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火了!三明這個小村受到全國表彰,讓人來了就不想走!

要火了!三明这个小村受到全国表彰,让人来了就不想走!

日前,來自省司法廳消息,司法部、民政部日前聯合印發《關於表彰第七批“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社區)”的決定》,表彰803個村(社區)為第七批“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社區)”,福建20個村居上榜。

要火了!三明这个小村受到全国表彰,让人来了就不想走!

其中,三明市明溪縣夏陽鄉御簾村、

清流縣長興社區光榮上榜!

要火了!三明这个小村受到全国表彰,让人来了就不想走!

你可知道,

它不僅是民主法治工作的楷模,

也是鄉村旅遊的好去處!

御簾位於明溪縣東北部55公里,屬於夏陽鄉。文天祥曾陪皇帝路過御簾,彭德懷在這裡指揮紅軍攻打沙縣城,鄉村風景如畫,有傳統,有故事,吸引許多攝影愛好者和遊客紛至沓來。

這裡是“中國傳統村落”、“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省級生態文明村”,市裡授予它“中央紅軍村”、“三明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稱號。

鄉村旅遊好去處

農家樂穿過村口的牌坊門樓往裡走,轉過一個山腳,御簾村才逐漸向來客展示出全貌,好像嬌羞的待字姑娘;村莊群山環抱,綠意徜徉,又好像是被大自然特意珍藏的奇秀寶藏。

要火了!三明这个小村受到全国表彰,让人来了就不想走!要火了!三明这个小村受到全国表彰,让人来了就不想走!

走進村子,水泥路面寬敞乾淨,道旁栽有疏密有致、青翠鮮活的綠化植被。屋舍古樸整潔,沒有蒼蠅亂飛的豬欄,也不見滿地的牛糞。

御簾村從2008年開始整治村莊髒、亂、差,建設宜居環境。鄉村爭取了項目資金70餘萬元對村莊環境連片整治,完成村內部分排汙系統和人工溼地建設,生活垃圾初步實現定點收集、定時清運、定點處理,拆除村裡私拉亂搭建築廢舊豬牛欄。御簾村還投入80萬元配套實施村莊綠化、亮化工程,新建公廁。

要火了!三明这个小村受到全国表彰,让人来了就不想走!要火了!三明这个小村受到全国表彰,让人来了就不想走!

尤其引人注意的是在村舍間穿流而過的一條小溪——鯉魚溪。溪水清澈,一群群色彩鮮豔的鯉魚不時歡快地遊過。以前小溪是一條臭水溝,全村人的生活用水往裡排、垃圾往裡倒,每個從這經過的人都得掩鼻小跑而過。2008年,鄉賢張松青夫婦組織大家清理改造,出資投放近2萬尾錦鯉後才改觀。

要火了!三明这个小村受到全国表彰,让人来了就不想走!

御簾村正在發展鄉村旅遊,將在路旁種上山櫻花,夾道歡迎遊客;將在村口約300畝的成片田地,種上玉米、油菜花等農作物,既可觀賞,又有經濟價值;還要在田間建起200多米長的瓜果走廊——今年夏秋時節,遊客們就可以享受採摘的樂趣了。同時,利用荒山荒地建設千畝“南方一號”紅豆杉藥用材基地、200畝油茶基地、300畝珍稀苗木基地。此外,停車場、餐飲、住宿等配套設施也將逐步完善。

來御簾遊玩,一路有山櫻花相伴到村口,可以觀賞五彩田園,可以採摘瓜果,可以遊覽景點、歷史古蹟。晚上有地方吃飯,有整潔舒適的地方睡覺,真是愜意。

歷史文化傳承

御簾村全是張姓人家,都是北宋大儒張載的後裔。張載第26代孫——南宋進士張日中和其長子張幼厚於1273年建村。

據《張氏族譜》記載,1276年9月,南宋幼帝趙昰南征路經村莊時,轎簾被風吹落山野,村民撿拾歸還,其母楊淑妃深感落難之時村民淳樸忠君,囑子賜名“御簾村”。隨駕同行的文天祥賦詩一首:“山村何取御簾名,大宋南征重此行,珠箔忽因風捲去,芳名留與世恩榮”。

要火了!三明这个小村受到全国表彰,让人来了就不想走!

宋代以來,御簾人才輩出,清代乾隆年間,成為當地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御簾村歷史上建有7座書院、2個風景區18個風景點。現在,在御簾兩大景點“香泉祠”與“金鳳祠”裡,多處亭臺樓閣遺址殘跡猶存。一些景點如松屏映翠、凌霄閣、風雲禪寺等近年重新修建。此外,還存有燈塔、摩崖石刻等文物。

要火了!三明这个小村受到全国表彰,让人来了就不想走!

民俗專家溫榮春說,御簾的村民世代傳承張載的理學思想,尊重道理,孝順父母,善待朋友。御簾人尊重知識,當地出來的大學生多,參軍的多。村民風淳樸,不聚眾賭博,不打架鬥毆,近幾十年來極少有犯罪記錄。

要火了!三明这个小村受到全国表彰,让人来了就不想走!

御簾村口,展示祖訓、家訓,名人榜上,有歷史名人,也有當代人才,其中一人是就讀哈佛大學博士研究生。

要火了!三明这个小村受到全国表彰,让人来了就不想走!
要火了!三明这个小村受到全国表彰,让人来了就不想走!要火了!三明这个小村受到全国表彰,让人来了就不想走!
要火了!三明这个小村受到全国表彰,让人来了就不想走!要火了!三明这个小村受到全国表彰,让人来了就不想走!

御簾村設有有中共黨史、毛澤東、彭德懷、楊尚昆、通訊發展史、御簾歷史、計劃經濟時代、夕陽紅8個主題展館,方便遊客瞭解御簾村。

要火了!三明这个小村受到全国表彰,让人来了就不想走!

位於御簾村邊寨頂山的金鳳祠女子書院遺址,年代待考。

要火了!三明这个小村受到全国表彰,让人来了就不想走!

女子書院遺址內的石魚。具體年代、用途待考。

要火了!三明这个小村受到全国表彰,让人来了就不想走!

南屏祠書院的“校門”。

要火了!三明这个小村受到全国表彰,让人来了就不想走!

位於寨頂山的南屏祠書院。

要火了!三明这个小村受到全国表彰,让人来了就不想走!

書院遺留文物:捷報頻傳。

御簾村的紅色記憶

1933年——1934年,為了粉碎敵人對蘇區的第五次圍剿,紅軍將領彭德懷、楊尚昆、滕代遠曾二度駐紮御簾,把司令部設在張氏大祖屋,指揮東方軍攻打沙縣。而今,東方軍司令部、彭德懷故居、楊尚昆故居、紅軍戰地醫院、紅軍戰壕、紅軍烈士墓等保存較為完整。

要火了!三明这个小村受到全国表彰,让人来了就不想走!

紅軍標語:工農子弟勇敢當紅軍去!

要火了!三明这个小村受到全国表彰,让人来了就不想走!

當時作為東方軍司令部的張氏大祖祠。

要火了!三明这个小村受到全国表彰,让人来了就不想走!

楊尚昆故居。

要火了!三明这个小村受到全国表彰,让人来了就不想走!要火了!三明这个小村受到全国表彰,让人来了就不想走!

紅軍戰壕遺蹟。

御簾,一座既有美麗風景

又有歷史積澱的美麗小村

你願意來看看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