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20人團隊,4年不懈努力,光波導AR模組從設計到量產

今年國內領先的虛擬顯示光學模組創業公司瓏璟光電,正式對外發布了其最新的光波導AR模組,這不僅是瓏璟從2014年創立來一項里程碑的成果,更是對整個AR智能眼鏡產業的推進發展具有重大意義。我們都知道,光學模組是AR眼鏡的核心元件,其重要程度,就像手機的觸摸屏。隨著整個AR智能眼鏡產業的覺醒,現存常見的光學方案,均無法實現視場角大,體積輕薄小巧,沉浸感強的需求。

本期在線訪談,我們邀請到了瓏璟光電的CMO王鵬先生,他將為我們分享瓏璟是如何將光學技術做到極致,實現光波導AR模組量產。

不到20人團隊,4年不懈努力,光波導AR模組從設計到量產

聯動原素:首先請您簡單介紹一下瓏璟光電的成立背景?公司目前的核心產品有哪些?

王鵬:深圳瓏璟光電是一群做實業背景的人成立的、主要進行AR光學模組設計、生產和製造的公司。我司創始人馬國斌曾經創辦長江力偉,這是國內第一家實現自我設計並量產的微投影LCoS屏幕公司。因此在產品生產、製造、量產上,核心團隊擁有豐富的經驗。

目前公司主要產品是用於AR眼鏡產品的光學模組,包括陣列光波導模組、稜鏡光學模組。這兩款都擁有良好的顯示效果,可以滿足各行各業客戶的需求。

聯動原素:貴公司設計該產品的初衷是什麼?設想中的應用場景是怎樣的?

王鵬:相比於其他AR光學模組,光波導擁有鏡片輕、薄(比如我們的模組,僅1.5mm厚)、透光度高(約>84%),因此它也是目前唯一能把AR眼鏡做成最像我們普通眼鏡的光學方案。

目前來說,AR眼鏡主要用於安防、警用、軍工、旅遊、工業、展覽展示等領域。未來預計將會擴展到消費電子領域,取代我們現在習慣的智能手機,真正解放雙手。目前,我們已經和一些著名的手機、消費電子領域的公司建立了合作關係。敬請期待。

聯動原素:目前公司產品的銷售模式是怎樣的?在銷售模式上有什麼創新麼?目前出貨量有多少?

王鵬:我們還是堅持自身供應鏈公司的角色。因此我們的銷售模式還是以販賣光機為主,客戶把我們的光學嵌入進去,打造屬於自己的AR眼鏡或頭顯。

不過,鑑於現在的AR市場還不成熟。很多客戶沒有自研硬件的能力或計劃,因此我們也做ODM、OEM的方案和服務。幫助客戶設計、打造整機。

目前我們波導大概已經出貨幾百個樣品。去年稜鏡也有大概K級的出貨量。和海康威視等大公司也建立了合作關係。

聯動原素:目前貴公司的團隊背景及規模、構成是怎樣的呢?目前主要的投入是技術的研發還是產品的推廣呢?相較於去年,貴公司在該產品或者業務的研發投入增加了百分之幾?

王鵬:如前所述,我們公司大部分是做傳統實業的出身,來自於中科院光機所、聯想、長江力偉等。目前公司研發佔比達到全部人員70%。

作為一家技術主導的科技公司,我們的主要投入當然還是研發,但是產品推廣,尤其是針對早期市場的教育也非常重要。相較於去年,我們在產品研發和生產上都加大了30%的投入,研發和生產大概各佔50%吧。

聯動原素:貴公司產品用到了哪些芯片、模組、傳感器?從實踐的角度,您認為智能眼鏡產業的發展對芯片、傳感器等半導體產業提出了哪些需求?

王鵬:我們的光學模組實際上不需要涉及太多傳統意義上的處理器芯片,但是我們需要用到所謂的微顯示芯片,可以把它理解成一種非常小的屏幕,投影到人眼的圖像需要從微顯示端發出來,通過光學Combiner反射到人眼裡。

智能眼鏡,尤其是AR眼鏡對半導體產業提出的主要是兩個要求,一是虛擬物體的定位需求,如何把虛擬物體定位在真實環境中,並實現近大遠小等符合我們人眼視覺習慣的效果,而不僅僅是停留在只把虛擬物體顯示出來?另外是體積越來越大的渲染需求對SoC的GPU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聯動原素:相對於市場上同等做光學的,貴公司產品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

王鵬:我們的核心競爭力是在光學的設計、加工和生產能力上,特別是量產能力。比如光波導模組,目前的核心瓶頸在於量產,高精度的玻璃冷加工工藝、極其複雜的膜系設計,近百層納米級膜厚的精確控制,層疊斜面稜鏡的精確貼合等,都制約著它的產能。而瓏璟光電應用自研工藝和供應鏈優勢,已經解決這一「老大難」問題。

在這方面,只有設計,或者只有機器,都是不夠的。只有把從設計、工藝到實際加工生產的整個環節都打通,才能實現真正的量產,而不只是停留在從實驗室做出幾個樣品的階段。目前我司波導保守估計月產能在5-10K,可以滿足當前大部分客戶的需求。

聯動原素:瓏璟光電產品目前所關注的行業領域有哪些?出貨量最高的是哪個領域?你們比較看好哪些行業領域?

王鵬:

我們現在的產品主要用於安防、軍工、旅遊、工業、展覽展示等領域。目前出貨量最高就是安防和軍工兩個領域,我們目前也是比較看好安防、軍工、還有教育等領域。

聯動原素:您是如何看待整個智能眼鏡產業的發展?似乎到了今年,智能眼鏡的溫度降下來了。

王鵬:恰恰相反,以我們實際對市場的感受來說,客戶對AR眼鏡的需求不僅沒有降低,反而有明顯的提升。這種需求無論是在急迫性還是場景明確性上都要比去年更高。所以我之前說2018年會是AR的分水嶺,到了2019年,這個技術可能會迎來更大規模的普及。

個人認為,整個AR產業的發展,不能孤立地去看。應該看到,無論是AR、VR還是AI等其他高新領域,本質上都是多個領域的技術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結果。比如AR眼鏡,在光學上需要大視場角、輕薄小巧的模組,定位上需要精度高、成本低的傳感器,運算和畫面渲染也需要性能強勁的SoC,此外還有續航高的電池等等。只有各種技術都成熟了,才能誕生讓客戶滿意的產品。

聯動原素:目前智能眼鏡行業對什麼樣的技術關注度可能會比較高呢?貴公司對該技術有什麼看法?

王鵬:粗略來說,AR相關的核心的技術其實就兩大塊,其一,把虛擬物體顯示出來,其二,把虛擬物體顯示在它應該在的位置。前者與我們的光學息息相關,後者就是SLAM、VIO等定位技術。我們所做的光波導是AR行業公認的光學顯示未來發展方向,當然類似全息光波導、光場等技術我們也在佈局。

聯動原素:貴公司產品有涉及到了人工智能技術嗎?你們是如何應用的?AI能夠解決什麼問題?

王鵬:AR眼鏡其實是人工智能一個非常好的載體。人工智能和雲計算的結合,賦予了我們各個產業強大無比的可能性。我們的公安幹警可以通過人臉識別比對遠程數據庫去抓住在逃嫌疑犯,工人們也可以通過遠端的智能助手來幫助自己實時解決工作上的一些問題。

這些都需要具體硬件的承載,手機是不合適的,很多實際的場景還是需要人雙手去操作的,比如警察拿著手機對著人群去掃描,肯定是不現實的。那麼AR眼鏡就會是一個非常好的終端,幫助把雲端的AI服務落地化,並把人們的雙手真正解放出來。即AI上天,AR在地。

聯動原素:物聯網經過七八年的發展,終於迎來了風口期,您認為貴公司的產品在物聯網產業中能否佔據一席之地?

王鵬:無論是IoT還是智能穿戴,AR都毋庸置疑的是其中重要的一環。AR眼鏡最大的優勢在於無與倫比的信息可視化能力,相比智能手錶、智能音箱等產品,AR擁有佩戴/攜帶方便、畫面大等諸多優點。現在很多智能音箱也在給自己加屏幕,實際上也側面說明了可視化對於IoT的重要性,而這正是AR最大的優點。

實際上,個人不喜歡用爆發或風口這類詞。一個行業的很多技術是要慢慢研發、慢慢探索,光有遠見預見到行業前期的未來還不夠,同時要敢於投入大量的資源去發展和推動,而不是空等著風口來。這樣會錯失很多機會。

聯動原素:貴公司在當前這個發展階段,最需要的資源是什麼?

王鵬:最重要的是資金,我們本質上是一家做硬件的公司,這類公司最重要的就是保持自身資金鍊的健康。我們也還是一家小小的創業公司,歡迎各位感興趣的投資人聯繫我們。

精彩吐槽環節:

李曉妍:大概什麼時候面向消費領域的產品會出來?

王鵬:保守估計大概需要3-5年,這個需要行業共同努力,特別是大公司的推動。

李曉妍:你們之前的融資情況是怎樣的?

王鵬:之前有一輪種子輪,去年融了一輪天使輪。現在在Pre-A輪階段,接近完成。

不到20人團隊,4年不懈努力,光波導AR模組從設計到量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