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練琴「馬虎」,家長怎麼辦?

孩子練琴“馬虎”,家長怎麼辦?

感謝這位琴童家長的提問,今天就來分享一下,怎麼能讓孩子注重樂譜中的表情記號呢?

孩子練琴“馬虎”,家長怎麼辦?

首先呢,我覺得這也是大多數家長最頭疼的問題之一,所以拿出來分享一下。

在我看來呢,琴童出現這種問題,如果是初學,那是很正常的事情,不用太過在意,只需要給他足夠的時間,勤加練習,相信會有所改善。(怎麼練就是技術了。。)


同時,也有很多學了一陣子仍然雲裡霧裡的琴童。(為什麼呢?)


好的,開始今天的分享。


我把問題歸為兩類,分別是不會做和不愛做。


一、不會做

其實這類孩子還是蠻多的,其實簡而言之三方面。


1、為了彈琴而彈琴

中國三千萬琴童中,我估計最少得有500萬左右是這類,特點就是家長讓學就學了,完成工作純粹是應付式的,做了,不想是否做好,更不談興趣和追求,你讓我做我就做,做多不行,你不說我不做。(不主動思考,不愛動腦)


2、無從下手

如果是這類琴童的話,就需要一個複習階段了,可能孩子不清楚哪裡是連奏,或者從根本上就不清楚為什麼是連奏,以及音樂表情記號。(概念混淆)


3、就是做不到

這類琴童我認為是練習有限導致的,孩子也想彈好,但是分身乏術。

僅僅把音彈對就已經耗費很多精力了,更不用說更深一層次的處理了。(缺乏練習、複習)


二、不愛做

一般這類孩子都是理解能力很強的孩子,也就是腦袋轉的很快,理解和學習非常快的孩子。

但是這也是大多數“聰明”孩子的通病,懶惰。


這個階段無論怎麼講,在我看來呢,孩子不一定是不會做,而是不願做,這個就沒什麼好辦法了,只有調節心態,多多鼓勵、多多支持,讓孩子陽光一些,勇於面對困難挑戰,並且戰勝它。



一、不會做的解決辦法:

先說第1點:為了彈而彈。

具體可以多讓孩子思考,一般出現這類問題,也是家庭比較護著孩子。(比如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時間長了,導致孩子碰到任何問題都想求助於人,這一點對於琴童成長來說不是好事,不主動思考的話,學習也會是一個問題。

我建議從生活上先做調整,鼓勵孩子主動思考。


琴童心態上有問題也很常見,建議家長讓孩子清楚,他在做的事情是自己的事情,無論做好做壞都得自己負責。也可以和教師商量一下,家長唱紅臉,教師唱黑臉,出現問題,讓教師解決,一般教師的話語比家長有分量一些。


1.1、對比產生競爭力

我們都無法迴避的問題是競爭力,我相信孩子不是不動腦,而是沒有這個概念。比如我們從小最怕的就是鄰居的孩子,所以我建議家長們不用說出來,孩子自己的心裡應該清楚,如果起到激發的作用,那就是有意義的。

1.2、適當壓力

對於孩子而言,給予適當的壓力,我覺得沒什麼問題,比如安排考級或者賽事,以激發學習原動力,讓孩子有想要去贏得衝勁或者動力,那樣的勁頭是最足的。


再說第2點:無從下手(彈起來不熟練)

這個一般說就是學了一段時間,但是知識並沒有鞏固的很紮實,雖然孩子知道連奏、斷奏、跳音等技術,但是卻不清楚在哪裡做。

這裡呢,建議家長與教師商榷,帶孩子系統的複習一下,把所有的彈法和譜面結合,也就是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可在系統複習之後帶孩子每天增加一些“簡單的”視奏練習。(比如某首小曲子的右手部分)


解決辦法也很簡單,就是在譜子上圈圈點點。

在孩子練琴開始之前,帶一根鉛筆,讓孩子在書上畫出,哪裡是斷奏,用特殊的標記以達到提示自己的目的。

大多數孩子對於斷奏和連奏都很熟悉,但是不知道哪裡斷。(連線開始的第一個音落下去,連線結束後抬起,下一個音下落)一般讓孩子標註斷奏就可以起到提示的作用了。


視奏的要求很簡單,拿到譜子不要馬上就彈,而是先唱一遍譜子,把斷奏的地方圈出來,以達到提示的目的。如果系統複習讓孩子的概念捋順的話,每天一條,堅持一個月就基本沒問題了。


補充:

在拿到譜子的時候,不要彈,先用鉛筆標出斷奏的地方,把所有的表情記號(例如f ff sf p pp mp mf legato dolce 等)用拼音或者漢字標註。


最後說第3點:就是做不到(初學)

如果孩子剛學幾個月,出現這類問題很常見,所以不用急。

鋼琴是個鍛鍊統籌能力的學習,孩子需要做的不是一件事,而是很多事一起做,就比如我們成年人,讓我們一起做幾件事,也是難免疏忽的,這是絕對需要理解的,而不建議去批評。


首先我們要讓孩子清楚彈琴的步驟:


3.1、讀譜

讀譜的過程,把細節都畫出來,如上一個問題。


3.2、慢速

一定要慢、一定要慢、一定要慢!快做是很難做全的。


3.3、一遍做對

這個是大多數琴童家長忽視的問題,鋼琴教師最怕的不是孩子不會,而是總有馬虎的地方,雖然我可以理解,但是不能接受,多督促孩子注重細節,做到一遍就彈對,這個對於這首曲子的練習才是至關重要的開始。開始的時候就對了,就算後續出現問題,也不會是太大的問題,但是!如果最開始就出現問題,就很難解決了,就需要拿出2-3倍的時間來糾正,這才是最麻煩的。也希望家長明白一點,孩子練琴不注重時間,而注重效率。


這種提示的方法,隨著練習的增加和熟練,一定會有所成效的。


我希望家長可以找出孩子的問題,運用這些辦法,就可以達到解決的目的。




二、不愛做!


這個在我看來,需要調整的是學習態度或者面對學習的心態。這個需要調節,讓琴童清楚,學琴並不是辛苦,讓孩子從心底清楚,學習是一生的事情。(當然,不需要過度嚇唬孩子)


在我看,這個問題才是最麻煩的,因為這個問題不出在熟練度上,(極少一部分)大多都出在心態上,比如孩子理解接受特別快,那就本能的不願多做,而且,彈琴不是“學會”就可以,而是需要達到“學通”的層面,不僅理解明白,還需要上來就能做,還需要做對,這就讓很多理解能力強的孩子特別痛苦。


同時也可以多帶孩子去看一些音樂劇,音樂會,交響樂,鋼琴獨奏等,讓孩子自己去尋找鋼琴的樂趣,我需要承認的是練琴確實很枯燥,但是為什麼那麼多的孩子依然可以堅持練琴呢,因為他們清楚自己在做什麼,為了什麼而努力。


在這裡也做一個補充,孩子練琴很少會聽,但是家長一定要督促,讓孩子聽自己彈出來的聲音是否符合教師的教學,這一點是需要培養的,也是很重要的,無論專業與否,學會聽,都是學習音樂的第一項。


總結:

最後呢,做一個總結,學琴的過程是艱辛但是幸福的過程,他可以穿越幾百年去了解當時人的想法,音樂在我心中一直是高於語言的交流。


如果孩子不會做,沒關係,慢慢來,只要方法得當,一定會有所改善。

如果孩子不願做,也沒關係,90%學到最後的人都是因為愛上了音樂、離不開音樂才堅持的。

同時也希望我的分享可以幫助到您解決現有的問題。


這些問題很有可能並存!


解決方式依然如此,在我心中學琴的過程,認知、堅持、收貨、成就,這些都是循序漸進的。

如果並存,第一個也是最後一個,就是解決心態的問題。方法就是多聽多看,不喜歡只能說明看的聽的太少了,學琴在我看來就是學音樂,音樂的多元化和差異性,才是最有趣的一點。(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堅持)

先要喜歡,才會去做出調整以及改變。

然後才是清楚概念,然後一點點熟悉。最後達到融會貫通的水平,不需要多思考,直接就能做。(就像老司機開車不用想哪裡是剎車一樣,想了就能做出來)

方法是死的,人是活的,先得喜歡,(當然也可以慢慢喜歡)才能為其付出汗水,才會收穫喜悅。

總之,多聽多看多瞭解,多學多做多思考。

琴童最可怕的問題不是不知道錯在哪裡,而是不知道對在哪裡。




當然啦,可以踴躍留言,或許您的問題也可以幫助很多人呢?有問必答。

好咯,最後求一波關注,原創不易,不過您能看到這裡,也是棒棒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