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喪到家的台灣片,看完哭著給滿分

當你老了,回顧一生,就會發覺:什麼時候出國讀書,什麼時候決定做第一份職業,何時選定了對象而戀愛,什麼時候結婚,其實都是命運的鉅變。

這部臺灣電影——《最後的詩句》,正是向我們講述了兩個鉅變的人生,如夢如幻,如泡如影。

豆瓣評分7.5。

這部喪到家的臺灣片,看完哭著給滿分

故事很簡單,不過就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愛情故事罷了,年少的感情,會有什麼不同呢。

故事的主人公,施人傑,影片就像是大多數校園中的愛情橋段一樣,遇見、鍾情、相戀,一切都順其自然理所應當,並沒有什麼驚喜與反轉。

這部喪到家的臺灣片,看完哭著給滿分

幾年之後,兩人畢業。男主去軍隊服兵役,女主去了報社工作。兩人會在一天結束後互通電話,聊聊日常,聊聊未來。

男主臨近退伍,從小“缺失”的父親來軍隊看他,男主對父親毫不理睬。卻沒想到,這是父子倆最後一次見面。

這部喪到家的臺灣片,看完哭著給滿分

父親因欠債還不上錢最終選擇自殺,只是可惜借錢的人卻不會理會施人傑口中所說的不繼承遺產,也就沒有義務還錢的說法,畢竟法律是法律,而折磨卻仍然無法逃脫,簡單一句“父債子償”就讓你無力招架,更何苦,法律又能怎麼樣?

因此在服完兵役之後,本應是為了自己和女友曉萍的未來奮鬥的施人傑,不得不承擔起還債的壓力,似乎美好的生活就因為這筆債務而足足耽擱了好多年。

這部喪到家的臺灣片,看完哭著給滿分

還是有著期待的。

只是生活好像並不是這麼一回事,在終於將父親的債務從生活中撇去後,生活仍然不肯輕易放過你。房地產市場的不景氣,工作的不順意,而同居多年,卻沒有任何底氣可以向曉萍求婚。

這部喪到家的臺灣片,看完哭著給滿分

生活太難了,兩個人在一起好像就沒有會變好的可能性,遲早會把人逼瘋的。於是之後在目睹曉萍上了一輛跑車時,感受就只剩“啊這樣,會分開的。”

這部喪到家的臺灣片,看完哭著給滿分

到底沒有真的提出分手,施人傑提起去大陸做事,去幾年沒有提及,只是一句輕飄飄的“到時候把你接過來”拋給曉萍,不過是另一種意義上的“分手”。

沒有衣錦還鄉,不過是狼狽的偷渡回臺灣,到這終於醒悟過來,哪有那麼多的翻身戲碼,就算是曉萍,在朋友口中也不過是被跑車主人欺騙、墮胎、抑鬱症和自殺未遂而已。

這部喪到家的臺灣片,看完哭著給滿分

他想要重新開始,可她已沒有勇氣了,僅剩的那點決心也就是自殺而已。

當男主發現自殺的曉萍後,他崩潰了,他找到以前高利貸的人搞來了一把槍,他想幫曉萍報仇。

這部喪到家的臺灣片,看完哭著給滿分

等到他綁架了以前跟曉萍曖昧的富二代後,他才知道,其實他們並沒有發生關係,而那個男的最後說的曉萍一直是愛他的,這個時候男主才明白,其實,殺死曉萍並不是那個曖昧男,而是他自己,是他自己的自私、嫉妒、誤解害死了一直愛著自己的曉萍。

最後他選擇了自殺,他盯著的那幅畫,回憶了最青澀但是有最朝氣蓬勃的以前,回憶很美好,詩句太美,美得讓我們這些生活在現實的人承受不來。

這部喪到家的臺灣片,看完哭著給滿分

到電影結束,很好奇,最後的詩句到底意味著什麼,有的人,就註定會這樣悲慘過一生,或許提不上悲慘,也就是難一點,更難一點,而有的人就是以幸福為基調,此後發生的是不斷錦上添花而已。

想跟相遇相知相愛相守的人一起,每天醒來日子都更好一點,通過奮鬥把生活過得如詩一般美好,這是每一個年輕人的希望,但現實卻只能讓你擁抱純真的夢。

這部喪到家的臺灣片,看完哭著給滿分

施人傑和曉萍都很好,活得認真,努力,跟普通人一樣,困於生活預期與現實的落差,雞零狗碎的瑣碎,不肯好好說話的煩惱,把原本的新鮮熱情,慢慢風化成影片中的牆角黴菌,普通人啊,都是普通人,對生活的一切我們都要含淚接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