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開發平台功能:解決方案導向與數據應用導向誰更具生命力?

物聯網作為一個涵蓋廣泛,多元複雜的超級生態系統,發展至今孕育出了無數的企業,但是我們回頭想了一下,這個時代究竟創造出了哪一件真正為物聯網而生的事物,芯片、模組、傳感器這都是上一個時代甚至很早就有的,通信網絡、計算機技術都是物聯網“撿”現成的,仔細想了一下,還真只有物聯網平臺——一個將生態中各個元素串聯起來的重要平臺才是物聯網的“親生兒子”。

紮根垂直行業的徐工、三一重工、海爾、美的、聯想,三大運營商移動、聯通、電信,通信廠商華為、中興,互聯網第一陣營的阿里、百度、小米、京東,另外還有一大批創業公司像機智雲、立子云、雲智易、普奧雲、Ablecloud、遠景能源、塗鴉智能、樂為物聯等都搭建自己的物聯網開發平臺。

物聯網開發平臺功能:解決方案導向與數據應用導向誰更具生命力?提出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來看一下目前平臺的生存現狀。在物聯網時代決勝開始之前,大家都在想怎樣能夠在這個風口上站穩腳跟,挖掘第一桶金。第一次大家都瘋狂的撲在連接設備上,於是就建立一個IoT平臺,用戶可以基於自身的設備技術架構,簡單輕鬆接入物聯網。接下來又開闢出一個開發者入口,讓開發者在平臺上利用開發套件開發各式各樣的物聯網應用。不過截止到目前,市場所擺出的現實與理想的樣子大相庭徑,極大部分平臺企業都去做行業解決方案了!

首先我們看下面這張表格,裡面的行業或領域解決方案方案都是其在官網和宣傳冊上標明的。

物聯網開發平臺功能:解決方案導向與數據應用導向誰更具生命力?

物聯網平臺企業可以利用物聯網平臺優勢,聚合生態中的合作伙伴、形成產業聯盟、推動物聯網解決方案快速落地,這是明顯的優勢,可真正依靠平臺產生收益的卻是“零”。所以慢慢開始,市場上的物聯網開發平臺又逐漸的形成三大流派。

數據無法變現,做解決方案是當下最佳選擇!?

目前市場上基於物聯網平臺所創的物聯網應用寥寥無幾,回想一下互聯網時代,各種手機、電腦、平板智能硬件設備大規模普及,產生了大數據,基於用戶數據才有了我們移動互聯網時代千萬APP應用,應用繁榮,數據量也不斷指數增長,讓數據又服務於用戶再又產生新的應用,這樣才成就一大批互聯網企業,像BATJ、美團、滴滴等等。

物聯網時代是否能夠延續互聯網時代的繁榮還無法去預測,有延續的“勇氣”,就目前物聯網應用情況來看,還沒有延續下去的“態勢”,物聯網平臺企業都紛紛投向的做解決方案,數據變現似乎被“擱淺”了。像從互聯網投身過來的阿里,在城市、生活、製造、汽車四個領域宣稱有205套行業解決方案,37套通用解決方案,給自己IoT平臺的定位是“物聯網基礎設施的搭建者”;華為也是在物聯網平臺持續發力,其OceanConnect物聯網平臺主要專注於智慧家庭、公共事業、車聯網、智慧城市四大領域的解決方案,也有開發者社區,不過開發對象只針對合作企業。

總的來看,目前物聯網開發平臺形成了三股趨勢,第一類堅持初心繼續一平臺開發為主,打造開發者生態,優化平臺模塊,協助開發者開發物聯網應用;第二類以解決方案為主,平臺為輔,平臺的一些功能模塊調用服務於解決方案快速落地;第三類就是平臺價值沒有體現出來,完全投身於做解決方案。

物聯網開發平臺功能:解決方案導向與數據應用導向誰更具生命力?

物聯網開發平臺功能:解決方案導向與數據應用導向誰更具生命力?

在工業領域,我們看到的更多是廠商怎樣幫助傳統制造業打通設備協議,讓設備上網。深圳模擬科技TLINK就是專門做連接,其自主研發的一套自定義協議流程很有意思,像TCP長連接,用戶在平臺上面編輯協議標籤並組合協議標籤,然後保存在平臺上形成自有協議,這個有些類似玩拼字遊戲;還有的企業就是通過數據進行一些預測性維護,深圳華遠雲聯工業物聯網HIIOT海鷗雲平臺基於機器學習打造的預測性維護引擎,對客戶設備的狀態實時監測的方式,以一種低成本的方式在設備最佳性能喪失之前,能對它進行及時的維護,從而提升備品備件庫存準確率並延長設備生命週期;北京的中能遠景自主研發的 CloudLinx 工業物聯網及大數據分析平臺可以實現對設備歷史數據建模分析,其平臺上已經有11套預警模型。

物聯網開發平臺功能:解決方案導向與數據應用導向誰更具生命力?

物聯網開發平臺功能:解決方案導向與數據應用導向誰更具生命力?

物聯網開發平臺功能:解決方案導向與數據應用導向誰更具生命力?

不過“預測性”維護這項技能,基本已經成為所有工業物聯網平臺的通用功能,像更懂機械設備的徐工信息、樹根互聯在一塊已經做到很凸顯的優勢了,對於智能化提出更高要求的傳統企業沒有多大的新意了。

講了這麼多,真正基於數據創造的物聯網應用又在哪裡呢?賺錢的商業模式出現了嗎?

除了摩拜、ofo目前能算上物聯網最經典的應用案例,還有什麼?物聯網平臺光靠養開發者,確實要花費不少成本,並且在短期內也無法看到效益回報。所以“沒耐心”的企業們都轉向經濟效益更快的“解決方案陣營”,並且很多大平臺企業很“傲嬌”,對小訂單的解決案例還不care。不過確實純粹靠平臺營利的企業基本為零,靠解決方案生存下來的企業雖不豐裕,但還是能夠“挺”下來。

不過近期我們驚喜的發現徐工信息有,在自己原有的傳統租賃模式基礎之上開創了施工裝備O2O經營租賃模式,開闢了新的物聯網金融服務。傳統金融的一大核心是不動產的抵押,基於物聯網新技術的應用可以對企業的動態行為(如設備運行狀態、異常狀態、工作強度、庫存、銷售等數據)進行監測和數據捕捉,從而將輕資產企業的不動產轉為動產,以此為銀行的授信提供依據。徵信模型加入物聯網數據能夠對用戶進行更加全面、客觀、動態的評價,有利於甄選優質客戶,提高服務質量。另外銀行可以充分掌握用戶信息,消除“信息不對稱”所帶來的不確定性。以前需要一對報表,現在只需要基於徐工Xrea 平臺的物聯網金融微服務,可實現線上無人化、自動化用戶融資申請、徵信評價與審核,極大提高金融服務效率。

物聯網開發平臺功能:解決方案導向與數據應用導向誰更具生命力?

真正基於數據創造的物聯網應用目前還是極少的,不足以引起整個物聯網產業關注。所以平臺企業們還是“專心致志”的做行業解決方案,某一時刻,在這些企業身上我們看到了互聯網時代系統集成商們的身影,系統集成服務自誕生之日起,就一直隨著IT行業的大勢而發展。從最初的硬件主導,到硬件軟化,再到軟件服務化、服務產品化,IT行業發展大勢有著一個清晰的演進脈絡。但是,近幾年來系統集成服務市場的發展並未跟得上IT行業大勢的變化,行業整體盈利水平低下,營業收入增長乏力,大、中、小各級系統集成商的轉型升級皆較為困難,因為其發展還是有盡頭的,

所以你們有沒有想過優秀的系統集成商們為什麼沒能在物聯網時代延續他們的輝煌?在今後的文章中我們再仔細探討。

那麼做解決方案不是長久之計,平臺企業是否還有一段路要走?

的確,且走且珍惜,說不定在未來幾年之內被洗牌了。目前以快速開發著稱的塗鴉很受推崇,平臺模塊化的構件可以快速幫助開發者構建一個智能硬件,傻瓜式的自助服務讓不懂編程的人也能成為一名程序員。另外一家北京樂為物聯,雖然名氣遠不及塗鴉等平臺,市場上活躍的也不頻繁,但9個人的公司,依靠5名技術人員搭建的物聯網開發平臺,卻擁有註冊用戶兩萬,活躍用戶一萬多,接入設備六萬多,活躍設備兩萬九多,並且這些物聯網設備大部分都出自開發者之手。

在工業垂直領域,除了考量設備連接量,還有就是工業APP數量,目前徐工在線設備量已經達到46萬,設備型號種類有1000多種,並且通過Xrea開放生態體系,第三方開發者能夠自助開發工業APP,另外應用APP對微服務的調用和二次開發,將工業智慧固化和軟件化。

物聯網開發平臺功能:解決方案導向與數據應用導向誰更具生命力?

平臺之路竟然走的這麼痛苦,為何不懸崖勒馬,另闢新路?路漫漫其修遠,縱觀信息科技產業發展歷程,物聯網平臺是IoT時代第一入口,入口竟然擺在面前,就必須堅持到底,至於平臺的功能是解決方案導向還是數據應用導向更具生命力,我們也不必要糾結在此,一切都是以市場為導向而驅動,或許解決方案能夠為平臺帶來更多的有效數據,亦或許現在解決方案更加擁有經濟效益,要先活下來才能慢慢研究數據的價值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