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歲前就應該注意的口腔問題,錯過後悔一輩子!

如今,越來越多家長意識到讓孩子擁有一口漂亮的牙齒有多重要,但不幸的是,仍然有很多孩子存在不同程度的口腔問題,乳牙護理不周現象尤為嚴重,常見的如出牙遲緩、齲齒、牙齒變黑等。這些1歲前就應該注意的口腔問題,錯過可能後悔一輩子。

1歲前就應該注意的口腔問題,錯過後悔一輩子!

口腔問題多又多,讀懂“牙語”別跳坑

1、出牙遲緩:真是缺鈣惹得禍嗎?

乳牙是寶寶重要的咀嚼器官,只有擁有一口健康的乳牙,寶寶才能正常咀嚼,保證對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一般情況下,嬰兒從6-8個月起,乳牙陸續萌出,約至2歲半20顆乳牙全部長出;大約從6歲開始,乳牙開始陸續自然脫落,12歲左右全部脫落完成並換成恆牙。如果寶寶的乳牙遲遲不出現,家長難免憂心忡忡,懷疑是不是缺鈣惹的禍。其實,出牙早晚有顯著的個體差異,如果寶寶13個月還未出牙,才應該考慮出牙延遲的問題。在營養補充方面,寶寶鈣元素攝入不足確實會影響牙齒的健康發育,當寶寶吃奶量較少,從飲食中獲取的鈣量不足時,建議額外補充鈣質。此外,更重要的是維生素AD的充足攝入,如果缺乏維生素AD會影響鈣質吸收轉運,阻礙乳牙的正常生長,如果不注意補充也會出現出牙遲緩。而維生素A的缺乏還會使牙釉質發育不良,更易齲齒。

2、乳牙患齲:換牙就可不治而愈?

很多家長認為乳牙遲早會換掉,好壞與否與恆牙並無關係,但事實並非如此。乳牙從長出到脫落,大概要在口腔內存留 6~10 年,這一階段正是孩子生長髮育最重要的時期。如果乳牙出現齲齒不及時治療的話,會影響寶寶進食,導致咀嚼功能發育受阻,進而影響頜骨發育,不僅會影響面部容貌,甚至有可能誘發全身性疾病。不僅如此,齲齒還會影響新牙的生長,炎症有可能侵襲乳牙根下方恆牙胚,致使寶寶的恆牙在沒長出來之前,就已經被細菌侵蝕。而且,乳恆牙正常替換順序變化,導致恆牙萌出順序錯亂,牙齒擁擠異常,既影響美觀,又無法徹底清潔牙齒,極易引起恆牙過早齲壞。

3、牙齒髮黑:是否是齲齒在作怪?

寶寶牙齒髮黑可以分為牙齒著色、牙菌斑和牙釉質發育不全三種情況。牙齒著色主要是食用含色素的食物以及飲料引起,牙菌斑多是由於寶寶沒有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導致口腔中殘留的食物在細菌作用下發酵並共同附著在牙齒表面所形成,如果不及時去除的話就會慢慢發展成為齲齒。此外,如果寶寶牙釉質發育不全,牙齒的鈣化程度不良,牙齒表面不平整,就會從剛開始的牙齒白斑,慢慢發展成為牙釉質脫落、牙齒髮黑等。預防牙齒髮黑主要是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做到早晚刷牙和飯後漱口,不含奶入睡,儘量少吃含色素的飲料及食物,牙釉質發育不全則可能是營養缺乏(如缺鈣、維生素AD)所導致的。

口腔問題無小事,護牙要從娃娃抓起

口腔護理越早越好,可有效防止蛀牙

不管孩子有沒有上述口腔問題,口腔護理都要越早越好,尤其要將衛生清潔工作做到位。牙齒清潔護理要從牙齦開始,媽媽需要隨時幫助寶寶清潔留在口腔裡的奶渣,保持口氣清新。當寶寶長出第一顆乳牙後,可用紗布纏繞手指將寶寶牙齒上的奶垢擦抹乾淨,也可藉助手指牙刷幫寶寶清潔牙齒。除了定時刷牙外,媽媽還要幫寶寶養成飯後漱口的好習慣,沖走口腔中的奶液殘渣,創造一個良好口腔衛生環境。1歲之後,不管寶寶有沒有出現牙齒問題,都要要定期去看牙醫,根據寶寶的牙齒情況給出相應的護理方案。飲食方面也要注意,不宜過於精細,應有意識地鍛鍊孩子的咀嚼能力,少吃含糖量高、刺激性強的食物。

營養補充越早越好,護牙健齒促生長

要想寶寶牙齒長得好,營養必然少不了。鈣是組成牙齒的主要成分,寶寶缺鈣牙齒生長髮育會延遲,骨骼也會變軟。補鈣的同時,更不能忽視補充維生素AD,維生素D是鈣的“搬運工”,可以促進寶寶體內鈣質吸收,使鈣質有效到達骨骼和牙齒,減少鈣流失。而維生素A對於牙齒的生長也十分重要,可以促進蛋白質的生物合成和骨細胞的分化,一旦缺乏易造成牙齒脫落、參差不齊、牙釉質發育不良、更易齲齒等。因此,家長應遵醫囑堅持從寶寶出生起每天補充維生素AD,堅持服用到3歲,如媽媽們熟悉的伊可新,其維生素A和D 3:1的科學配比,可有效助力寶寶牙齒髮育的堅固整齊,並且在促進骨骼和身高發育、維護視覺發育、提高寶寶免疫力、預防貧血也發揮著重要作用,是寶寶健康成長的“守護神”!

愛笑的孩子運氣不會太差,一口好牙是孩子的資本,別因為你一時的疏忽,成為孩子自卑的源頭,健康的阻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