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品好書」《先生向北》|一幅東北文脈隆起的傳奇畫卷(文末有驚喜哦!)

「吉品好书」《先生向北》|一幅东北文脉隆起的传奇画卷(文末有惊喜哦!)

2018年7月1日,由長春出版社出版的《先生向北》一書首發式在吉林大學舉行。本書是反映吉林文化史的一部豐碑之作,具有極高的文化價值和一定的學術價值。

東北文脈隆起時

——讀《先生向北》

先生,是一個稱謂、一種風骨、一種境界。

提起先生,我們往往會想到那些開啟民智、堪稱“大師”的先生。然而,或許因為時間之久遠,或許因為先生們的思想過於深邃,那些先生總讓我們心生“幾若無涯岸之可望,轍跡之可尋”的慨嘆!其實,先生也許是滿腹經綸之學者,也許是風流倜儻之名士,也許是管理一方之政要,也許是才華橫溢之藝術家,但其風度與風骨、處事立身之道是後學景行行止之所在,即便先生離世遠去,後人亦尊其為先生。

在《山海經》中,古人將東北描述為:“東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鹹,有肅慎氏之國。”人們普遍形成了一種固定的思維,認為東北乃蠻荒之地,無文化可言,更與先生沾不上邊。清末遺老鄭孝胥於1910年來到東北時,就曾用“北俗雖豪缺風雅,麕集屠沽作都會”,來嘲諷東北無文化。後雖經史學家金毓黻先生駁其乃“拘於方隅之見”,但東北文脈不昌之事實可見一斑。1959年,周恩來總理在哈爾濱幹部大會上曾說過這樣一番話:東北文化落後,文風不盛,人才甚少。他還特別解釋說,說東北文化落後,不是指應用的現代科學技術,在這方面,東北並不落後。說落後是指東北的文史學科,這是由東北歷史情況造成的。最後,周總理說:行有餘力,則以學文。也就是說,現在我們顧不上,以後有機會要努力彌補這一缺陷。

鮑盛華的歷史隨筆《先生向北》撥雲見日,為我們展現了一幅東北文脈隆起的生動的人文畫卷。《先生向北》記述了20世紀五六十年代,一大批文藝界、科學界、教育界和思想界的精英奔赴東北,使東北的文脈遽然隆起。

「吉品好书」《先生向北》|一幅东北文脉隆起的传奇画卷(文末有惊喜哦!)

歷史學家呂振羽,古文字學家於省吾,詩人公木,收藏鑑賞家張伯駒,畫家潘素、史怡公、孫天牧,哲學家高清海等一批文化名人;吉林大學重要奠基人匡亞明,吉林省委宣傳部部長宋振庭,吉林省社會科學院院長佟冬等一批優秀的管理者,以及中國計算機事業的開拓者之一、中國人工智能的奠基人、數學家王湘浩,著名物理學家、國際一流的結晶學家、中國金屬物理的奠基人餘瑞璜,物理化學家和教育家、中國催化動力學研究的奠基人之一、中國光化學研究的先驅者蔡鎦生,中國理論化學奠基人、中國量子化學奠基人、被譽為“中國量子化學之父”的唐敖慶,中國無機化學的奠基人之一關實之,中國生物化學的開拓者之一陶慰蓀等一批自然科學家。不同行業的先生們聚攏於東北這片沃土,薈萃人文,用自己的聰明才智一改吉林風貌,為黑土地增添了濃烈厚重的文化氣氛和源遠流長的文化血脈。

巧妙的構思使得《先生向北》立體豐滿,不落俗套。1945年,抗日戰爭取得全面勝利,中國共產黨將戰略重點轉移至華北和東北,為了配合這一重大決策,原來在延安及其周邊的大學和科研院所紛紛北上東北。1952年,國家為了加強各地高等教育事業,實施全國範圍高校院系大調整。一些全國頂尖的科學家、藝術家不計個人得失、不畏嚴寒來到東北。1955至1965年,於省吾等又一批學富五車的學者前來東北。在這樣一段跨度達20年之久並如此紛繁複雜的宏大敘事背景下,鮑盛華先生並沒有選擇稍顯簡單的行文架構,不循規蹈矩,他沒有按人物出現的時間順序鋪陳而敘,也沒有為每位先生設專章來展開,而是以1961年張伯駒、潘素夫婦二人北上吉林作為全書的引子,並以二人的生活和社會活動作為線索,逐步勾連出身邊的各位先生,又及“春遊社”諸位友朋,後又延展至吉林藝專(吉林省藝術學院前身)、東北人民大學(吉林大學前身)、東北師範大學、東北文史研究所(吉林省社會科學院前身)的一位又一位先生,一幅人文畫卷徐徐展開。

「吉品好书」《先生向北》|一幅东北文脉隆起的传奇画卷(文末有惊喜哦!)

作者於眾多先生中著墨最多者當屬名士張伯駒。1961年,在時任吉林省委宣傳部部長宋振庭的邀請下,63歲的張伯駒偕夫人潘素來到了長春。在與於省吾等好友重逢後,成立了“春遊社”,文人雅士每週一聚,討論金石、書畫、辭章等,並最終彙集整理而成《春遊瑣談》。正如他晚年感慨的那樣:“餘昔因隋展子虔《遊春圖》,自號‘春遊主人’,集展春詞社。晚歲於役長春,更作《春遊瑣談》《春遊詞》,乃知餘一生半在春遊中,何巧合耶!”來到吉林省博物館工作後,他便開始購買書畫,正是在他的努力下,吉林省博物館奠定了如今的館藏風格和特色。幾年後,他將宋代楊婕妤《百花圖》、宋代《趙伯嘯白雲仙嶠圖》、元代仇遠《自書詩》卷等在內的30餘件書畫,以及諸多印章、拓本等共60餘件藏品贈予自己工作過的吉林省博物館。而在此之前,他已把最早的名家書法帖陸機《平復帖》、最早的獨立山水畫展子虔《遊春圖》、杜牧《張好好詩》、范仲淹《道服贊》、黃庭堅《草書》等稀世珍貴藏品無償捐獻給國家。正如張伯駒先生在自己的藏品著錄《叢碧書畫錄》序中所述:“予之煙雲過眼,所獲已多。故予所收蓄,不必終予身為予有,但使永存吾土,世傳有緒,是則予為是錄之所願也。”其家國之情懷,為世人所稱道。今年是張伯駒先生誕辰120週年,願其“永存吾土”之文物傳之萬代。

如果說,東北文脈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的隆起離不開先生們在各自領域的拓荒與建設的話,那麼先生的名錄裡決然少不了諸如宋振庭、匡亞明、佟冬等伯樂式的領導與管理者。

「吉品好书」《先生向北》|一幅东北文脉隆起的传奇画卷(文末有惊喜哦!)

《先生向北》內頁截圖

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向我們詮釋了先生的另一種含義。正是因為有了宋振庭這樣的懂文化、敬文化的領導幹部,為吉林省營造了寬鬆的文化氛圍,才有了後來的群賢畢至,才有了博物館、文史所、吉劇團、高校等文化團體的集體勃興。

「吉品好书」《先生向北》|一幅东北文脉隆起的传奇画卷(文末有惊喜哦!)

正是因為有了匡亞明這樣的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校長,才有了吉林大學“高度的學術空氣”,才有了26歲的高清海被破格晉升為副教授的創舉。正是因為有了佟冬這樣的披荊斬棘、求賢若渴、不求私利的院長(所長),才有了大師級學者北上講學,才有了東北文史研究所科班培養的各方英傑。這樣的先生是伯樂,是引路人,是人梯!同時,先生們也為東北這片沃土的文脈再次隆起,播撒下了希望的種子。

東北文脈之隆起,因時、因地、因人,但先生們的篳路藍縷之功,值得後學永遠銘記。我們記住的不僅是一個稱謂,更是一種風骨、一種境界。願彼時隆起之文脈呼喚今日東北文化的再一次振興,遙接千年前范仲淹的那聲長嘆:“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本文首發於《光明日報》( 2018年07月01日 05版)

驚喜來嘍!

請讀者朋友在本文的留言區寫下您的精彩點評或建議,點贊排名前十的朋友,每人將獲贈新書一本。

請讀者朋友留意書香吉林微信號的後續報道,如果您入選前十,請將你的姓名、聯絡方式、通訊地址和郵編髮至電子郵箱[email protected]裡,以便於給你郵寄圖書;長春市內的讀者也可直接到出版社領取。

購買《先生向北》請看這裡:

《先生向北》淘寶地址:

https://detail.tmall.com/item.htm?spm=a220z.1000880.0.0.gwsvbm&id=572976562219

《先生向北》京東地址:

https://item.jd.com/29907226835.htm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