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李娇儿盗财归院,张二官横空出世

语易初读《金瓶梅》第177篇

潘金莲

自西门庆去世后,西门大院便开始从巅峰走向低谷,身处其中的人开始纷纷另寻他路,这正如一个成语所说——树倒猢狲散。欲火难耐的潘金莲早已把目光再次锁定在陈敬济身上,俩人无一日不打情骂俏,西门庆的遗嘱被抛到了九霄云外。

在西门庆头七之日,潘金莲主动向陈敬济发出信号,“趁大姐在后边,咱就往你屋里去罢”。看来,潘金莲并未想着要主动离开,她单纯地希望能在这个已经熟悉的大院里继续寻找自己的安乐窝。虽然他俩已经有过三次亲密,但尚未被人发现,可惜纸终究包不住火。

金瓶梅:李娇儿盗财归院,张二官横空出世

李瓶儿

二月初三是西门庆二七之日,吴道官领着道士们念经送亡,何千户召集周守备和荆都统等武官上坛祭拜。吴月娘却丝毫不关心西门庆的后事,而把矛头对准了早已死去的李瓶儿。她不仅让人一把火烧了李瓶儿的灵床和遗像,还叫人一把锁锁了李瓶儿的房门。

当初,西门庆曾对着李瓶儿遗像说,“我在一日,供养你一日”,可现如今,吴月娘成了一家之主,再也没有人能阻拦她。如此一来,吴月娘不仅发泄了心中的怨恨,还如愿以偿地得到了李瓶儿的箱笼,如意和迎春被她收为己用,绣春则被分给了李娇儿。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发显得西门庆的葬礼非常简陋,连作者都看似不愿用更多的笔墨去叙述。初九念三七经,四七没活动,十二日破土,二十日出殡,五七诵经超度。其实,通过一些画龙点睛的句子,反而凸显了人生无常,世事难料,活着不易。比如:“送殡之人,终不似李瓶儿那时稠密”、“山头祭桌,可怜通不上几家”。

金瓶梅:李娇儿盗财归院,张二官横空出世

李娇儿

在西门庆出殡之日,李桂卿和李桂姐再次劝说李娇儿:“你我院中人家,弃旧迎新为本,趋火附势为强,不可错过了时光。”原来,应伯爵已说动张二官娶她做二房,李铭已帮她偷送了许多东西,而和她有一腿的吴二舅又为她打掩护。

在潘金莲和春梅的举证下,李娇儿没曾想自己东窗事发,气得吴月娘把吴二舅撵到铺子,禁止李铭来往。恼羞成怒的李娇儿借着一次吴月娘不请她作陪的机会,故意大闹西门大院,嚷嚷着要上吊寻死,以找个借口离开西门大院。果然,吴月娘中了圈套,“要打发她归院”。

对于李妈妈提出的条件,吴大舅竟然不敢违背,得以被李娇儿带走了房中的全部衣服、首饰、箱笼、床帐等物品。李娇儿还要把元宵和绣春带走,被吴月娘以“你倒好,买良为娼”为由逼退。对于院中之人来说,哪个不是“两只玉腕千人枕,一点朱唇万客尝”?

巡盐御史蔡蕴因差满回京而特来拜谢,不料西门庆早已远去。西门庆虽曾借给蔡御史一百两,但临死时并未提起,那么蔡御史主动奉还五十两,想必是动了恻隐之心而已。吴月娘被李瓶儿气得大哭,如今转悲为喜的同时,却又凄惨无比,只因蔡御史喝了一钟茶就扬长而去。

金瓶梅:李娇儿盗财归院,张二官横空出世

张二官

西门庆当初待应伯爵“赛过同胞弟兄”,如今他却背信弃义,把西门大院的大小事情都告诉了张二官,并整天围着他溜须拍马,净干些不义之事。应伯爵虽已离开西门大院,可他却安插来爵充当密探。“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应伯爵,怪不得作者直言“但凡世上帮闲子弟,极是势利小人”。

种种迹象表明,张二官必将全面取代西门庆。在应伯爵的撮合下,张二官花了三百两银子,把李娇儿娶到家中,做了二房娘子。三十四岁的李娇儿原比属兔的张二官大两岁,却谎称才二十八岁,这一下子就小了六岁,而两头吃的应伯爵自然帮她隐瞒。

张二官的占有欲非常强烈,还打算把潘金莲也娶回家。生意上,东平府的古器买卖已被张二官和徐内相承包,他俩各出了五千两银子。官场上,张二官已打点上千两金银,央求枢密院的郑皇亲帮他填补提刑院正千户之职。此外,张二官还忙着在家盖房子,建花园。


分享到:


相關文章: