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獨》羊皮卷上的百年祕密,最無可爭議的諾貝爾獎(三)

上一篇文章的最後,我們說"正是美國的加入給馬孔多小鎮和布恩迪亞家族帶來了百年的災難和不幸。"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美國人究竟對馬孔多做了什麼。

《百年孤獨》羊皮捲上的百年秘密,最無可爭議的諾貝爾獎(三)

香蕉與屠殺

上校的一個私生子在馬孔多修了鐵路,開來了火車,讓馬孔多熱鬧了起來。

布恩迪亞家族的第四代成員,奧雷里亞諾第二,卻在午飯後用一根香蕉引來了美國人。

美國人把馬孔多變成了香蕉種植園。當然,美國人這麼做可不是為了率領馬孔多的人民致富的,而是剝削和壓榨。馬孔多人民流著流不完的汗,操作著永遠停不下來的機器。

工人們不堪重負,向政府提出控訴,但官商勾結,在利益的驅使下,政府顯然更喜歡美國的香蕉公司。工人們控訴全部被壓了下來,最高法院的終審裁定甚至認為根本就沒有工人。

就像上校鬧革命一樣,布恩迪亞家族的另一位第四代傳人,阿爾卡蒂奧第二發動工人大罷工。

工人們罷工數月,進行了種種抗議,遊行之後,聽從政府的呼籲,聚集在車站的廣場上,等候政府官員乘火車前來調停。

然而他們等來的只有軍隊和機槍!包括婦女和兒童在內共有3408人喪生,阿爾卡蒂奧第二成了這場屠殺中唯一的倖存者。

當他醒來的時候,看到了人生中最恐怖的一幕,200多節車廂全部塞滿了屍體,

然後駛向大海。

《百年孤獨》羊皮捲上的百年秘密,最無可爭議的諾貝爾獎(三)

這是一個真實的歷史事件,1928年哥倫比亞爆發了3.2萬香蕉種植園工人的大罷工,同年12月6日凌晨大約3000名工人聚集在火車站被屠殺,可事後政府僅承認有9人死亡。事發地點正是作者馬爾克斯的故鄉阿拉卡塔卡,而香蕉種植園的名字正是"馬孔多"(班圖語:香蕉)

可憐的拉美人民,他們不是離天堂太遠,而是離美國太近。

在小說中,屠殺過後,馬孔多小鎮下起了一場長達4年11個月零2天的雨,這場大雨沖刷了一切的痕跡。就像從來不曾有過起義,不曾有過工人罷工,更沒有過車站的屠殺。

政府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渠道,反覆宣傳沒有死人,沒有屠殺,沒有罷工,連歷史教科書上都在說"從來就沒有什麼香蕉公司"

但阿爾卡蒂奧第二卻永遠不會忘記那天的那個車站。他臨終前囑咐家族的第六代傳人奧雷里亞諾"你永遠都要記住,那時3000多人,都被扔進了海里。"

《百年孤獨》羊皮捲上的百年秘密,最無可爭議的諾貝爾獎(三)

如今,百年已過,拉美,已不再孤獨

我們看著《百年孤獨》和每年3月來到馬孔多的吉卜賽人一起見證一個家族的興衰、睿智、勇敢與堅韌,其中也有荒唐、亂倫、貪婪,還包括戰爭。

然後火車來了、電來了、文明來了,屠殺也來了。

文章的最後瑪蘭塔·烏蘇娜誕下一個男孩,他是布恩迪亞家族第七代繼承人,也是百年中布恩迪亞家族唯一由愛情而誕下的嬰兒。但是他卻長著豬的尾巴,才剛一出生,就被一群螞蟻吃掉。

一場突如其來的颶風把整個馬孔多鎮從地球上颳走,從人們的記憶中永久抹去,從此,這個村鎮就不復存在了。

伴隨著末日般的結局,《百年孤獨》落下了帷幕,羊皮捲上所記載的一切將永遠不會重現。這個經受了百年孤獨的家族不會有第二次在這個世界上出現的機會。

馬爾克斯把布恩迪亞家族的消亡歸結為"至死方休的孤獨"。他們不懂愛情,不通人道。馬孔多鎮猶如一座蜃景之城,封閉又愚昧,布恩迪亞家族既打不破又逃不出,與其說馬孔多是世界的某個地方不如說是某種精神狀態。

1982年《百年孤獨》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在頒獎禮上,馬爾克斯做了題為"拉丁美洲的孤獨"的演講。他例數了拉美遭受的苦難與不公,呼籲人們理解和支持拉美人民正義的鬥爭,並改寫了《百年孤獨》那個黯然的結局。那些註定經受百年孤獨的家族,也終於永遠的享有了在大地上重生的機會。

如今,百年已過,拉美,已不再孤獨。

《百年孤獨》羊皮捲上的百年秘密,最無可爭議的諾貝爾獎(三)

關於《百年孤獨》的分享結束了,書中的每個人,每段故事,都可以拿來寫一篇文章,細細品讀。短短的三篇文字,無法道盡整個家族的悲情與孤獨。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拿起這本書,仔細感受其中的意味。

明天我們將分享《百年孤獨》中,布恩迪亞家族中所有成員的死亡方式,以及書中的一些金句。

歡迎愛書的朋友關注拾憶Memories,我們幫您快速閱讀一本好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