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和媳婦掉水裡,你應該先救誰?」的終極答案

李松蔚老師在知乎的文章《上帝的難題與人的難題》,在我的有道筆記裡收藏了好久,不知道自己看了幾遍。

有時候在想,怎麼會有這樣厲害的人,能夠把錯綜複雜的問題梳理出一個簡單明瞭的邏輯。

小姑娘第一次被人誇了說:“你真漂亮”。結果她身體扭捏,低頭紅著臉嬌滴滴的說,“呃,哪兒有”,這時候再捂著臉跑開就更完美了。不是這個姑娘不夠聰明,而是她根本不知道如何應對這種問題。後來她知道,這時落落大方的說聲謝謝才對,但當時真的不知道。

「媽媽和媳婦掉水裡,你應該先救誰?」的終極答案

如果你覺得這個問題夠簡單,那麼我再問一個問題。

當有人問你:媽媽和媳婦掉水裡,你應該先救誰?

你肯定瞬間是懵的。這根本沒辦法回答,在救媳婦和救媽媽之間怎麼取捨?這不是選擇題,這是絕命題啊

這時候你怎麼處理,是不是會像那個姑娘一樣,顧左右而言他,無論如何也不能正面回答問題。

但我們從來都沒問過自己,這個問題有解嗎?李松蔚的這篇文章就回答了你這個問題。

最近在家看了《神探夏洛克:恐怖新娘》,福爾摩斯問了一系列問題後,那個嫌疑人說:“可是我不認識這個女人啊”。

這時他大手一揮說,我從來沒說過他是女人。動作超級帥,沒等別人反應過來他已經瀟灑的走開了。

這種橋段在電影中比比皆是,這種人,厲害就厲害在,他不但要記得自己的描述,還要時刻留意,這個問題的【傳播路徑】,就是這個問題誰知道,誰不知道?

“兇器上佔滿了血,你怎麼還狡辯?” ,可是我沒有刀啊!。我沒說兇器是刀,真相只有一個,所以,你就是兇手!

他作為一個心理醫生,會接待很多心理諮詢的人。有一天,一個媽媽問他說:“我孩子的壓力很大,怎麼辦?”

此時通過前面的描述,你應該明白。我們不應該先回答這問題,而是要反問一句,你是怎麼知道的?

他的媽媽可能瞪大眼睛告訴你,我是他媽媽,我當然知道了,我不知道誰知道啊!

其實相比問題,我們更關注的是信息傳播的路徑,你是怎麼知道的?

是孩子自己和你說的:“媽媽,我最近壓力太大了”

還是你發現孩子狀態不好,不愛吃飯?

或者是老師和你反應,孩子最近的壓力很大?

針對不同的問題,我們的解答是完全不同的。心理學就是通過這樣一步一步的追問,直達問題的根源,孩子的壓力大你到底是怎麼知道的?

是孩子自己和你說的,媽媽我最近壓力太大了。接下來你就會了解孩子為什麼壓力大,問題可能輕鬆就解決了。

孩子狀態不好,結果是因為和同學吵架導致的,並非壓力大。

老師和你反映,孩子最近壓力很大,後來你瞭解到,因為孩子最近有些近視,所以上課受到影響,你給他配了一副眼鏡,問題就解決了。

當你關注問題的傳播路徑,這種天之難題“我孩子壓力很大,怎麼辦?”的問題,根本就沒有用到心裡醫生。

所以李松蔚老師說:上帝的難題由上帝來解決,人的難題由人來解決。

那些我們無從回答,根本找不到出路的問題,不妨反問一句“你是怎麼知道的?”

所以,這種沒有場景的問題“媽媽和媳婦掉水裡,你應該先救誰?”,只能交給上帝來回答。

「媽媽和媳婦掉水裡,你應該先救誰?」的終極答案

但是換做人的難題,你媳婦問你說老公,“如果我和你媽掉水裡了,你先救誰?”

你這時應該一臉嚴肅,深情的說:“老婆,我愛你”,並且吻過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