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大腦毒品泛濫,孩子是重災區:父母真的別再放任了!

本文轉自(國館(ID:guoguan5000)

新型大脑毒品泛滥,孩子是重灾区:父母真的别再放任了!

網絡遊戲有成癮機制,沉迷其中會導致大腦生理結構發生變化,這兩點幾乎和毒品如出一轍,可以說,沉迷網遊,就是一種新型的大腦毒品在泛濫,而對象就是孩子。

新型大脑毒品泛滥,孩子是重灾区:父母真的别再放任了!
新型大脑毒品泛滥,孩子是重灾区:父母真的别再放任了!新型大脑毒品泛滥,孩子是重灾区:父母真的别再放任了!

遊戲成癮被列為精神類疾病

前幾天,一則重磅新聞:6月19日,世界衛生組織正式把“遊戲成癮”列為精神疾病,並通知世界各國將此病症納入醫療體系。

也就是說,現在過度沉迷遊戲,算是精神病的一種了。

不僅如此,網絡遊戲有兩大特點,第一是成癮機制:開發者為了讓你沉迷其中,會設置成癮機制;第二是會導致大腦結構發生變化。

可以說,沉迷網友遊戲現象,就是“新型大腦毒品”的泛濫,而對象,就是孩子。

新型大脑毒品泛滥,孩子是重灾区:父母真的别再放任了!

事件一出來,網友們都沸騰了。

“我玩得好好的遊戲,怎麼就成精神病了?”

“什麼破標準啊,我不就是玩個遊戲,現在就給整成精神病了?”

我想起兩則新聞報道。

第一個是錢江晚報的報道。一個22歲的年輕人,從小就喜歡玩網遊,到了高中,更是沉迷於此,經常逃課到網吧通宵打遊戲。

索性退了學,到杭州來打工。說是打工,其實是為了脫離父母的控制,更加爽快地玩遊戲。

他向父母、親戚和高利貸借了6萬塊錢,租了一個小破房子,買了臺電腦。從此每天都沉迷於網絡遊戲,不去找工作,吃飯點外賣,足不出戶,完全隔絕與外界的一切往來。

在這個出租屋裡,他每天的生活就是玩遊戲、點外賣、睡覺,晨昏顛倒。

2個月後,出事了。

朋友家人怎麼也聯繫不上他,於是找到了他住的出租房,還報警了。

警察到地方,打開房門一看,驚呆了,一股惡臭味撲面而來,這個年輕人躺在床上,一動不動,床單已經溼了,看起來是尿臭味。

身旁是一臺亮著的電腦,電腦還在遊戲界面。再看看他,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面黃肌瘦、神志恍惚。

送到醫院,更讓醫生驚訝的是,他屁股上居然仗著褥瘡!你要知道,褥瘡是癱瘓長期臥床的病人才可能患的,在正常情況下,在陰暗潮溼的環境裡,保持一個動作壓迫皮膚十幾個小時不動,才可能長褥瘡。

我幾乎可以想象這個年輕人這兩個月的生活:每天吃飯點外賣,毫無作息規律,餓得受不了了就吃,困得受不了了才睡,其餘時間全部玩遊戲,精神高度集中,同一姿勢一動不動,導致下半身血液流通緩慢,發麻,生褥瘡,以至於大小便失禁,拉屎撒尿全在床上。

但即使如此,他還能沉迷在遊戲中。得上癮多深,才能做到這樣頹廢啊!

新型大脑毒品泛滥,孩子是重灾区:父母真的别再放任了!

這個年輕人的出租屋,一床被子,一臺電腦,玩遊戲玩得撒尿拉屎都直接在床上解決,而不想動。

第二個新聞是在網易看到的,一個13歲小孩喜歡玩王者榮耀,非常痴迷,放學回家後就捧著手機玩,成績直線下滑。

孩子父親看到後,很生氣:“爸爸身體不好,賺錢養你供你讀書,你要好好讀書。明天要考試,今天晚上就不要玩遊戲了。”

張先生把手機從孩子手裡收回來。孩子一聲不吭,走到陽臺,突然就跳下去了。嚇死張先生了。

“幸好樓層不高,下雨土地也溼的,但也受了重傷。”

但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孩子一醒過來,手術都還沒做,就問張先生要手機:“快給我,我要玩遊戲!”纏著他要錢買裝備。

很多人說遊戲不會成癮,只是玩玩而已,那是他們根本沒有見到過遊戲成癮的人是什麼樣子!你見過遊戲玩玩而已,把自己玩成大小便失禁的嗎?你見過遊戲玩玩而已,以死相逼讓爸媽買遊戲裝備的嗎?

很多人說賭博也只是玩玩而已,結果呢?很多人說吸毒一開始也是玩玩而已,結果呢?無一不上癮,無一不為此付出極其慘痛的代價。

所以,我非常認可世衛組織把“遊戲成癮”列入精神類疾病,極度痴迷遊戲的人,和嗜賭吸毒者一樣,他們生活在現實中找不到任何意義,沉浸在虛擬世界或藥品中,靠著它們獲得一陣又一陣快感。一旦這種快感消失,就又不得不繼續沉迷,以尋求新的快感。

他們的生命只剩下最淺層的虛擬快感,沒有任何內容。他們也必須依靠這種快感才能生存下去。恕我直言,這就是成癮,就是精神類疾病。

新型大脑毒品泛滥,孩子是重灾区:父母真的别再放任了!
新型大脑毒品泛滥,孩子是重灾区:父母真的别再放任了!

喜歡玩遊戲並不等於遊戲成癮

有女性讀者在後臺給我留言:“聽說世衛組織把遊戲成癮列為精神類疾病了,我孩子現在每天晚上睡覺之前都要玩一把吃雞遊戲才睡,這算不算成癮啊?”

我回復她:“不是所有喜歡玩遊戲的人,都是遊戲成癮者;玩遊戲和遊戲成癮,是截然不同的概念。每天晚上玩一把吃雞,如果時間不長,沒有剝奪他的睡眠和學習時間,沒有讓他的生活變得更壞,反而緩解壓力和焦慮。每天玩一把吃雞再睡,也未必不可。”

從小我們就喜歡玩遊戲,因為能獲得開心。玩是天性,是生理需求,是天賦人權。每個人都應該玩,會玩的人,才會享受生活。

網絡遊戲,大大拓展了我們玩的空間和想象,而且還省時間,不用召集小夥伴,不用專門找場地就能玩。喜歡玩網遊,是必然的事情。

但玩網遊和遊戲成癮,是截然不同的概念。

世衛組織對“遊戲成癮”的有三條標準:

新型大脑毒品泛滥,孩子是重灾区:父母真的别再放任了!

世衛組織對“遊戲成癮”的有三條標準:

(1)對玩遊戲的控制能力受損。

我看過這樣的新聞,一個大學生,沉迷遊戲不能自拔,在網吧連續通宵3天上網玩遊戲,連上廁所的時間都沒有,最終導致膀胱爆炸。玩遊戲到這個地步,就是失控了。

你無法控制你玩遊戲的時間、頻率;你更無法控制你什麼時候該玩,什麼時候不該玩。

(2)遊戲高於一切,其他興趣以及日常活動,都須讓位於遊戲。

在新浪看到一則新聞,一位媽媽被送進ICU,要動大手術,想見自己的孩子一面,可能是最後一面。結果孩子守在電腦面前不願意走,理由是:“我要玩遊戲。”

對他們來說,遊戲是存在的意義,遊戲是所有事情的最高優先級。手機被沒收,被禁止玩遊戲,他們是敢去死的,正如上面那個13歲的跳樓的小男孩。

(3)即使導致了負面影響,遊戲行為仍在繼續和升級。

什麼叫負面影響?

負面影響就是玩遊戲導致褥瘡、大小便失禁了,還要繼續玩;

負面影響就是玩遊戲憋尿憋到膀胱爆炸了,還要繼續玩。

另外,要想確診“遊戲成癮”,行為模式還必須足夠嚴重,導致在個人、家庭、社交、教育、職場或其他重要領域造成重大的損害,並通常明顯持續了至少12個月。

也就是說,不是所有喜歡玩遊戲的人,都是遊戲成癮者。

你無需過分擔心,看到這個新聞就跳起來,覺得自己的孩子是不是遊戲成癮了,是不是生活產生障礙了?沒那麼容易的。

“研究表明,在參與數字和視頻遊戲活動人中,只有一小部分人受遊戲障礙影響。”喜歡玩遊戲,並不是洪水猛獸。

新型大脑毒品泛滥,孩子是重灾区:父母真的别再放任了!
新型大脑毒品泛滥,孩子是重灾区:父母真的别再放任了!

玩遊戲不是洪水猛獸

但也不可等閒視之

不過,喜歡玩遊戲,不是洪水猛獸,但也不能等閒視之。

尤其對於孩子來說,缺乏基本自律能力,也缺乏對於時間概念的認知,模糊不清的世界觀下,喜歡玩遊戲,特別容易往沉迷遊戲的方向滑下去。

對於遊戲愛好者來說,需要警惕的第一點就是:沉迷的下一步,就是成癮。

看到一個新聞,一位孩子,讀初中,因為父母讓他玩遊戲,站在32樓樓頂威脅要跳下去。而他父母,壓根沒想到會到這一步。

其實他孩子之前不喜歡玩遊戲,但父母很忙,沒時間帶他,於是,就給他玩手機遊戲打發時間。

“沒關係,就是玩玩嘛。”這是他爸爸的想法。

玩玩而已,到最後,越玩越深,最嚴重的時候,一天到晚拿著手機在玩,光遊戲充值就充了十幾萬。

很多人認為遊戲只是玩玩,就像玩做迷藏一樣嘛。

但很多人不知道,網絡遊戲是有成癮機制的。

網絡遊戲的開發者,為了讓玩家越來越喜歡玩遊戲,越來越喜歡沉迷其中,會設置成癮機制,讓你不能自拔。

對沒有基本自律能力的人來說,例如孩子,例如某些成人,就非常容易成癮,一旦成癮,很難戒掉。

所以,對父母來說,孩子玩遊戲無可厚非,但作為父母,必須要掌控好給孩子玩遊戲的時間和頻率,從一開始就不能縱容他,無論他怎麼哭鬧。這是責任,更是愛。

對於孩子玩遊戲這件事,控制權一開始就應該掌握在父母手中。

新型大脑毒品泛滥,孩子是重灾区:父母真的别再放任了!

第二:遊戲成癮者,腦部會發生變化。

遊戲成癮的人,腦部是會發生變化的:

新型大脑毒品泛滥,孩子是重灾区:父母真的别再放任了!

首先是大腦的異常灰質體積會變大,成癮症狀越嚴重,這種體積越大;

其次是大腦的左側島葉皮層厚度發生變化,成癮症狀越嚴重,厚度越大;

你無須知道這些變化意味著什麼,但你必須明白:遊戲成癮,不僅僅是一種心理狀態,在心理上對遊戲的沉迷。

遊戲成癮和其它所有黃賭毒成癮一樣,都會帶來大腦生理結構的變化。這種變化是否可逆,尚不可知。

需要父母們警惕的是,如果你的孩子從小就沉迷遊戲,慢慢腦部發育會呈現不正常的趨向,這才是最可怕的。

如果這種變化不可逆,從小沉迷遊戲日後也許還會影響孩子的正常智商、情商、注意力和其他心理狀態。

這也就是為什麼說,孩子大範圍沉迷網絡遊戲,是一種大腦毒品的泛濫。

新型大脑毒品泛滥,孩子是重灾区:父母真的别再放任了!

第三:沉迷遊戲極易導致頹廢。

為了寫這個選題,我採訪過幾個痴迷遊戲的人,他們不工作,不參加社交,也沒有任何其它愛好。每天花在遊戲上的時間超過15個小時。

寧肯睡短點,遊戲一定要玩。

這些人,無論男女,毫無例外地頹廢、喪、死氣沉沉,要麼弓腰駝背,要麼形象邋遢,彷彿提不起生活的慾望與激情。

作家李尚龍寫過一篇文章:“如何毀掉一個年輕人。”

最好的辦法就是,給他一臺電腦,一盤遊戲,一根網線,再給一個外賣電話,這個人就廢了。為什麼會廢了?

沉迷遊戲會打破所有的作息規律。想想你身邊那些沉迷網遊的人,是否如此?通宵遊戲,吃飯也顧不上,甚至連撒尿都顧不上,憋著,膀胱都被憋爆炸了。

更談不上打扮,注重形象與身材,去健身,鍛鍊,看書。

虛擬世界的快感,一步一步,一點一點吞噬著人的精氣神。長期沉迷網絡世界的人,必然萎靡不振,亮眼無光。另外一個層面,持續的電腦輻射也會對人體造成傷害。

這同樣值得父母警惕,如果掌握不好節奏,你的孩子沉醉在我網遊,那這個孩子的青春就廢了。在最好、最值得放飛的年華,活得邋遢、萎靡、猥瑣、沒有絲毫精氣神。這很可怕。

新型大脑毒品泛滥,孩子是重灾区:父母真的别再放任了!新型大脑毒品泛滥,孩子是重灾区:父母真的别再放任了!

選擇楊永信

是讓孩子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

前幾年,網遊在中國興起,大批孩子沉迷網絡世界時。很多父母為了讓孩子戒除網癮,找了一個叫楊永信的人。

這就是臭名昭著的“電擊療法”——不管你們怎麼看,我認為,這就是臭名昭著。

楊永信號稱網戒中心的治療網癮少年的專家。對外網癮少年,他是怎麼治療的呢?

“很簡單,電擊。”

找幾個大漢把孩子綁在病床上,然後拿著電頭對著孩子的太陽穴,電擊。在進行電擊之前,楊永信不會對孩子做任何身體上的檢查,上來就電,電到你認錯,電到你認同,電到你求饒,電到你屈服。

新型大脑毒品泛滥,孩子是重灾区:父母真的别再放任了!

柴靜採訪過被楊永信電擊過的幾個所謂“網癮少年”。

柴靜:“被電擊之中什麼感覺?”

“就是劇烈的疼痛,抽搐。別的孩子一起按住我,那種感覺說不上來,真的,只有經歷過才能知道。如果真要說的話,就是那種特別高頻率的震動的小錘子一下一下擊打著我的太陽穴,痛不欲生!”

當柴靜問電擊會持續多長時間時,孩子冷漠地回答“40分鐘”。

柴靜問:“電擊這麼疼,為什麼還願意留在這裡?”

小女孩說:“因為電擊是好的,讓我覺得清醒。”

柴靜覺得孩子語氣不對,又追了一句:“真的嗎?”

小女孩臉漲得通紅,眼淚大顆大顆往下落,最後依然堅定地回答:“我願意留在這。”

那是恐懼,那是近乎贖罪般的求饒。

新型大脑毒品泛滥,孩子是重灾区:父母真的别再放任了!

你不服是吧,好,那就打,那就電擊,打到你服為止;你不認錯是吧,好,那就打,往死裡打,打到你認錯為止;你不聽話是吧,好,那就打,往死裡打,打到你聽話為止。

秦朝時,權監趙高在朝堂上公然“指鹿為馬”,一眾官員畏懼趙高的權勢,無一敢跳出來反對。成年人迫於權勢,迫於威脅,都可以屈服,更可況一個孩子。

你讓他去接受電擊,讓他受到折磨,痛不欲生,這種情況下,別說認錯,吃屎他都願意。

所有把自己孩子以“治療網癮”為名送到楊永信們那裡的家長,恕我直言,病得比孩子還嚴重。

當然,楊永信不是一個個例,千千萬萬的楊永信們,打著給孩子“治療網癮”的名號,實則就是折磨孩子,變著法的折磨孩子。

這一點,你必須清楚,必須明白:

“楊永信們治不好你的孩子,只會折磨他,把他的興趣愛好、獨立人格、信任感安全感全部打掉,變成一個奴隸,一個廢人,他就聽話了。”

作家涼說得好:“人們以為苦難會讓人更為強大。但實際上,大部分人被苦難折磨得不成樣子,懦弱,保守,渾身充滿奴性。像狗群遷徙一樣走在街上,發出快樂的笑聲。真正因苦難而變強大的人,從不認為自己經歷過苦難。那些聲稱從苦難中走出來的人,是脫了人皮穿上囚服走出來的。”

新型大脑毒品泛滥,孩子是重灾区:父母真的别再放任了!
新型大脑毒品泛滥,孩子是重灾区:父母真的别再放任了!

幾點建議,給父母的:

(1)無論電腦還是手機,要絕對掌握在自己手中;每天固定的時間(例如孩子作業寫完了,表現很優秀等等)才能把手機給孩子玩,並且玩的時間,必須要嚴格規定。

(2)別因孩子的哭鬧和乞求而變得心軟,就輕易把手機給他,這不是愛,這是婦人之仁。

(3)想讓孩子不沉迷在手遊中,你自己必須先做到:不總是低頭玩手機,別吃飯時微博微信刷個不停。

(4)多陪陪孩子,去公園,去海邊,讓他感受到真實世界的美好。花精力、花時間,而不是扔個手機給孩子讓他自己玩。

(5)別妖魔化網絡遊戲,5G時代都快來了,你還堅決不讓孩子碰手機,這是走向另一個極端。孩子玩遊戲,很正常,但必須在父母的監護和管理下玩遊戲。

(6)在養孩子這件事情上,多花點心思。

養孩子就像種花,你用心,它就會開花;你多用點心,它就會讓你的房間充滿芬芳。

新型大脑毒品泛滥,孩子是重灾区:父母真的别再放任了!

國館:一個有品有內涵的公號。

用文化修煉心靈,以智慧對話世界,在這裡,重新發現文化的魅力。

國館2018重磅新書《圖說二十四節氣》正火熱銷售中。

新型大脑毒品泛滥,孩子是重灾区:父母真的别再放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