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安:電商開店,別那麼驕傲——新零售的一點觀察(二)

魏延安:電商開店,別那麼驕傲——新零售的一點觀察(二)

魏延安:電商開店,別那麼驕傲——新零售的一點觀察(二)

開店在2018年的電商界已經蔚然成風,似乎沒有幾家實體店都已經不好意思見人了,而且實體店也開出了花樣,有把便利店收編改換門頭的,也有新開體驗店重裝出陣的,還有大搞無人超市、無人貨櫃玩科技的。前面已經討論過(拙文《在電商開店的潮水邊漫步》),開店仔細一算好處多多,獲客成本低,黏性高,流量豐富,毛利潤也高,還能搞社群,又直接省去了最後一公里等等。但開個店就那麼容易嗎?

回顧電商的擴張之路,鼻青臉腫的事兒也不少。比如第一批搞生鮮電商的,懂電商卻不懂生鮮,忽視了生鮮的非標準化,結果營銷越好,虧得越慘。一些生鮮電商搞運營、搞美工、搞數據,人才濟濟,就是團隊中沒有幾個認識農產品的,採購中洋相百出,源頭出了問題,後面還能好嗎?到後來才有了專業買手製和專業供應商。

到了今天,電商又一股腦開店,同樣是陌生的領域。雖然都是零售,但一個是線上,一個是線下,總還是差異較大。電商開店可以叫新零售,但在傳統線下的勢力範圍內,恐怕也不是那麼好混。

開店的地址很重要。雖然還不至於到講風水的程度,但有可能幾步之遙,有的店就生意好,而有的就生意差。線上開店買個旺鋪模板,甚至來個免費模板也行,但線下開店就得紮紮實實搞實體裝修了,風格如何把握?裝修的程度與成本如何控制?諸如此類,不一而足。線下有一句話,開店都死在了裝修上,一個好好的店鋪,如果很短時間就關門大吉,房租不用說,光裝修費就夠虧幾年的。

實體店面積同樣很重要。網店不受面積限制,想擺多少就擺多少,但實體店都受面積限制,一般的便利店擺上幾百種商品已經很不容易。在這麼小的面積內擺貨,擺什麼不擺什麼,又是一門大學問。線上可以隨時根據數據更換寶貝,而現下總是要摸一段時間才能有一點兒心得。

服務也是考驗。線上一來顧客,機器人自動回覆“親,有什麼可幫忙的嗎?”也行。線下那可是面對面,舉手投足、一言一語,都關乎客戶的切身感受與購物體驗,也影響著最終的“轉化率”。那些熟練敲著鍵盤、拿著鼠標的電商達人,在線下的實體店要招攬好顧客,其挑戰絕對不亞於讓網上的復購率猛然翻一倍。更不要說一些網絡達人現在連語言的功能都已經退化了。

供應鏈也需要改變。電商是以中心發貨為主要模式的,原來從一個點發往全國,後來又分出區域大倉、中轉倉和前置倉,但離最終用戶總還是有一定的距離。實體店則直接面對面,客戶看見了就能買,及時性非常強,對供應鏈的要求與電商有很大差異。

對人才的結構也提出了挑戰。電商以網絡信息人才為主,線下以實體門店經營人才為先,而新零售還要打通兩者,更需要複合型人才,這也是現實的難題。曾經的線上線下是水火不容的,融合有那麼容易嗎?以蘇寧曾經的教訓來看,線上線下一體化,最大的敵人不是對手,而是自己的線上線下部門內部競爭,唯有打破界限,按產業鏈、供應鏈進行業務重整,才是根本的出路。

不能為開店而開店。電商開店不是目的,僅僅開店也絕不可以叫新零售。如果不能把線上線下完全融合,那麼只是多了一個線下的部門而已。新零售的核心是用電商先進的技術、理念、方法及數字化業務體系改造線下零售體系,使其由一個傳統的便利店變成網絡零售的前端,根本在於依託大數據及智能技術為顧客打造一個線上線下高度融合的綜合性購物體驗場景。

對於充滿驕傲的網絡技術而言,也不要輕敵。一些新零售技術還是不過關的,比如無人零售店,曾經在2017年的夏天因為降溫技術不過關而被迫關店;也有的技術成本目前過高,掙了眼球,虧了生意,難以長久等。還有無數線下經營的細節電商也需要學習,比如有人說盒馬生鮮的烹飪味道一般,互聯網能請來廚師,但“羊羹雖美,眾口難調”。就是有了大數據,知道了客戶喜愛,廚師現場做不出來還是不解決問題。

當然,對於新事物而言,我們總是要充滿期盼,熱烈歡迎,以寬容之心看待。也希望新零售多一些謙虛之心,少一些驕傲,穩紮穩打才有前途。而那些扎堆跟風的行為儘量還是少一些,這樣的教訓我們已經太多太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