空隙秘密幫助熊接通關係,購買製備雷管需用的化學原料和銅殼,製備電雷管需用的鉑絲和控制爆炸用的電動起爆器等。同時按熊的要求,葉先後介紹了汪德熙、李廣信、閻裕昌、胡大佛、閻裕昌、林風、葛庭燧、錢偉長、張瑞清、張方等清華師生、職工和平津高校的畢業生去冀中軍區參加了‘技術研究社’,開展各種軍火、通訊設備的研製工作”。 熊大縝得到了葉企孫推薦的人才與購買的材料後回到部隊,在製造炸藥的同時,又用土辦法、土設備成功地研製出了合格的槍炮彈藥。1938年9月,熊大縝等幾位技術人員與官兵一起,在平漢鐵路保定方順橋附近埋設了由‘技術研究社’研製的TNT藥性地雷,炸燬了日軍機車車頭。奠定了日後地雷戰的基礎,取得了初步的成績,極大地鼓舞了抗日的士氣。

然而,1939年,熊大縝被誣陷為特務,死在了自己人手裡。解放後葉先生也因為此事牽連入獄。如果不發生這些,我想,冀中平原抗日的戰績應該會更加卓著。然而歷史不能重來,我們只能以史明鑑。

為什麼說這個故事,是為了說類似這樣的悲劇,不僅僅是文革才有發生,在解放前,在抗日戰爭中就已經有過。那個時代,人們普遍缺乏民主、科學的思想,對知識的蔑視,是引發悲劇的主要原因之一。然而時至今日,我們真的一切都變好了嗎,我前幾天看到,美團王興在飯否說了這樣一句話

“搞了一百年,美國人一罰中興,我們才意識到,還是缺賽先生”。

的確,雖然我們在很多科技領域已經發展到世界前列,然而距離發達國家還有很遠的距離,尤其是在基礎物理、工業材料、加工工藝、芯片製造等領域,差距還非常大。然而現狀卻讓人很不樂觀,看看社會上流行各種亂七八糟所謂“國學”班、微信上滿天飛的謠言,真的是一百年過去了,還是缺賽先生。還有最近的崔永元,拿一抽屜合同,在沒有稅務、公安證實的情況下就可以出來說別人偷稅漏稅,可悲的是還有一大堆人跟著叫好,我看不只是缺賽先生,也缺德先生。

今天借緬懷葉先生之際,希望更多的人,能夠尊重科學,尊重知識,尊重法律,真的有一天每個人能夠做到陳寅洛先生所說,具有“自由之思想,獨立之精神“,讓我們的民族不僅能立於世界之巔,還能承擔起全人類的責任和義務。我想,這才是葉先生一生所追求的目標。

本文部分節選自:《葉企孫:中國近代物理學奠基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