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儒生风范,看一看农村那些礼生们,你可能会改变对儒家的看法

刚刚从我们家族大哥家里回来,让我重新温习了一下儒家礼乐和儒生的模样,在我们农村,整个家中窗明几净,干完一天农活儿,依旧能保持这样的,真是很少很少,大哥一辈子刚硬,七十多岁,已经走路端正,高个子在农村,很少有不驼背的,他就腰板挺的很直,没有一点老态。

关于礼乐张口就能讲,老礼,老乐,是怎样的,都记的清楚,整个行礼过程都是如数家珍,还有各种关系称呼,也都很清楚,还怎么称呼,该怎么写,我以前没有意识到这里面竟然还有这么深厚的文化,和我探讨礼的时候,也说到周礼演变至今的变礼,几次想和我结合周礼以及历代以来的礼仪变化,整理和复原我们这里的礼仪文化,让人们知道周礼是什么样子,有一个仪范可法。

谈起来现在的礼仪文化,也是痛心疾首,许多礼仪都已经修改的不成样子,很多写文的称呼已经不知道该如何写,即使礼仪所走的步伐,说是小丑走步,是不知道儒生走路的步伐仪态,看看老生也行,但是现在的礼仪,早已经废的不知所宗。

谈到当今的礼学书籍,我说几乎所有市面上的书籍,几乎都是文字考证的礼学,而没有注意到几千年来历代演化的过程,我曾记得在大学时,有一个甘肃高校国学联盟的同学嚷嚷着要写一本礼仪书籍,我笑笑,没有说话。演变过程是十分重要的,也不是现今所有的都可以契合周礼的,比如说,烧纸,周礼有纸吗,何时点纸,何时写榜,这些都是有说头的,所以我迟迟没有动过这方面的笔。

关于儒教是教还是学派,我始终坚持的是儒教,原因就在于我们这里的儒教文化,有礼生(礼团按老礼来说,一般一行七人,主官,祭官,土官,四位礼生),这都是农村中执行祭祀,奉行儒礼的人,他们不是儒教,是什么呢?他们不是儒教的先王之道信仰,是什么呢?

当代儒生风范,看一看农村那些礼生们,你可能会改变对儒家的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