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情世界名雕塑都是用這種」簡單粗暴」手法搞出來的

敢情世界名雕塑都是用這種”簡單粗暴”手法搞出來的

#希臘篇-71#

親愛的小夥伴們,感謝您一路支持、跟隨“走遍世界博物館”從文明古國系列的埃及、印度、墨西哥一直走到亞洲系列的新加坡、韓國、印度尼西亞、土耳其。現在,“文明古國系列(四)——希臘篇”正在進行中!小夥伴們,速搬沙發,開講啦!

敢情世界名雕塑都是用這種”簡單粗暴”手法搞出來的

(《哈迪斯劫擄珀耳塞福涅》,局部細節,石雕)

近期,我們一直在聊希臘神話中萬神之王宙斯與其七任妻子及其子女的故事。而以這些經典故事為題材所創作的傑出藝術品已成為世界各博物館的重要館藏。在上一篇中,我們與大家分享了其中一些重量級的石雕藝術藏品,小夥伴們都被這些藝術品逼真的效果、精緻的技藝所深深地打動與折服,紛紛留言讚譽不止。

今天,咱們將藉由上篇品賞石雕藝術的餘熱,對在世界文化藝術領域佔有重要地位的“雕塑”藝術做一次親切探訪,以便今後在參觀博物館時能夠更好地讀懂這些“有溫度、有情感、會說話的石頭”。

敢情世界名雕塑都是用這種”簡單粗暴”手法搞出來的

(《維納斯》,盧浮宮博物館藏)

先說說什麼是雕塑?

按正八經的定義,它是醬紫的:用具有三維空間的體積來塑造形象、傳達思想情感的一門藝術。

實際上可以簡單說成醬紫:具有三維立體性的藝術作品。

更形象的解釋是:繪畫與雕塑的明顯區別一個是二維(平面)藝術,一個是三維(立體)藝術。三維藝術的特點是你可以從各個角度、不同的方向去觀看它(上圖),而二維藝術只能從一個面(正面)觀看。

敢情世界名雕塑都是用這種”簡單粗暴”手法搞出來的

(《思想者》,巴黎羅丹美術館藏)

什麼是“雕”?什麼是“塑”?

“雕”與“塑”是雕塑藝術的兩種製作手段。

“雕”是將大塊材料(木、石、金屬等。本篇重點說石雕,以下以石雕代)用鑿、削、刻等方法將不需要的部分去除掉。法國雕塑大師羅丹曾很形象地說:“你拿把斧子把不需要的部分全部砍掉,這就是雕”(敢情世界名雕塑都是用這種簡單粗暴的手法砍出來的)。看,羅大師揮舞“神斧”左砍右砍就砍出了一個《思想者》。

“雕”為減法,減掉、除去。

敢情世界名雕塑都是用這種”簡單粗暴”手法搞出來的

羅丹《思想者》局部細節(一)

敢情世界名雕塑都是用這種”簡單粗暴”手法搞出來的

羅丹《思想者》局部細節(二)

“塑”是通過對可塑性材料進行添加的方式來完成所需要的形象,比如,“捏泥人”就是一個不斷進行“塑”的過程。

“塑”為加法,添加、黏合。

敢情世界名雕塑都是用這種”簡單粗暴”手法搞出來的

(《哈迪斯劫擄珀耳塞福涅》,意大利博爾蓋塞博物館藏)

雕塑的造型:一般分為“圓雕”與“浮雕”兩種

圓雕:可多角度、多方位欣賞的雕塑;或者反過來說需要雕塑者全方位立體雕鑿的雕塑。比如本文中的《維納斯》、《思想者》以及《哈迪斯劫擄珀耳塞福涅》都是可以繞其四周全方位進行觀看的雕塑作品。

圓雕是最常見的雕塑形式。我們之前分享的石雕作品大部分都是圓雕形式。

敢情世界名雕塑都是用這種”簡單粗暴”手法搞出來的

(《哈迪斯劫擄珀耳塞福涅》局部細節)

圓雕的特點:從多角度、多側面、全方位感受作品的細節,從而獲得更多的藝術享受。

圓雕較之浮雕雖表現內容更加豐富,但雕刻難度相應增加,需要雕塑者前後、左右、上下全方位協調構圖與空間變化等因素。

敢情世界名雕塑都是用這種”簡單粗暴”手法搞出來的

(《鼓勵》,希臘國家考古博物館藏)

浮雕的特點:在一定厚度的平面上,利用縱深的凹凸變化或不同深度的層次關係來表現具體的藝術形象。是一種依附於另一個平面的造型手法。

浮雕適合正面欣賞。

敢情世界名雕塑都是用這種”簡單粗暴”手法搞出來的

(高浮雕《鼓勵》左側面視角)

高浮雕的作品相對難度較大,由上圖中可見前排人物已經完全脫離了背景平面。

敢情世界名雕塑都是用這種”簡單粗暴”手法搞出來的

(高浮雕《鼓勵》右側面視角)

高浮雕與淺浮雕的判定:從浮雕的側面可以看到人物的正面或3/4形象即為高浮雕。

更多精彩敬請關注頭條號“走遍世界博物館”,跟M·辰一起走遍世界博物館。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