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吉林的兒童文學作家謝華良 用作品激勵留守兒童

咱吉林的儿童文学作家谢华良 用作品激励留守儿童

今年5月,吉林省農安縣從事教育工作的謝華良的作品《陳土豆的紅燈籠》,入選中宣部2017年“優秀兒童文學出版工程”,他還參加了在京召開的經驗交流會。此前,這部作品入圍中國圖書評論學會2017年“中國好書”。

7月24日上午,在古城黃龍府,《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對謝華良的採訪從他的人生經歷展開。

2004年,對於謝華良來說,是記憶中最深刻的一年。作為教師,他引領的“師生同堂作文”受到了教育界的廣泛關注,全國語文課改現場會在農安縣青山口鄉中學召開。同年,時有兒童文學作品在全國刊物發表、講課能創新的謝華良,被調到了農安縣教師進修學校教育科學研究所工作。

“此時,從事民辦教師工作的父親已經去世多年,家中有母親和兩個年幼的孩子……”謝華良對記者說,生活的困難從沒有讓他畏縮過,在很小的時候,哥哥就給他很多精神上的引領,後來哥哥去部隊當兵了,他留在家裡照顧母親、妹妹,他覺得自己有擔當,很快樂。

咱吉林的儿童文学作家谢华良 用作品激励留守儿童

謝華良對記者說,《陳土豆的紅燈籠》的主人公陳土豆就是一個善良、樂觀、有擔當的孩子。陳土豆的父親外出打工,母親帶著年幼的妹妹去找父親,父親因未能把工友的錢討回來而東躲西藏。父親與母親之間的矛盾日益加深,妹妹被送回來,陳土豆與妹妹一起成為留守兒童,他用善良樸實的情懷與鄉鄰相處,化解了一個個大人之間的糾紛,給了自己和妹妹一個值得回憶的童年。這部作品,與其說是在寫陳土豆,不如說是在寫作者過往生活中的影子,他希望通過這樣一部作品,來激勵和鼓舞這一代孩子更好地成長,將來成為有責任、有擔當的一代。

謝華良對記者說,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引領,是他小說中的重要內容。作品標題中的紅燈籠代表著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團圓、喜慶、快樂、吉祥。經過陳土豆的努力,一家人終於得以團圓,在春節前,紅燈籠迎著冬天的雪花,在家中的小院子裡升掛了起來。

2016年,謝華良與吉林出版集團達成合作計劃,創作反映當代少年兒童成長的“金色時光系列”作品共計10本,《陳土豆的紅燈籠》是其中之一。謝華良對記者說,他目前正在創作的“少年騎行夢繫列”剛剛入選中國作家協會2018年度定點深入生活項目。在今後的創作中,他還將繼續關注留守兒童,通過好的作品,去鼓舞和激勵孩子們,做有擔當的人,願紅燈籠照亮每個人的童年。

轉自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記者:張席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