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雲的前半生悲劇:明明人品能力都堪稱完美,爲何偏偏不受重用?

趙雲的前半生悲劇:明明人品能力都堪稱完美,為何偏偏不受重用?

公元191年,冀州一個23歲的青年,帶著數百名士兵,前去投靠公孫瓚。

這個青年,叫做趙雲,字子龍。

據演義所描述,趙雲一出場,那絕對是牛逼哄哄,先斬麴義於馬下,後單騎飛入袁紹軍,左衝右突,如入無人之境,最後協助公孫瓚殺得袁紹大敗而歸。

這樣出色的表現,即便是個再尋常不過的普通人,也明白眼前這個人那就是傳說中的一人勝過千軍萬馬,在這種情況下,公孫瓚除非腦袋被驢給踢了,否則他憑什麼不把趙雲收編為自己的嫡系小弟?

即便公孫瓚不願意,就憑趙雲的這番戰績,也會有大把人搶著要。

至於當時劉備所謂的慧眼識英雄,又有什麼了不起呢?

答案,顯然不是這樣。

趙雲的前半生悲劇:明明人品能力都堪稱完美,為何偏偏不受重用?

事實上,當時趙雲的出場,雖然是很牛逼哄哄,但那僅僅是他自己認為的。

換句話說,當時的趙雲,不過是乳臭未乾的小夥子,在他身後也就那麼區區數百人,在此之前更沒有什麼出色的戰功和履歷,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趙雲實在談不上有多牛逼,至少周圍的人都是這樣認為的。

但問題是,趙雲自己卻不這樣認為,他覺得自己那是標準的牛人,所以他帶著數百人去投靠公孫瓚時,那是把牛逼兩個字寫在腦門上的,總而言之,我來投靠你公孫瓚,是看得起你,所以你必須足夠重視我,最起碼要用國士待我才行。

但大家要知道,當時的公孫瓚,那是絕對能夠排進前十的傭兵大佬,佔據幽州之地麾下十幾萬的將士,曾一度壓得袁紹都快喘不過氣,更不用說曹操、孫策、呂布等人,當時和他都還不是一個重量級別的選手。

在公孫瓚看來,趙雲這種初出茅廬的小夥子,身後又只有幾百個小弟,既沒有名氣又沒有實力,還沒有顯赫的家族背景,憑什麼讓他格外重視,就更不用說讓他位居上賓了?

趙雲的前半生悲劇:明明人品能力都堪稱完美,為何偏偏不受重用?

當然,為了顯示自己的風度,公孫瓚肯定會禮貌性的接待趙雲,但也僅僅現於此。

在這種背景下,如果換個別人,自然對公孫瓚的行為也表示理解,後面則會通過一系列的表現和運作來謀求更多上位的機會。換句話說,如果趙雲真是人中龍鳳,後面就好好在軍中表現,或者在公孫瓚面前好好表現,自然會一步步得到青睞。

但遺憾的是,趙雲不這樣想。

當時的趙雲,那絕對是個心高氣傲的人,看著公孫瓚這樣很普通的對待自己,自然氣不打一處來,更不可能輕易向公孫瓚低頭。

在面對公孫瓚的親切接見時,他甚至連一句客氣話都不願意說。

當時,公孫瓚問趙雲:“聽說你們冀州人都願歸順袁紹,為什麼你偏偏選擇來歸順我呢?”公孫瓚這樣問的意思,自然是希望趙雲趁機誇下他,比如回答袁紹那就是一個飯桶,怎麼能夠和你公孫瓚相比呢?我趙雲必須跟著像你這樣的雄主才有出息啊!

如果趙雲識相,自然皆大歡喜,但顯然趙雲不願意識相。

趙雲的回答那是相當刺耳:“現在局勢很亂,我們也不知道該投靠誰,所以先到你這裡來看看。以後誰代表人民利益,我們就投靠誰!”

不用說,這樣的回答,自然很難令公孫瓚滿意。

趙雲的前半生悲劇:明明人品能力都堪稱完美,為何偏偏不受重用?

常言道:牛逼的人往往都非常有個性。

一般情況下,大家也願意接受牛逼人的這點個性,但問題是,當時的趙雲實在看不出有什麼了不起,可他的個性卻是十足的咄咄逼人,在這種背景下,趙雲自然很難得到公孫瓚的欣賞和重用。

當然,我們可以說那是因為公孫瓚缺乏慧眼識英才的能力,更缺乏包容趙雲的胸襟。

但如果放到我們今天,那充其量就是一個鎮長級別的人物,跑去會見一個省長級別的人物,然後這個鎮長不僅想得到熱情的接待和足夠的重視,還想一下子混進省長的核心班底中去,你覺得可能性有多大?

雖然後來大家都知道,以趙雲的軍事能力,不僅可以和關羽張飛平分秋色,甚至媲美曹操的五子良將,都絲毫不遜色。

可問題是,軍事才能這種東西,並不是像演義中說寫的那樣簡單,總而言之,一個人能在百萬軍中如入無人之境,那就是大街上隨便拉來一個人,也會知道,趙雲絕對是傳說中的大將之材。

但現實顯然不會是這樣,因為現實中的大將之材,通常是需要高人去挖掘的,更需要有足夠的機會去表現,否則和普通人並沒有太大的區別,比如韓信。

事實上,趙雲也是這類人。

所以他在正式投靠劉備之前,已經出道十幾年,卻一直混得非常不如意,既沒有自己的軍隊,也沒有自己的地盤,甚至連名氣都沒有闖出來。

這一切,顯然是因為趙雲心高氣傲的性格,他永遠希望別人能夠把他當國士對待,但問題是,不管是公孫瓚還是袁紹等人,面對毫無背景又無名氣的趙雲,實在很難將他當做國士對待。以至於趙雲始終就是一副你不理我,我就不鳥你的態度!

而這,也正是趙雲前半生的悲劇。

趙雲的前半生悲劇:明明人品能力都堪稱完美,為何偏偏不受重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