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創作大賽作品展播」千方百計解民難

【微信創作大賽作品展播】千方百計解民難

吉林信訪 2018-05-17

「微信創作大賽作品展播」千方百計解民難

貫徹新思想 展示新作為 開創新局面

「微信創作大賽作品展播」千方百計解民難

信訪故事

千方百計解民難

“當時在縣醫院,來了好幾個‘著裝的’,幫大夫控制住了犯精神病的弟弟,我就尋思那肯定是警察啊!”輝南縣惠民社區居民王女士講起今年1月21日上午,弟弟在醫院住院時發生的一幕,有點不好意思。原來,她在給患精神疾病的弟弟辦理低保和“肇事肇禍精神病患者‘以獎代補’補貼”時,被告知需要提供一份由精神疾病專科醫院提供的《肇事肇禍風險評估報告》,而評估程序其中一項是需要公安機關出具《精神病人肇事肇禍證明》。因為弟弟曾經在縣醫院發病傷人毀物時有“著裝的”來協助醫生,王女士便以為有人報警,公安局民警出了現場,於是就到縣公安局要求開具出警證明。

縣公安局經過調取記錄仔細查找,並沒有找到王女士描述的出警記錄,後來又聯繫了縣醫院所屬轄區的派出所再次查找,仍然沒有記錄。眼看就要到申請補助的截止時間,心急如焚的王女士想到了上訪。在輝南縣信訪局來訪接待大廳,副局長田敬梅瞭解到她的情況後,當即聯繫了縣公安局相關民警一同去往縣醫院調取事發當天的監控錄像。一番查找和認真核實後,真相大白——原來當天情況混亂中,不知道是誰聯繫了正在醫院附近執行任務的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的“著裝的”工作人員,幫助醫院控制住了發病的弟弟。而王女士卻一直誤認為這些人是公安局民警,才導致她對公安局沒有查找到出警記錄而心存不解。

誤會解除了,田敬梅和民警在對錄像證據進行認真審核後,在見證人一欄上為王女士的弟弟簽下了自己的名字。從來到縣信訪局,到為弟弟拿到《精神病人肇事肇禍證明》,只用了2天時間。

“現在我弟弟有了低保和補貼費,家庭生活上的困難減輕了不少啊!”“找信訪局反映問題,人家真當事兒,真給解決了呀!我也不會說別的,但心裡真是挺感激他們!”王女士如釋重負,臉上也露出了笑容。

“大夥兒反映的問題我們都詳細記錄了,大家對鄉里、鎮裡關於二次糧食補貼到底歸誰這個事兒的解答不太信實,我們現在找區農業局的同志,一會兒你們在視頻裡直接問他……”在長春市九臺區信訪局視頻接訪室內,農村科科長張朝平面對著一部類似平板電腦的設備說到,話音沒落,他已經在手中的設備上找到了區農業局農村政策聯繫人,“嘟……嘟……”不到20秒,視頻窗口中,50公里外上河灣鎮的因為二次糧食補貼產生糾紛的4名村民、張朝平科長、農業局接線人員,都在畫面的左、中、右三部分中顯示出來。

“這位是農業局經營管理站站長史鵬飛,農業政策這塊有啥問題就問他……”張朝平給視頻一邊的村民介紹道。“我們就尋思問問我們這樣租地種的,國家給的二次糧食補貼到底是給我們種地的,還是歸他們租地給我們的呀?有沒有補貼差不少呢……”上河灣鎮視頻顯示畫面裡,站在中間的一位村民流利的問話,可以看出這個問題他已經經過了一番準備。

“行,那大夥兒聽我叨咕叨咕啊,這個二次種植補貼原則上是誰種植歸誰。要是租地種的這種情況,得看當初咱租地合同上寫沒寫出來歸誰,要是寫了那就得按合同來;要是當初沒寫,現在有了矛盾,可能需要採取調解手段給大夥兒調解調解了,大夥兒能理解我說的意思嗎?”史鵬飛站長在最右邊的畫面中對著視頻耐心地解答道。“這麼回事兒啊,我們知道了……”村民們很服氣。現在在九臺區,當信訪群眾對各鄉鎮街道和部門的接待答覆處理不滿意,或問題不能解決想到區裡繼續走訪時,不用離開鄉鎮街道信訪接待場所,就可直接與區相關領導實現“面對面”上訪。像上河灣鎮這樣的地方,距離九臺市區50公里,乘坐公交車一次往返需要20元,時間需要3小時的地方,村民通過視頻上訪就解決了問題。

在九臺區,全區副區級以上領導、各鄉鎮(街)辦事處及部門主要領導的手機都已經接入平臺,無論領導在任何地方,只要能撥通手機,就可實現面對面接訪。

像輝南縣、九臺區這樣類似的案例每天都在全省各地信訪系統發生著,成為今年以來,我省信訪戰線工作新面貌的一個縮影。除遠程接訪外,在報紙上公示“領導幹部大接訪”日程、變群眾上訪為幹部主動下訪、推行首辦責任制、“暗訪+模擬上訪”督查機制……一系列有效措施的推行,更好地維護了群眾合法權益、社會公平正義、和諧穩定,進一步推進了信訪工作制度改革,開創信訪工作新局面,為全面推進吉林小康社會建設營造了良好的社會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