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成長發育「起跑線」越早,可能輸得會越早!

焦慮是很多父母普遍的心理狀態,為了自己的孩子能夠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中勝出,他們從寶寶很小就讓其奔波於各種早教班,甚至寶寶平時的生長髮育也要和別人家的孩子比著來,稍有發育落後的情況,瞬間就能觸發父母的焦慮感。總之,想要不輸在起跑線,寶寶從小就得樣樣不能落後。可是,有的時候“起跑線”太早反而不是好現象,很可能還會輸得越早!

寶寶成長髮育“起跑線”越早,可能輸得會越早!

【說話篇】——寶寶說話越早越好?

老一輩的父母根據經驗總結出寶寶“七坐八爬九喊噠噠”的規律,很多年輕父母經常以此對照自己寶寶的發育情況,如果寶寶說話早,很早就能叫“爸爸”了,那一定是父母向周圍家長們炫耀的資本;與此同時,總有一些自家寶寶還不會說話的家長暗暗著急,擔心自己的孩子智商發育遲緩,語言能力有問題。

【真相】每個寶寶處在不同的生活環境中,有不同的個體差異,說話的時間提早或者延後都是有可能的,而能說話的早晚和智商發育也並沒有必然聯繫。比如,有的孩子早早就學會了背古詩,但卻只是“記”得,對古詩的意思卻不理解。所以說,在說話問題上,父母的耐心教導更重要。引導孩子說話的方法很多,例如經常同孩子講話,鍛鍊寶寶的口腔肌肉,讓孩子模仿正確的發音;或者經常帶寶寶和小夥伴們在一起玩,通過和同齡人交流,激發寶寶主動說話的能力。

【走路篇】——寶寶走路越早越好?

家長們總能將很多事情歸結到寶寶的智商上來:“我孩子十個月就會走路了。”“啊,那我孩子13個半月才會走路,你的孩子真聰明啊,那麼早就會走路了。”這種父母間的常見對話就錯誤的認為寶寶早一點會走路就代表寶寶智力發育較好,甚至會強行讓寶寶學走路。

【真相】寶寶骨骼還沒有發育好,太早學走路的危害特別大。小寶寶的骨頭是非常脆弱的,一旦走路過早過多,就會對下肢產生壓迫,進而導致骨骼彎曲,形成“O型腿”等,而且還會牽連到足部發育,形成扁平足。此外,寶寶出生後,脊柱發育的特別快,如果讓孩子過早的學習走路,則會導致脊柱發育彎曲,而脊柱的彎曲就影響了身高增長。總之,在寶寶走路的問題上,父母切不能急於求成,不要想著寶寶走路贏在“早”,想要寶寶順利走好路,除了順其自然和進行科學練習,還需要打好營養基礎,每天為寶寶補充充足劑量的維生素AD,來促進寶寶鈣質吸收,幫助骨骼發育得更強壯,打好基礎。

【長高篇】——身高發育越早越好?

身高發育自然是家長十分關注的問題,畢竟身高不僅關乎顏值,對於孩子未來的擇偶和工作也是一個潛在影響因素。但總是有孩子個子竄的早、竄得快,同時也有孩子身高發育的比較慢。一些焦急的父母不禁會問,寶寶身高發育是不是越早越好?

【真相】如果孩子身高發育過早,父母就更應該提起警惕,並且要仔細觀察孩子在猛增身高的同時是否出現了第二性徵發育,一旦發現孩子發育異常,如女孩胸部提前發育,男孩生殖器提前變大等,可能是“性早熟”引起寶寶身高突然發育的情況。“性早熟”會使骨骺線提前閉合,進而導致原本的生長期縮短,最終影響到孩子一生的身高。為了寶寶長一雙大長腿,避免發生“性早熟”的情況,家長應該定期為孩子做相關檢查,通過專業性發育評估及時瞭解孩子的身高發育水平和性發育成熟程度,發現問題,及時採取干預措施,合理提升成長空間,幫助孩子長的更高。即使沒有性徵發育,突然的身高增速,或身高增長超過正常,也要關注,帶寶寶去醫院檢查骨齡。

除了定期監測,避免骨骺線提前閉合外,還要採取正面增高措施:營養、睡眠、運動、情緒缺一不可。特別是身高專項營養素(鈣+維生素A+維生素D)的補充不可或缺。鈣和維生素D為骨骼生長提供基礎骨量,為身高增長打下骨骼基礎;而維生素A能夠增強長骨骨骺軟骨中的細胞活性,促進骨細胞的分化和平衡,提高骨骼(尤其是長骨)的生長速度,使骨骼縱向生長,進而促進長高。但維生素AD在食物中的含量並不能夠滿足寶寶身高增長所需,因此,每天給寶寶補充1粒維生素AD滴劑(伊可新)至關重要,除了促進身高增長,對於免疫系統的建立、維護視覺發育、預防缺鐵性貧血同樣關鍵。

想要寶寶不輸在起跑線,就不能違背自然規律,家長一定不要爭一時之快,而做出傷害寶寶之事,除了用科學的方式來助攻,更好保持順其自然的平穩心態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