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鐘看懂《人類簡史》和《未來簡史》

500萬銷量,引發熱評狂潮的《人類簡史》和《未來簡史》終於迎來了它的收官之作《今日簡史》。在《今日簡史》中,尤瓦爾重點解決人類近期要面對的問題。

在閱讀《今日簡史》前,我們先來回顧一下前情提要,看看前兩本書的重點。

尤瓦爾·赫拉利試圖通過兩本書寫清楚兩件事:人類是怎麼由一種普通的動物走向生物鏈的頂端的,以及接下來人類又要走向何處的問題。

10分鐘看懂《人類簡史》和《未來簡史》

我們先來看一下,人類歷史上三大重要革命的時間線。

1.大約從7萬年前開始,認知革命讓歷史正式啟動。認知革命帶來的虛構能力,尤其是虛構意義的能力,讓人從一眾動物中脫穎而出,站在了食物鏈的頂端。

2.大約從12000年開始,農業革命讓歷史加速發展。靠著人類虛構能力創造出來的貨幣、帝國和宗教,人類逐漸融合成了一個整體,形成了統一的文化,人文主義開始逐漸盛行。

3.大約500年前開始,科學革命讓歷史劃下句點而另創新局,目前我們面臨新的困局和未來的可能性。科學最終會破壞掉現代人的篤信的宗教“人文主義”,由“數據宗教”會取而代之。在數據宗教的原則裡,數據是首要的,人不過是一種處理數據的生物算法,是一種工具,隨著更高效的算法出現,人便會被拋棄。

智人征服世界的秘密:認知革命

世上本沒有神,想象的人多了,便有了神。國家、人權、法律、正義都是如此。

智人之所以能夠站在食物鏈的頂端,靠的就是虛構和想象的能力。

7萬年前,智人已經有了很多優點,比如會用火,有很大的大腦,能夠直立行走,但是這些都沒有讓智人脫穎而出。

直到在距今7萬年到3萬年前之間,基因突變導致的認知革命,讓智人可以以前所未有的方式來思考,用全新的語言來溝通,這才讓智人真的脫穎而出,不僅站在了食物鏈的頂端,還主宰了地球。

10分鐘看懂《人類簡史》和《未來簡史》

每種動物都有語言,但是隻有人類的語言,能用有限的詞彙表達無限多的含義。

不光如此,人類的語言還有一個很大的優點:可以談論八卦!談論八卦、背地裡說別人壞話是人類特有的一項重要能力。通過八卦,我們就可以明確得知誰比較靠譜,從而建立起比較複雜的合作關係。事實上,八卦的力量足夠維持一個150人之內的團體。

不過,人類語言真正最獨特的功能,在於“討論虛構的事物”。只有人類才能討論那些並不真正存在的事物,相信不太可能的事情。如果你告訴一隻猴子不吃香蕉可以上天堂,猴子多半會覺得你是個傻子。

在認知革命之後,人們開始相信種種共同的虛構的故事,有了神話、傳說、宗教,人們開始相信天堂、地獄,相信女媧、耶穌……

虛構故事的重大作用就在於,它能讓人進行合作。這是人類的力量被放大、主宰世界的根本原因。

只要故事說得成功,就會讓智人能夠合力行事,為了共同的目標而努力,這是巨大的力量。因此,能講出讓人相信的故事的人變得非常重要。

經過多年的發展,人類擁有了一個極其複雜的故事網絡。通過故事,人類得以生活在一種雙重的現實之中。一方面,我們有河流、樹林和獅子這種客觀現實;另一方面,我們也有像神、國家和企業這種想象的現實。

虛構故事的另一個作用是,只要改變所講的故事,就能改變人類的合作方式,智人可以根據需求來調整自己的行為。比如,在1789年法國大革命之後,人們在一夕之間,相信的故事從“天賦君權”變成了“人民做主”。這無疑是一條“文化演化”的快速道路,有了這條路,智人的合作能力一日千里,遠遠地甩掉了其他人類和動物。我們就可以在十年二十年裡,完成社會結構、人際關係和經濟活動的改變,實現社會行為的快速創新。

在認知革命的基礎上,智人發明出了許多想象現實,進而發展處許多行為模式,這正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等到文化一出現,就再也無法停止改變和發展,關於智人的歷史開始滾滾向前了……

農業革命加速了歷史的發展

從農業革命開始,想象的力量開始發揮起巨大的作用。

這種強大的力量,讓人類有了擁擠的城市、強大的帝國,也讓人幻想出偉大的神靈、祖國的故事,以便建立起必要的社會連接。

10分鐘看懂《人類簡史》和《未來簡史》

智人征服全球示意圖

隨著社會規模的擴大,信息量的增加,人們又發明了文字。

逐漸地,人們開始有了共同的文化。每個人的一生,從出生到死亡,都是被虛構的故事和概念包圍的一生。如何思考,按什麼標準行事,都有基本的規範。人類開始慢慢地遵照這種人造的直覺來完成合作,這就是文化。

幾千年以來,文化一直處於不斷的流動和變化之中。仰仗於貨幣、帝國和宗教的力量,文化逐漸會融合成一個整體。今天,絕大多數國家通用同一套經濟制度、法律制度、科學體系。

貨幣是最有效的互信系統,可以讓全球的人開展貿易合作,從經濟上加速了全球的統一。而帝國,通過戰爭、奴役、驅逐和種族屠殺,也通過思想、人口、貨物和技術的傳播,讓民族多樣性大幅減少,從而讓越來越多的人類與整個地球逐漸融合成一個整體。

宗教是第三種讓人類統一的力量。

10分鐘看懂《人類簡史》和《未來簡史》

既然所有的社會秩序和階級都只是想象的產物,那它就無法避免自己的脆弱性。宗教的重要性就在於讓這些脆弱的架構有了超人類的合法性,這是一種最強大的虛構力量。

必須要注意的是,宗教的定義應該是在於社會功能,而非是否有神。比如,基督教是崇拜神的宗教,而人文主義宗教是崇拜人的宗教。人文主義宗教就認為,人是獨特的、神聖的,是與其他動物不同的,其他動物和生命都是為了智人這一物種的利益而存在。

人文主義最大的意義,就在於讓人類擺脫了人生無意義、存在無依據的困境。正是因為可以為無意義的世界創造意義,人文主義才在過去的幾個世紀才能征服世界。

人文主義告訴我們,人類自己就是意義的本源,自由意志是最高的權威。不需要別人的說三道四,我們只需要遵從自己的感覺跟慾望行事即可。

科學革命讓歷史另創新局

科學革命的一大計劃目標,就是要給予人類永恆的生命。

10分鐘看懂《人類簡史》和《未來簡史》

科學革命,實際上並不是“知識的革命”,而是“無知的革命”。

最初,也不知道是誰最先承認,人類對重要的問題其實一無所知。

科學革命就起步於承認自己的無知。當有人揭開皇帝的新裝的秘密之後,人們開始變得有求知慾了。這一點大幅度提升了人類理解世界如何運作的能力,以及創造新科技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數學發揮了重要作用。

經濟、政治和宗教對科學研究的發展影響很大。許多科學研究之所以能夠得到經費,就是因為有人認為這些研究有助於達到某些政治、經濟或宗教的目的。在過去500年間,帝國主義、資本主義和科技之間回饋循環,成了推動歷史演進的主要引擎。

隨著科學的發展,主導世界的各種思想慢慢地被瓦解,自由意志、個人主義、生命的意義在科學麵前站不住腳了。

10分鐘看懂《人類簡史》和《未來簡史》

首先,是自由意志的瓦解

自由主義的基礎是人有自由意志。“人類有自由意志”聽起來是對事實的描述,但根據生命科學的最新發現,這不過是一種倫理判斷。

20世紀,科學家打開了智人這個黑匣子,既沒有發現靈魂,也沒有發現自由意志。一個人會選擇去殺人或者去行善,完全是由於特定基因構造讓大腦出現某種電化學反應,跟自由意志毫無關係。

自由意志在進化論面前也說不通。如果人類真的有自由意志,那就不需要自然選擇了。

就是因為人類沒有自由意志,所以,只要使用藥物、基因工程或者直接對大腦進行刺激,就可以操縱甚至控制人的慾望。科學家通過給抑鬱症患者腦中植入計算機芯片來治療抑鬱的實驗,已經證明人的喜怒哀樂都可以通過科技的手段被創造或抑制。

其次,是個人主義的瓦解

個人主義的前提是必須有一個真正的自我,而且必須是單一的、不可分割的自我。

但是,生命科學通過裂腦人實驗,發現了自我是物理可分的;通過冰水實驗,發現了人的兩種自我:體驗自我和敘事自我。絕大多數人認同的是敘事自我。

10分鐘看懂《人類簡史》和《未來簡史》

裂腦人實驗

所以,在我們的心中,並沒有一個真正的自我,能給我們清楚而唯一的指導,所謂的個人主義也是被想象出來的。

最後,是生命的意義的瓦解

對於自由主義而言,生命的意義是需要用自由意志來創造的,這個創造的過程需要我們用盡自己的一生。

然而,生命科學告訴我們,人只不過是一種生化算法的組合,人並沒有獨一無二的神聖性可言。

科學不但瓦解了我們相信的故事,還給我們重建了新的科學宗教。

科技宗教同樣提供舊宗教的一切獎勵:快樂,和平、繁榮、甚至永恆的生命。這些科技宗教包括科技人文主義和數據主義

10分鐘看懂《人類簡史》和《未來簡史》

科技人文主義

科技人文主義仍然認為人類是造物的巔峰之作,也堅守許多傳統的人文主義價值觀。

科技人文主義認為,智人已經成為歷史,我們需要用科技創造出智神。智神是智人身體和心智升級後的版本。科技人文主義希望能將人類的心智升級,好讓人類能接觸到目前未知的體驗和意識狀態,對抗最複雜的無意識算法。

但是,科技人文主義面臨無解的兩難,它認為人的意志是宇宙中最重要的東西,因此推動人類開發控制,但一旦能控制意志,人類便失去神聖性,無法在科技面前立足。

數據主義

數據主義是新的宗教,數據主義認為,宇宙是由數據組成,任何現象或實體的價值就在於對數據處理的貢獻。

對於數據主義,信息自由就是最高的善,數據主義的第一條誡命:要鏈接愈來愈多的媒體,產生愈來愈多的信息;數據主義的第二條誡命:把一切鏈接到系統。連不想加入的異端也不例外。

10分鐘看懂《人類簡史》和《未來簡史》

用數據主義的眼光看歷史

資本主義之所以能贏得冷戰,並不是因為倫理或上帝的緣故,而是因為在這個階段,西方採用的分散式數據處理方式要比蘇聯採用的集中式數據處理好。

民主和專制本質上也就是兩套關於收集和分析信息的對立機制。專制政權是無力應付未來數據流的速度和數量。如果無法有效處理數據,選舉、政黨、國會這些過去崇高的制度就也會被淘汰。

根據數據主義的觀點,可以把全人類看做是一個單一的數據處理系統,而每個個人都是其中的一個芯片。

數據主義之下人類的未來

數據主義將人類體驗視同數據模式,也就破壞了人的權威和意義來源。

數據主義認為,經驗不分享就沒有價值,人並不需要(甚至不可能)從自己心裡找到意義。我們要做的是等待算法找出意義。

只要有更好的算法和數據,人類這種生物算法就會自然被淘汰。

萬物互聯網自己就有了神聖的意義,擺脫了人類。

數據主義對人類的威脅,正如人類對其他動物的威脅。數據不在乎我們的主觀需求。我們也永遠無法理解數據系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