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教養,造就不同的人生結局!

不同的教養,造就不同的人生結局!

在免費公益國學班上,正在上課。

有個調皮的男孩子,用摺紙疊了一隻紙飛機,把玩片刻後,朝隔了兩三個座位的男生擲去。

他原無惡意,只是覺得有趣。

想不到紙飛機的一角落入男生眼中,男生疼得捂住了眼睛。

過了一會兒,男生去找老師,說明了事情的經過。

老師忙仔細查看,男生的右眼紅紅的,還在不停地眨眼,並用手不住揉著眼睛。

老師阻止了男生的動作,告訴他不能用不乾淨的手指揉眼睛,然後讓他回到座位。

不同的教養,造就不同的人生結局!

放學前,老師將兩名男同學的家長喊到一起,將事情的前後經過講清楚。

男生的家長,忙彎下腰,扶著兒子的腦袋,看到右眼的白眼球,泛著一片淡紅色血絲。

一旁的男孩子母親無動於衷地說:我們孩子也不是故意的,在和他逗著玩。

老師聽了很不高興,沒等男生的家長開口,就說:當時正在上課,首先男孩子就違反了課堂紀律。

男生的家長直起腰,慢慢地說:不是還要上幾天課麼。

再沒說什麼,領著男生悄然離開。

下午,老師拉過來男生,瞧他的眼睛,依稀還有些泛紅。

問他,說不疼了。

這件事,到公益國學班結束,最終是不了了之。

不同的教養,造就不同的人生結局!

如果雙方倒過來,會發生什麼?

其實,倒過來是不可能發生的。

首先,男生很遵守規矩,不會在課上不認真聽講,自己疊紙飛機。

就算疊了,也不會朝著陌生的同學丟過去。

就算丟了,也會主動向同學道歉。

男生的母親,知道這件事後,第一句話肯定也會是道歉,而不是為兒子狡辯。

不同的教養,造就不同的人生結局!

人世有種種不同性情的人,所以有各種頗多差異的人生。

有的人一生平坦,毫無波瀾;有的人痛苦不已,厄運連連。

殺人犯也有眼中有光,對生人露出甜甜微笑的童年;

孔子講:人之初,性本善。

剛生下來的嬰兒,對世界一切無知,完全是空白狀態,心中是沒有惡的。

惡的產生,源於周圍環境,負責教養的長輩,以什麼言行來影響下一代。

不同的教養,造就不同的人生結局!

上課期間疊紙飛機,並且朝沒有說過一句話,陌生的同學擲去的男孩子。

無論多聰明,多勤奮,多有上進心,等待他的道路一定是崎嶇坎坷的。

他會遇到許多意想不到的困難,並且將這些困難視為旁人帶來的阻力,與他本人毫無關係。

他會在暗夜裡埋頭痛哭,為得不到,為失去,為內心深處的渴望。

不同的教養,造就不同的人生結局!

而另一個男生,也許一生未必有極出色的成績,不過是平平凡凡活著而已。

但他的心中會一直很坦然。

遇到事情理智地妥善解決,解決不了,也不會遷怒於旁人。

世間萬物,讓他感到十分痛苦的人或事,大概不會有。

他會是人們眼中最簡單而幸福的人。

不同的教養,因而造就了不同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