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車創業的血與淚仍在上演 建立在供應商的血汗下必將釘上恥辱柱

一些共享單車創業者今後可能再也不會有人投資他做新項目了,因為再強的創業能力也不能掩蓋著某些人缺乏商業精神道德的缺陷。個人創業不等建立在損害商業夥伴利益基礎之上。

5月底,【讀行君】又一次和共享單車供應商小F先生見面,不是採訪,而是幫助撫慰和排解其心中的鬱悶,讓其釋懷。因為為某家共享單車企業做供應商,小F被託款到必須宣佈破產的地步。

"現在每天不敢回家,老婆孩子都安排去租房居住。我一天到晚被追債,我怕某一天那個債主逼極了發生不測。"由於小F公司是有限責任公司,公司名義和供貨方簽訂的合同,因此欠款承擔方是公司。公司宣佈破產,家庭成員不承擔連帶責任。目前小F已經將家人轉移,自己不敢回家。個人每天面對無數債主的追討。

不久前,當他從媒體得知,共享單車創始人還在媒體上"秀激情",小F很氣憤,"我讀書不多,沒看過《至暗時刻》,不瞭解丘吉爾這種偉人的想法,我只知道欠債還錢,不要逼死債主。"小F認為:李斌是值得尊重的,不管你有多大的創業夢想和機會,要考慮合作伙伴會不會因為你的理想傾家蕩產。摩拜在最後關頭,虧欠供應商貨款的當口,選擇賣出自己,讓產業鏈兄弟安全解套。

單車創業的血與淚仍在上演 建立在供應商的血汗下必將釘上恥辱柱

突然想起《投名狀》中,李連杰扮演的龐青雲"一將功成萬骨枯"的做派,但真的好嗎?做個CEO真的要這麼狠嗎?

欠款背後透支了供應商的商業信譽

十年創業做的企業已經休克,小F深深吸了一口煙,我欠別人的錢,肯定要還上,但就算還上了,估計老本行也幹不下去了。沒人相信我,再壓貨給我做了。他現在只能等待那家共享單車企業結賬。

開始總認為都是大佬投資的項目,不會死,成為供貨方欠上一些錢遲早能要到。但沒想到今天的局面,小F即便到了今天,也相信那家共享單車企業遲早可以結賬,但問題是結賬時間,鬧到了他不得不破產後,這讓小F家族和個人多年積累下來的商業信譽全部透支損失。

"我現在商業信譽不是0,是負數。"小F,"以前我們老聽說,誰誰誰跑路了,欠了工人的工資和供應商的貨款。我當時只覺得這些人一沒信譽,二跟一些有問題的小企業合作被騙了。我從來沒想到,跟大公司合作,也能混到今天的局面。"

現在的小F只能等待。

其實他們也是今天移動互聯網創業背後默默付出的一群人。雖然他們往往只是底端的利益獲取者,但他們卻實實在在為產業承受著最大的壓力。共享單車行業肆虐,狼性發展,但幾乎所有的欠款壓力都堆砌到最底層。

最近共享單車圈內,滴滴還在追加訂單生產,把訂單給了天津的富士達和深圳的喜德盛,據說前者獲得150萬輛訂單,後者50萬輛,選擇這兩家企業生產,一是投放地區方便出發,二是業內已經沒有小廠敢接共享單車的單子。飛鴿已經從2017年10月停止給ofo造車,也不會再為其他共享單車企業造車。5月上市公司鳳凰發佈公告,稱去年5月與ofo簽署的合作訂單隻完成不到4成。對此ofo回應與鳳凰合作不利,原因是共享單車供應鏈體系將進入穩定持續發展的新階段。ofo回應表明鳳凰也不會再製造共享單車。

比整車製造企業更嚴峻的是零部件和外包維護企業,如小F的企業,這些企業普遍規模小,實力弱,與共享單車企業的服務合同缺乏懲罰約束性,基本是被託款最嚴重的區域。

富士達、鳳凰等企業與共享單車簽約製造時都有違約罰金條款,而對中小供應商,共享單車法務根本不和你籤這樣的條款,即便籤署了,也無法落地執行。

商業龍捲風後,配套產業被淪陷

一次風口到來往往讓他們不得不跟進,例如單車製造和設計行業,共享單車肆虐的背景下,天津市武清區西南部王慶坨是中國自行車第一鎮,原本常駐人口4萬,70%的勞動力從事和自行車有關的產業。是共享單車發展受災最嚴重的地方,當地小有名氣的邁卡拉雷、聚友、美邦等自行車工廠都處於停產和半停產中。深受其害的不僅僅是欠款問題,為了共享單車潮,這些企業增加的生產線,擴了工,現在這些全部被廢棄,培訓出來的工人不得不遣散。

單車創業的血與淚仍在上演 建立在供應商的血汗下必將釘上恥辱柱

共享單車企業是不會為王慶坨的這些代工廠擴產投資買單的。而且由於共享單車生產中,設計單一,車身技術要求不高,讓脆弱的王慶坨自行車設計和技術研發力量,再過去的兩年遭受到空前冷遇。很多都已流失。

大有一夜回到苦日子的感受。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山地車發展起來,人們對自行車消費出現多樣式款型需求,不在侷限於永久、鳳凰、飛鴿等老三樣,一大批新興的自行車工廠和品牌出現。在市場大潮下,王慶坨因生產廉價自行車而聞名全國。當時王慶坨生產的低成本自行車售價只是全國同業平均水平的1/3而贏得市場,最低一輛車50元就可以了。

並形成了低端自行車完整的產業鏈,基本所有零部件都可以在王慶坨鎮上採購到。不過2000年後鎮政府開始治理和整頓,引進了港資、臺資等企業進入,牽引王慶坨自行車產業向中高端發展。

而在本次共享單車席捲下,王慶坨高端自行車製造被大大打擊。高端自行車研發和製造設備被棄之一邊,設計人才走了很多,剩下一堆共享單車專用的定製零部件,根本用不到市場零售自行車上。專業磨具毀了可惜,擺在那裡又盼不到那些定製而已經死亡的單車品牌復活的一天。

用了10年積累下來的高端發展,因為2年的共享單車市場大面積被剿滅。而且還出現了很多製造商沒掙到錢的感覺。圈內一直傳,鳳凰為某共享單車製造一輛只掙8元錢。實際上,王慶坨很多工廠為共享單車造車盈利更低。

現在共享單車風頭過去後,自行車企業有幾家能逐步恢復元氣的呢?此時的單車品牌製造商面臨一個最大的困局,打破終端零售店倒閉。市場零售也被共享單車打成大蕭條。恢復恐怕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

倒黴的飛鴿

在天津自行車行業有一句笑話"倒黴的飛鴿"。作為新中國第一個自行車民族品牌,飛鴿幾十年來一直走背字。好不容易和互聯網企業合作了,結果……

飛鴿是天津自行車最知名的品牌,也是一家奇葩企業。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鼎盛時期,被稱為"萬名職工日產萬輛"的大廠,混到90年代,變身為虧損大戶,1998年累計虧損3億,在當時已經瀕臨破產。

00年代幾次重組,偶爾階段性成功,但最終還是難逃發展頹勢。發展到2015年,有關部門關懷下,終於搭上了"互聯網+"發展的機會。被介紹了互聯網巨頭"扶持"飛鴿發展。當時飛鴿人很高興,而後來……

單車創業的血與淚仍在上演 建立在供應商的血汗下必將釘上恥辱柱

飛鴿2015年和樂視體育簽署了戰略合作。2016年,飛鴿和ofo合作,為ofo代工。後面的話,【讀行君】不想多說了。

樂視和ofo都是極為受到爭議的企業。"和互聯網合作沒有錯,飛鴿賭錯了對象。"有人士評價。

2017年10月,飛鴿停止為共享單車企業代工。最近飛鴿開始自己進軍共享單車行業,在天津舉行的世界智能大會上,飛鴿展示了自己的臨時停車和電子圍欄,目前在天津東麗區軍糧城已經投放了飛鴿出行單車。

飛鴿不願意為共享單車企業代工,而自己進軍了這一行業。另一家比較雞賊的企業是富士達,2017年底,富士達已經預感到和ofo的生意已經接近尾聲。於是為了通過捆綁,拿到新的共享單車訂單,富士達參投了阿里系的哈羅單車,此外還頻頻和滴滴聯絡,最終得到滴滴的青橘單車訂單。

這些企業都在共享單車的陰霾下,各自找尋著自己的發展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