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打「假疫苗」,更要「打非掃黃」!

要打“假疫苗”,更要“打非扫黄”!

要打“假疫苗”,更要“打非扫黄”!

“地獄空蕩蕩,魔鬼在人間”,對金錢的貪婪與慾望,竟可以引發如此醜陋的人心。

對毫無抵抗力的兒童下手,然後拿著千千萬萬孩子的健康換來的財富,試問這些魔鬼享用時舒不舒服?

良心難不難受?

要打“假疫苗”,更要“打非扫黄”!

如今,我們習主席以及李克強總理均對“假疫苗”問題都做了重要的批示,相關的涉案人員及案件亦進入了刑事偵查階段,小明希望也相信這個讓無數國人焦慮揪心的“疫苗之殤”,終會有一個滿意的結局。

要打“假疫苗”,更要“打非扫黄”!

若說“假疫苗”關係的是孩子們的身體健康,必須堅決打擊,絕不容忍。

那麼“黃”“非”影響的則是年輕一代的心理健康,更是要嚴防死守,高度戒備。

指清理黃色書刊、黃色音像製品及歌舞娛樂場所、服務行業的色情服務,就是指掃除淫穢色情、封建迷信等危害人們身心健康、汙染社會文化環境的文化垃圾。

是指打擊非法出版物,即打擊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的破壞社會安定、危害國家安全、煽動民族分裂的出版物,侵權盜版出版物以及其他非法出版物。

要打“假疫苗”,更要“打非扫黄”!

“掃黃打非”是一項長期的執法活動,其中網絡“掃黃打非”更是重中之重,刻不容緩。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互聯網的不斷髮展,各大平臺的短視頻佔據了越來越多年輕人們的視野。年輕人通過時下火爆的快手、抖音、火山等各種直播或短視頻社交軟件,欣賞的同時也分享著各自生活中的樂事趣事,在獲取更多的見識和關注的同時,也被平臺上的內容影響著世界觀、價值觀及人生觀的形成。

一些別有用心之人,無視倫理道德甚至觸碰了法律底線,利用這些渠道製造低俗、色情的內容,以致各種平臺上頻頻出現黃色低俗、不科學,甚至有違社會公德以及觸犯法律底線的內容,嚴重的影響了正在完善三觀的年輕人。

無論是“洗澡門”、“換衣門”、“廁所門”還是“早孕媽媽”等事件的出現,抑或是“直播造娃娃”等毫無底線地公然在平臺上進行色情表演,由於觀看門檻低、傳播面廣,大量未成年人易被引誘觀看,因此嚴重影響著年輕一代身心健康的成長,帶來極其負面的影響。

要打“假疫苗”,更要“打非扫黄”!

上傳淫穢視頻或利用直播平臺進行淫穢色情表演,以此吸引用戶觀看並從中謀求用戶打賞、贈送禮物或購買觀看會員等方式牟取利益,觸犯的是《刑法》第三百六十三條。

“以牟利為目的,製作、複製、出版、販賣、傳播淫穢物品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罰金;

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情節特別嚴重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的規定,一般是涉嫌構成傳播淫穢物品牟利罪。

同樣,如果相應的平臺明知這些視頻的存在,仍然通過審核或審核不嚴,任由這些視頻在平臺內播放散播,從而吸引用戶流量或參與分成,同樣也是涉嫌該罪。

之前受人關注的“快播案”便是如此。

要打“假疫苗”,更要“打非扫黄”!

而看到這些淫穢低俗視頻後進行轉發、傳播,雖不以牟利為目的,且未從中牟取利益的,亦有可能觸犯第三百六十四條第一款

“傳播淫穢的書刊、影片、音像、圖片或者其他淫穢物品,情節嚴重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的規定,涉嫌構成傳播淫穢物品罪。

這種傳播行為可以是在公共場合公開進行,也可以是在公眾中私下進行。

而該條第四款是關於向不滿十八週歲的未成年人傳播淫穢物品從重處罰的規定。

未成年人是需要在法律上特殊保護的群體,向未成年人傳播淫穢物品的,相當於直接對未成年人實施了犯罪行為,其社會危害性是顯而易見的。

要打“假疫苗”,更要“打非扫黄”!

近日,全國“掃黃打非”辦公室公佈了2018年上半年工作數據:

1至6月,全國共收繳各類非法出版物980餘萬件,清理淫穢色情等有害信息2700餘萬條,取締關閉網站及APP應用6.2萬餘個;共查處“掃黃打非”案件5500多起,其中行政處罰4800多起,刑事案件565起,刑事處罰1447人。

成績固然亮眼斐然,卻也是說明了事態的頻發及嚴重性。為了我們的年輕一代及清新幹淨的文化氛圍, 面對互聯網上呈高發態勢的色情低俗、侮辱謾罵、虛假廣告、造謠傳謠、侵犯版權等等這些涉嫌違反法律法規的內容,不論是平臺、廣告商、投資方還是用戶,在“掃黃打非”上,誰都不能置身事外。

要打“假疫苗”,更要“打非扫黄”!

文丨娜娜

圖丨網絡

要打“假疫苗”,更要“打非扫黄”!要打“假疫苗”,更要“打非扫黄”!
要打“假疫苗”,更要“打非扫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