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往事:當雄機場, 雪山腳下的「納斯卡線條」

西藏最早的民用機場其實不在現在的貢嘎,而是在唸青唐古拉山腳下的當雄草原上。1956年當雄機場建成通航,青藏高原這個被世界公認的“空中禁區”終於被人類打破,西藏航空業由此開始了它的發展歷程。由於當雄機場海拔高,起降困難,再加上離拉薩市還有170公里的路程,後來就被廢棄了。如今,當雄機場跑道的痕跡還清晰可見。站在高處往下看,跑道的殘跡隱藏在荒草叢中,乾燥的季節風吹過,時間帶來的滄桑,就像南美的“納斯卡線條”一樣給人一種蒼茫感。

西藏往事:當雄機場, 雪山腳下的“納斯卡線條”

當雄機場:雪山腳下的“納斯卡線條”

文:慕雲歌

西藏往事:當雄機場, 雪山腳下的“納斯卡線條”

現在已經廢棄了的當雄機場跑道

西藏往事:當雄機場, 雪山腳下的“納斯卡線條”

修建當雄機場

西藏往事:當雄機場, 雪山腳下的“納斯卡線條”

當雄機場通航

西藏往事:當雄機場, 雪山腳下的“納斯卡線條”

貢嘎機場

西藏往事:當雄機場, 雪山腳下的“納斯卡線條”

貢嘎機場


尋找“納斯卡線條”

如今進藏,陸路有青藏線、川藏線及拉薩火車站,航空則有貢嘎等多個民用機場,進出西藏的難度相比幾十年前已經是天差地別。國際化的貢嘎機場每日吞吐著大量的遊客進出西藏,或許大部分人會以為這是拉薩的第一座機場,實際上,第一座機場並不是它,而是位於拉薩北部當雄縣境內的當雄機場。

當雄機場海拔4230米。提起當雄機場,就是在當地住了很久的居民大多都不太瞭解,在打聽了四五拔人之後,最終才確定了當雄機場的位置,很巧,它的地址正好在去往納木措的路上,就在當雄縣城的旁邊,一處有些積雪的雪山腳下。

沿著去往納木措的路沒走多遠,在穿過一座橋之後的三叉路口旁向左拐,就開始走起了土路。路旁的村子裡少有人煙,或許他們都在家裡喝著甜茶,說著這一年的收成吧。穿過這座小村子,來到它的背後,入眼的是一片荒蕪的草場,雪山腳下,村莊背後的這片草場,就是當雄機場了。如果不是放牧歸來的當地牧民阿旺洛桑先生很確定地指著這片草場,我很難相信這塊荒蕪的地方就是西藏的第一座機場——當雄機場。

阿旺洛桑指著右手邊一棟廢棄的小樓說道:“這棟樓就是當年發電的地方,機場的電力供應都從這棟樓裡發出,原來還有好幾棟樓,後來全沒了,就剩下這個。”看著這棟只剩下框架的小樓,我很難相信這座機場是如此的簡陋,甚至連航站樓都沒有,候機室呢?跑道呢?指揮塔呢?這些全都沒有,起碼現在入眼的除了一片荒蕪的草原之外,再看不到當年機場的蛛絲馬跡。

歷史的風塵將當年的一切都掩蓋下來,只存活在各類檔案和史料中。翻看史料,我盡力還原當年的一些情況,企圖找出那個年代關於這座機場的一些往事。而這一切,從史料記載來看,要從1955年開始。

那一年,是西藏和平解放的第四個年頭。四年的時間,對歷史來說,或許只是一朵小小的浪花,這朵浪花翻騰的是否晶瑩,是否生機盎然,對當時的人來說,是一件心裡很沒底的事情。但是,“翻身農奴得解放”的西藏還是在黨和國家的關懷下,一步一步堅定的進行著社會變革。北京的金山上,太陽光芒萬丈,西藏的珠穆朗瑪下,溫暖的春風吹拂大地。所有人都能夠看到,西藏的未來必定美好。

為了把西藏建設得更美好,政府決定在拉薩興建一座機場,以促進西藏的交通和社會發展。雖然青藏高原氣候惡劣、高寒缺氧,是世界上公認的“空中禁區”,但是經過論證,青藏高原上是可以發展航空業的,這不僅是經濟上的考量,同時也是政治上和軍事上的考量,青藏高原上必須有一座機場,必須有中國的飛機在這片高原上翱翔,去發展一方經濟,守衛祖國的領空。

最終,相關部門決定把機場駐地選在拉薩市的當雄縣,於是,1955年,當雄機場的修建工作開始了。和平解放不久的西藏條件極為艱苦,交通也非常落後,同時因為地理方面的限制,機場修建工作無比艱難。據史料記載,當時修建機場時,參與建造的人數不夠,於是很多藏族同胞前來機場幫忙,他們用簡陋的工具,在草原上一遍又一遍地犁著土地,據當時負責這項工作的人說,最多時這片草原上有多達上萬人幹活,他們用手中的鐵鍬鏟著土,按照組織方的要求將土地平整得乾乾淨淨。

那是一個眾志成城的年代,軍民萬眾一心,無論多麼艱苦,都沒有阻擋軍民共建機場的熱情,就在這雪山腳下,青藏高原上歷史上第一座機場漸漸伸展出她的枝條。

據史料記載,由於當時西藏物質資源相對匱乏,所以無法修建混凝土跑道,只能用普通石質材料代替,這在當時也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跑道最終修建好時,總長4500米,但當地氣候惡劣,飛機很難平穩降落,再加上一颳大風就有許多飛沙走石散落在跑道上,更增加了降落的難度。當雄機場的起降難度比當時降落難度較大的青海玉樹機場還要大。

1956年5月26日,在空軍獨立第4團的配合下,空13師副師長韓琳機組駕駛5116號伊爾-12型運輸機在克服氣流、多雲等惡劣天氣的情況下,終於由青海玉樹機場平安飛抵西藏當雄機場,完成了北京至拉薩的試航任務。從此,當雄機場正式啟用。這是西藏的第一座機場,屬軍民合用,它的建成,打開了通往西藏的空中大門,促進了西藏空中交通的發展與對外交流。

據阿旺洛桑回憶,在他的童年時代,曾聽家中的長輩說過這座機場的事情,對於就生長在這座機場旁邊的阿旺洛桑一家來說,每次看到空中雄鷹在這裡起飛、降落,心中總會湧起一股激動的情感。

“當時的機場比現在拉薩的貢嘎機場條件落後太多了,一條單向起降飛機的跑道,三天兩頭就要修修補補,沒有候機廳,甚至一些航空基礎設施都很缺乏。” 洛桑指著現在的這片草原說道。

歷史造就的當雄機場

據資料記載,當時當雄機場的條件確實很簡陋,甚至連一部電話都沒有。執行航班任務的是北京民航管理局飛行總隊,使用伊爾18型飛機執行飛行任務,執行飛行計劃的飛機第一天從北京飛到成都,第二天必須在上午到達並離開當雄。因為當雄機場一般在中午以後就開始颳大風,風吹石頭跑。最早的航班是不定期的,後來漸漸變成一個月、半個月一個航班。當時的旅客都是軍隊和地方的縣團級以上幹部和少量懷孕經過特批需要回內地生育的婦女,機票可謂是一票難求。

在史料上面,對當雄機場的描述並不多,但在這廖廖的記載裡面,對當時的艱苦環境是有很深刻的描繪的。當時駐守在機場的民航職工都住在鐵皮蓋成的幾棟簡易平房中,冬冷夏熱。沒有電燈和電話,晚上靠蠟燭照明,唯一能夠與外界聯繫的就是無線電臺。吃的是西藏地方面粉和少量部隊贈送的供應物資,喝水要從幾里外的河溝用瀝青桶運來,冬季靠融化冰塊來取水飲用。洗澡?那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最多用熱溼毛巾擦擦。

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西藏對航空需求的不斷提高,當雄機場已經越來越不能承擔繁重的航空任務,1966年11月23日,拉薩貢嘎機場正式投入運營,民航拉薩站轉場到了貢嘎機場,從此,當雄機場完成了它的使命。

如今,當雄機場的遺址上,除了生長茂盛的牧草和那棟只剩框架的小樓,已經再看不到一絲關於機場的印跡了,它已經跟隨歲月,走進了歷史的風塵中,唯有它旁邊的雪山,在吹著寒冷的風,見證著那段光輝歲月。


爆料:

拉薩貢嘎機場T3航站樓設計方案揭曉

拉薩貢嘎國際機場坐落在雅魯藏布江南岸,機場等級4F,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機場之一,也是全球規模最大的高高原機場。1965年3月1日民航拉薩貢嘎機場正式通航,運行51年來,拉薩機場作為空中天路的起點進為西藏各項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當前,隨著社會的進步,新的發展機遇已經來臨,拉薩機場已開始準備迎接這個民航發展的新紀元。

西藏往事:當雄機場, 雪山腳下的“納斯卡線條”

圖:拉薩貢嘎機場新建T3航站樓陸側車道邊效果圖(實施方案)

根據北京中航築誠機場建設顧問有限公司提出的設計理念,本項目T3航站樓設計方案的靈感來自於西藏地區傳統文化中所追求的“心中的日月-永恆的香巴拉”美好願望,設計方案通過綜合分析西藏地區的形象特質,在總體規劃、功能流程、建築造型、環境科學、節能環保等方面多方位地詮釋了拉薩貢嘎機場T3航站樓作為現代化航空港的功能需求、運行方式以及形象特徵,既滿足使用功能,又使得建築風格與地域性文化完美結合。

西藏往事:當雄機場, 雪山腳下的“納斯卡線條”

圖:拉薩貢嘎機場新建T3航站樓出發大廳效果圖(實施方案)

西藏往事:當雄機場, 雪山腳下的“納斯卡線條”

圖:拉薩貢嘎機場新建T3航站樓空側夜景鳥瞰圖(實施方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