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中精品,民國綠

紫砂壺泥料中有種"綠泥"叫"民國綠",它是紫砂壺中極為重要的一種"綠泥"---且說一點民國綠的相關知識,希望對玩家有所幫助。

何謂“民國綠”

所謂“民國綠”紫砂原料,是指在1949年以前從丁蜀黃龍山上開採出來的一種顏色偏綠的本山段泥,民國綠泥礦土呈淡綠色層片狀,產於黃龍山紫砂泥岩層中(象五花肉一樣),僅數釐米厚,由於位於紫泥上層與巖板間,俗稱"龍筋",其礦物組成主要為二氧化硅,石英及少量的金屬氧化物,採掘量極少,如今已經非常稀有,用這種原料添加小於0.5%的金屬氧化物鈷和其它礦物顏料,做出來的壺,就叫民國綠泥壺。

砂中精品,民國綠

>>>>關於金屬氧化物

金屬氧化物作為著色劑,廣泛用於陶瓷,玻璃,我們知道,鐵、錳、鈷在元素週期表中屬於過渡元素,不屬於重金屬元素,且它們在硅酸鹽中是非常穩定的,是不溶於水及弱酸鹼的。只要我們合理地、適量地運用是完全無毒無害的。但是,美國FDA標準中對日用陶瓷器皿氧化鉛和氧化鎘有嚴格的標準,因為這兩種物質不穩定,在常溫下容易遊離出鉛和鎘離子,這對身體是有害的,幸運的是,紫砂原料根本不需要用到這兩種物質,因為紫砂不要增加白度和透明度

砂中精品,民國綠

>>>>關於二氧化鈷

早在元代,中國就進口一種波斯顏料,叫“蘇里麻青”,其實就是二氧化鈷,是江西景德鎮青花瓷的主要原料,到了明代宣德年間,“蘇里麻青”被廣泛地用於陶瓷原料的製備,紫砂壺用到的這種原料應該在清代後期,在宜興,出土了大量的六朝青釉陶瓷,當時人們覺的這個顏色如果用於紫砂壺,將會有更多的人喜歡,於是,紫砂壺生產者在景德鎮青花瓷上的到啟發,在段泥中加入這種顏料,呈現出非常美觀的表面效果,但是,這種原料比較精貴,未能廣泛使用,直到民國後期,上海城隍廟古玩經營者,應收藏家的要求,聘請了一批丁蜀的制壺高手到上海做壺,在普通的段泥中添加了這種顏料。就這樣,民國綠泥才真正從上海誕生,這種壺會呈現淡綠偏藍的表面機理,是仿古紫砂壺的好材料,在當時,受到了許多人的追捧。

砂中精品,民國綠

“民國綠”之發展

1949年以後,紫砂進入了一個微妙的發展時期,從1956年紫砂合作社成立,到1966年文革開始,紫砂分粗貨和細貨兩類,粗貨就是日用的普通茶壺,細貨就是工藝品,當時,沒有收藏品這個概念,做的好的工手把粗工細做,一般都是出口或各家友誼商店的定貨。民國綠泥是絕對不會用於粗貨的,只能用於細貨,而且一定是提供給手藝特別高的人做,生怕這精貴的原料給糟蹋了。

到了80年代中期,由於民國綠泥壺的定量越來越大,於是,就開始用德國生產的氧化鈷,由於純度好,添加從原來的0.5%減少到0.3%,而且表面效果異常的好,進入2000年以後,人們在添加氧化鈷的同時,還會添加少量的氧化錳,鐵等,這樣,紫砂表面的呈色更加豐富多彩。

砂中精品,民國綠

為何鍾愛“民國綠”

近現代,許多大師非常鍾愛用民國綠泥來做壺,如吳雲根、朱可心、顧景舟、蔣蓉等。原因如下

1、民國綠泥在表現題材上十分豐富。

2、這種原料非常昂貴,是泥中精品相當稀少,更沒有毒害

3、這種泥料制壺效果尤佳。經過茶水的養泡,越養越潤,肌理可人。

砂中精品,民國綠

民國綠之判別

民國綠泥是加入一些化料才使壺的顏色呈現不同的綠色,這就涉及化料添加的問題了。所有的化工原料其金屬離子的溶出量均與其加入量成正比,與燒成溫度成反比。可以通過控制燒成溫度及調整加入量來保證安全性,在正常溫度燒成條件下,氧化鈷的上限為2.5%,氧化錳的上限為2%。

紫砂泥料中加入相應的化工原料是正常的工藝技術手段,已有多年的歷史,沒必要談化工而色變。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民國綠呈色不會是賊光賊亮的綠色當看到壺很綠,綠的發亮的那種,就請務必小心,有可能是化工染料調製的化工泥。

砂中精品,民國綠

砂中精品,民國綠

▲有問題的“綠”

對民國綠紫砂壺,想愛又不敢愛的紫砂壺收藏家們,不要被那些不懂裝懂的假道學彎曲的文章所迷惑,民國綠泥是最優秀最富特色的紫砂泥,有一把民國綠泥的紫砂壺藏家是幸運的,因為隨著時間的推移,其地位將越來越受到人們的矚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